名稱由來
北京城門有“里九外七皇城四”之說,除了內城九門,外城有7門,即東便門、廣渠門、西便門、廣安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出此範圍為郊外。皇城四門為天安門、地安門、西安門、東安門。
建築結構
京師九門指明、清北京內城的9座城門,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
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
朝陽門
元稱齊化門,門內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
瓮城門 洞內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
朝陽谷穗"為南糧北運的第一位喜迎神。 走糧車。過去那陣子,沒有鐵路交通。南方出產的糧食往北京調運,必須走
通惠河,通過水路運到北京東邊的
通州(就是現在的
通縣)。順便說一句,通州又分南通州和北通州,有個著名的對子“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說的就是這檔子事兒糧食到了通州以後,再裝車進城。進城走的就是朝陽門。所以,朝陽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一個谷穗兒。糧食進了朝陽門,就存放在附近的糧倉之中。現在朝陽門內的地名還有“
祿米倉”、 “海運倉”、“新太倉”等,那都是當年存放糧食的倉庫。
崇文門
崇文門:元稱
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
崇文門以瓮 城左首
鎮海寺內
鎮海鐵龜著名。此外崇文門稅關之苛也使外埠客 商望門生畏。"崇文鐵龜"之名遍響京都。走酒車,城外是酒道,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
河北涿州等地運來,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運酒的車先進了外城的
左安門,再到崇文門上稅。清朝那時候京城賣酒的招牌得寫“南路燒酒”,意思就是說,我上過稅了,我的酒不是盜版,當然,那時候還沒有產權一說呢,呵呵。清末的楊柳青年畫,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畫面上畫著酒幌,上面寫著“南路”、“於酒”等字樣,反映的就是這種全民納稅的良好風尚。以前的崇文門外,東北方向有一隻鐵龜,造型很是古樸,據說這一段兒
護城河的橋下有一個海眼,於是人們就用一隻烏龜來鎮住海眼,保護北京城的平安
正陽門
正陽門:元稱
麗正門,京人俗稱"
前門",與
地安門(俗稱
後門) 南北呼應,為內城的正門。瓮城中
關帝廟為九門之首,故人稱"
正陽關帝"。正陽門因皇帝龍車出入此門,正陽門又稱"國門"。走“龍車”。正陽門位於內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專用的,皇上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
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
先農壇去耕地。這兩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陽門。正陽門也叫前門,1949年2月3日
北平解放,人民解放軍舉行入城式就是在這裡。“大前門”香菸也是由此而得名,“大前門”香菸煙盒上的圖案就是威風凜凜的正陽門,反面的圖是建於明正統4年(1439年)的箭樓。
宣武門
宣武門: 元稱順承門(訛傳順治門) 明永樂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牆時修建,沿稱元“順承門”之名。
正統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樓,增建瓮城、箭樓、閘樓,正統四年工程竣工。取
張衡《東京賦》“武節是宣”,有“武烈宣揚”之義,改稱“
宣武門”。宣武門城樓面活五間,通寬32.6米;進深三間,通進深23米;樓連台通高33米;重樓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綠互諒互綠琉璃瓦剪邊。瓮城南北長83米,東西寬75米;西牆辟券門,其上為閘樓。瓮城南牆城台之上為箭樓,箭樓面活七間,通寬36米;通進深21米,連台通高30米。
宣武門外為
菜市口刑場, 囚車從此門經常出入,人稱“死門“,令人回味的是:瓮城上的午炮每日一響,聲震京華,京人以此對時,人稱:“宣武午炮“。走囚車。因為刑場設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犯人經刑部審核確定,從宣武門出去,在菜市口問斬。宣武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三個大字兒:“後悔遲”,可不是後悔遲嘛,都要問斬了,再後悔哪兒還來得及啊。菜市口是北京的鬧市,從南方各省來的人,過
盧溝橋,進
廣安門,再進入北京內城大都要經過這裡。這裡很早以前就是有名的殺人地方了,菜市口沒有什麼固定的地方作刑場,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戶或者藥店門口,設下監斬官的坐案。宋末元初,被元朝
統治者關了四年的宋朝丞相
文天祥,因為不肯屈服,最後在菜市口被殺死。他在刑場上,態度莊嚴地監斬官說:“我為宋朝能做的事,現在終於做完了”,然後慷慨就義。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
譚嗣同也曾在這裡喊出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邁遺言,更是為這刑場增添了一股子肅殺之氣。
宣武門內的天主堂,是北京的第一座教堂。明萬曆二十九年,義大利人
利瑪竇遠涉重洋入京傳教,
萬曆皇帝準其留京。數年間,利瑪竇遍游京師,1605年擇吉地,在宣武門內建“禮拜堂”。當年的禮拜堂雖然宣揚基督教,但仍是
中國傳統建築樣式。清順治七年,當時任職
欽天監的德國人
湯若望將禮拜堂改建成今天的西洋建築樣式,俗稱“南堂”,為清代北京耶穌會人士的活動中心。 現在的
宣武門天主堂被中國天主教會使用。
阜成門
阜城門:元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
京西門頭 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瓮城門洞內由煤棧客商募捐刻梅花 一束記之。"梅"與"煤"諧音,每當北風呼號,漫天皆白,烘爐四周之 人皆贊:"阜成梅花報暖春"。走煤車。因為北京西面的
門頭溝一帶是產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邊兒運過來的。門頭溝的煤要進北京,最近的門兒就是阜城門。
德勝門
德勝門: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乾 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顆粒無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至德勝門,時逢 大雪紛飛,除去一年之暑氣,高宗龍顏大悅作御詩立"祈雪"碑碣一 通,有黃頂碑樓,碑之高大,令其它諸門的石刻難以比擬,故人稱: "德勝祈雪"。走兵車。北方按星宿屬
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勝門。德勝門東邊的城牆上放著一尊炮,不過,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報時用的。每日午時,德勝門和宣武門同時一聲火炮,城內的老百姓聽炮對時。可是,北京城人稱“宣武午炮”卻不說“德勝午炮”,估計可能是宣武門殺人總在午時,炮聲一響人頭落地,比德勝門有名的緣故吧。德勝門瓮城內的珍品,應當要數立在中間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著一座高大石碑,鐫有
乾隆帝六十二歲時(1797年)的御製詩。這位當時的
太上皇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在“德勝”二字上很是抒發了一回豪情。
安定門
安定門:元稱
安貞門。此門為出兵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京 都九門中有八門瓮城內建築關帝廟,唯安定門內建
真武廟,在諸門 中獨具一格,從1924年拍攝的照片看,建築整潔,布局精練。"安定
真武"在諸門中頗有獨特風格。 安定門走什麼車呢?北京的說法是兵車回城走安定門——出兵得勝,收兵呢,自然安定了。那要是打了敗仗呢?瞧瞧,您又抬槓。打敗仗也得回安定門。這次沒勝,下次再安定也不遲。還有種說法兒是清朝八旗精兵全紮營在安定門,所以回兵走這裡。實際上壓根兒就不是那么回事兒。清朝在北京實行的是旗、民分城制。八旗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一共是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種顏色。八旗官兵及其家屬進駐北京以後,清廷下令圈占內城的房舍給旗人居住。以前在內城的漢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內城以皇城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兩黃旗居北:
鑲黃旗駐安定門內,
正黃旗駐德勝門內;兩白旗居東:鑲白旗駐朝陽門內,
正白旗駐
東直門內;兩紅旗居西:鑲紅旗駐
阜成門內,
正紅旗駐
西直門內;兩藍旗居南:鑲藍旗駐宣武門內,
正藍旗駐崇文門內。那兒用得著收兵全走安定門啊。實際上,安定門走的是糞車,因為以前
地壇附近是北京主要的糞場。之所以說成兵車回城,其實是一種名稱的雅化,就跟臭皮胡同改成受壁胡同,臭皮廠改成
壽比胡同,牛蹄胡同改成留題胡同,糞廠大院改成奮章大院是一個意思。
東直門
東直門:元祟仁門,此門為
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占據瓮城為主,但瓮城廟中的藥王雕像極為精細, 市人稱"東直雕像"。走磚瓦、木材車。過去的磚窯都設在東直門外,從南方運來的木材也從東直門進城。實際上,東直門不僅僅只是走磚瓦、木材車,它走各種各樣的車,要是硬給起個名字,那就是,東直門走百姓車。最早的東直門大街其實是現在的東直門外小街,整條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長,地上鋪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買賣鋪子,過了冰窖口,茶米油鹽醬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無論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這條街上找到。
西直門
西直門:元稱和義門,是東直門的姐妹門,“高亮趕水“的傳說 人人皆知,更兼
玉泉山到
皇城的御水車都走此門,故瓮城門洞中刻 有
漢白玉水紋石雕一塊,京人皆知“西直水紋“。位於
西城區北部。元代為大都城和義門所在地,明、清時為京師內城九門之一。元至元四年(1267)元士祖
忽必烈在
金中都舊城東北營建新城,
劉秉忠為總設計師,
郭守敬負責水源方面的設計,按照《周禮·考工記》中關於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設計建造,至元二十二年城牆、蕭牆(即皇城牆)、大內宮殿等建築完成,其中城牆方圓28.5公里,黃土夯成,共設11門,西牆北門及為和義門.城門北側設有水關,郭守敬引白浮泉水經
翁山泊(今
頤和園昆明湖)入水關匯入城內積水潭.元至正十八年(1358)冬元順帝為防農民起義軍攻城,下令趕築包括和義門在內的11座城門的瓮城和城外護城河的吊橋.其中和義門瓮城門洞高約6.68米,寬4.62米,採用磚砌卷券頂,青灰牆皮。城門為木質,有地堡式城樓3間,上設5孔水眼的水窩2個,可向城門灌水,以抵禦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