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是一部由石澤良昭所著的書籍,八旗文化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 作者:石澤良昭
  • 原作品:東南アジア:多文明世界の発見
  • 譯者:林佩欣
  • 出版社:八旗文化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6日
  • 頁數:400 頁
  • 定價:11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957865413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東南亞型的歷史是以「森林、水田及海」為基礎,
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
深耕吳哥研究五十年的學者,
從佛像與碑文考古中解讀出繁榮與衰退的訊號,
呈現東南亞夾在「中印」之間,
吸納並消化、非線性發展的多文明世界。
常見的東南亞史,多採取國別史和民族史的視角,而缺乏通觀該區域的文化或文明的著作,也更多聚焦在歐洲人進入東南亞之後的歷史。甚至,「東南亞」一詞也是歐洲人的發明。
那麼,古代的東南亞史是什麼樣貌?對於沒有留下文獻的文明,如何從遺蹟建構出偉大王朝的歷史?而作為一個夾在印度和中國兩大古文明之間的區域,東南亞型的文明是什麼?而我們又該如何認識?
一八六六年,在首度對吳哥遺址進行科學調查的法國考察團中,一位考古學家後來回想初次見到吳哥窟時的情景,讚嘆道是「超越最壯麗的夢境的存在」。
本書作者從一九六○年代開始進入高棉吳哥遺址的現場從事考古調查,親手「觸摸」歷史,並將其對吳哥王朝史的建構,透過考古和人類學「通觀」東南亞型的多樣性歷史文化及文明特質,濃縮在本書當中。
東南亞地區存在著多樣的文化、人種、語言、宗教、社會組織,甚至政治體制,這是它多元文明的外在表現。不過在氣候風土、生活型態與文化的核心精神上仍具有一致性。東南亞型的歷史是以「森林、水田及海」為基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長篇生活故事,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豐富自身傳統,不以時間為主軸的文化史。

作者簡介

石澤良昭,歷任上智大學特任教授、亞洲人才培育中心所長、吳哥遺蹟國際調查團團長、上智大學校長。專攻東南亞史及高棉碑刻學。著有《古代高棉史研究》、《吳哥窟:巨大伽藍與文明之謎》、《來自吳哥的訊息》、《吳哥諸王的故事》等書。

圖書目錄

序章_「東南亞」的再發現
◎ 多文明世界的知識土壤
吳哥寺:等待救援的石造大伽藍/東南亞:既非中國也非印度的世界/誇示權力的巨大建築
◎ 與自然同行的人們
自然環境與獨特的生活文化/東南亞的生活史故事/東南亞史是一部自我成長史嗎?/沒有颱風也沒有地震的「世外桃源」/在發揮機能的人際關係中感受到的平衡感
第一章_東南亞史的形成與展開
◎ 東南亞世界的形成是「由北向南」
從西北的印度、東方的中國及日本開始/前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
◎ 對中國朝貢與接受「天竺律法」
漢武帝的南征與從印度來的定期航班/中國與印度的使節在「扶南」相會
/以貿易立國的占婆/從馬來半島到越南方面的港市國家
◎ 佛土三千世界的大遺蹟和大型中式帆船
從七世紀到九世紀:室利佛逝和夏連特拉王朝/誇示王權的婆羅浮屠/九世紀到十一世紀:內陸型農業社會的發展
◎ 榮耀的東南亞世界與新興泰系諸民族
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新舊勢力交替的東南亞/十三世紀到十四世紀:泰系諸族的興起與政治空白
◎ 華僑與伊斯蘭勢力的到來
十三世紀至十四世紀:多元化、多樣化、複雜化的東南亞/上座部佛教的滲透:從緬甸到東南亞陸域各地
◎ 民族國家雛形的形成
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上座部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在地化/高棉的後吳哥時代/麻六甲王國的繁榮:亞洲大航海時代/國王就是大商人的中世東南亞
◎ 歐洲人的到來
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尋求市場/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反外國運動的展開
第二章_吳哥王朝的發現故事
◎ 再問一百五十年王朝研究史
該如何解釋吳哥寺的歷史?/西歐人的最早發現/被吳哥魅力吸引的男人們──以碑刻學開始/碑刻史料中記錄了什麼?
◎ 吳哥發現作業的故事
砍伐密林和除去土石,以及莫夏凱的奉獻/碑文解說和保存修復作業/安德烈.馬爾羅──從「盜挖」到「王道」的研究/七個假說的修正和科學的驗證
第三章_吳哥王朝的宇宙觀和都市計畫
◎ 檢證自然、寺廟、貯水池與王道
吳哥都城的象徵性宇宙觀/都城的形成和自然景觀/吳哥王朝國廟的變遷/四個大貯水池的配置和農業生產的發展
◎ 「雨水」的管理和灼熱的太陽
吳哥水利都市論──葛羅利耶博士的觀點/從地形圖判明大型越田灌溉/在各個據點都有人工大貯水池巴萊/科學的水管理帶來的集約農業/吳哥王朝的統治領域──王道的檢證/吳哥時代的地方行政/「燈明之家」和「治療院」/密林中的巨大遺蹟踏查─探索吳哥王朝的國內流通路
第四章_碑文史料所見王朝的政治與社會
◎ 碑文述說的吳哥王朝實像
記載王朝成立的大薩多廓碑文的發現/「宇宙的主宰,這是王」──王權與宗教權威的共生/世襲家系守護著神聖儀式和神王信仰/被命令還俗的王師的感嘆
從碑文史料中累積社會的共識/演出王的權威的黑幕──王、王族和國師、婆羅門、高官/橫跨神和人間兩個世界的王
◎ 牽動王朝的王和實力者們
才氣煥發的王:闍耶跋摩二世/吳哥都城的擘畫者:因陀羅跋摩一世/具有國境意識的王:耶輸跋摩一世/伯父闍耶跋摩四世篡奪王位/實現吳哥再遷都的王:羅貞陀羅跋摩/國師耶若婆羅訶的教導/要求宣誓效忠的蘇利耶跋摩一世/讓新王朝登場的國師和闍耶跋摩六世/建立吳哥寺的鬼才:蘇利耶跋摩二世/皈依佛教者: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二世/國威的發揚者:闍耶跋摩七世/濕婆神的篤信者:闍耶跋摩八世/即使是這樣也是執著於三項一套的王者們
◎ 牽動政治和社會的官僚們
掌握政治實權的是誰?──關於國師和高官/負責行政事務的是大臣嗎?/以陽傘的數量就可以明白階級的官吏們/派遣到地方的監察官們──朝向中央體制的確立前進/行使職權的各職之「長」們/各種稅務的負責官吏/何謂世襲的專家組織
◎ 構成軍隊的人們
護衛兵、外籍部隊以及傭兵/樂隊帶著銅鑼、喇叭和太鼓/桑古拉瑪將軍:鎮壓叛亂的英雄
第五章_吳哥時代的「罪與罰」
◎ 法律的正義如何實現?
王總是戰勝「法律敵人」/是怎樣的人在裁判所里執行判決呢?/怎樣執行訴訟?──從告訴到判決/判決如何被執行?──判例(一)/「界石拔除盜採事件」──判例(二)/罪人們在三二地獄中承受責罰─習慣法和刑罰
◎ 各式各樣的刑罰:體刑和罰金刑
一律直接向王提出訴訟/沒有同情、原諒精神的刑罰/刑罰優待遠來的中國人/對於違法奪取土地者切除嘴唇/不倫的刑罰較輕,對寺院的不當行為則予以嚴懲/出於怒氣而踢人者必須被砍斷腳/笞刑和黥刑/禁錮和居留刑/高位嚴罰原則的罰金刑/高棉版的「罪與罰」
第六章_經濟活動與生活
◎ 碑文中所見的村落風景
對收成課以稅金/村裡的工匠和工人等/附屬於寺院的村落/寺院內有舞者和歌手在工作
◎ 當時農村社會的土地所有者
土地登記簿的存在/寺院的土地和村的土地被區分開來/開墾得到新的耕地
從巴萊到橋樑水壩/旱地的作物/檳榔、樹林等
◎ 變得清晰的日常生活
村人食用淡水魚/高價的犀牛角/「鹽長」負責課稅/調查鐵的產地/銀制食器和陶器
◎ 活潑的商業活動和物品流通
商品交易和交換貨幣/課場地費的寺院/有許多的進口貨/王道是國內的通商道路/條條大路通吳哥
◎ 從稅金問題思考商品的流通
課稅物產中有哪些東西?/有負責執行賦役稅的吏員/寺院的維持費是由誰負擔呢?/特別的津貼會捐獻給慈善事業/免稅最後補助給寺院/關於國家預算的執行/作為經濟支柱的國土整頓事業
第七章_吳哥時代的精神價值體系
◎ 從誕生到青年期,然後結婚
衣食住皆能得到滿足的日常生活/褒揚貞節妻女的碑文
◎ 都城的光和影
熱鬧的都大路─看到王巡遊的周達觀/有野生的象、虎、野兔的森林/集體競技和酬神舞蹈/王族的漢生病和治療院/支持治療院的龐大人事費和物資/在「佛學堂」實施僧侶教育
◎ 高棉版印度文學的發展
碑文中所雕刻的敘事詩《摩訶婆羅多》/吳哥時代印度文化的浸透程度/碑文的作者和作品/高棉版《羅摩衍那》故事博取人氣
第八章_吳哥的美術及其思想
◎ 在熱帶的太陽和風之下
發掘二七四尊廢佛,並建設博物館/對印度教三神一視同仁的吳哥王朝/高棉人的感性創造出獨特的佛像容顏
◎ 獨創的吳哥美術
高棉人的感性和形貌/人物描寫的擬真性:巴戎寺美術樣式/巴戎寺美術樣式的法藏菩薩像/闍耶跋摩七世坐像:至上的傑作與美的境界
◎ 高棉獨特的信仰世界
印度教寺院和佛教寺院/高棉版的信仰體系:也並祀訶里訶羅神和梵天/碑文中所載大乘佛教的活動/佛教並不否定印度教/蛇神上的坐佛像/四面佛尊顏是王的顏貌嗎?
第九章_從東南亞史看吳哥王朝史
◎ 尋找廢佛騷動與王朝滅亡的原因
期待經由高棉人的手保存與修復遺蹟/偶然間挖掘出二七四尊的廢佛/尊重習慣的闍耶跋摩七世/在大雨中守護佛陀的蛇神─受歡迎的那迦坐佛/被掩埋的巴戎寺本尊─思考新史實/巴戎寺的改建和修改─易容為印度教的神廟/王朝末期時因持續性的困頓而一蹶不振嗎?/思考二百七十四尊廢佛的問題/再論十三世紀後期到十四世紀的吳哥都城/引發廢佛騷動的原因是什麼?──利用多方線索進行假設/重寫王朝末期的「歷史」
◎ 尋求王朝滅亡的真相
被遺忘的光榮史/吳哥王朝的財寶到哪裡去了?/在曼德勒發現的吳哥王朝神像/吳哥王朝史的歷史定位──始終不安定的王朝
◎ 在東南亞獨特歷史之中
奠基於森林、水田及海的歷史/地區間的交易和物流形成了王朝─得天獨厚的立國條件/脆弱的王權、巨大的伽藍──在地化的印度文化/吳哥王朝衰退的原因是甚麼?──立國思想機能不健全
第十章ˍ與歐洲基督教社會的相遇
◎ 在中南半島的傳教活動
與當地人的期待有落差的福音/對傳統村落的艱難傳教──在上座部佛教四國的初期傳教
◎ 基督教傳教士所見到的東南亞社會
最早來到高棉的傳教士/日本基督教徒們與十七世紀的高棉/朝向在地化的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的傳教活動──受不穩的政情影響/最初的高棉人司鐸晉升禮──在典禮中使用高棉語
第十一章_作為祇園精舍的吳哥寺
◎ 五百年前日本與高棉的交流
十六、十七世紀初的高棉與日本/日本人至少參拜了四次:十四處的墨跡/搭乘朱印船在海外歷險的日本人/搭乘松浦藩商船的森本右近太夫:加藤清正重要部屬之子/發現森本右近太夫一房回國的事實
◎ 《甲子夜話》闡明圖畫的秘密
「祇園精舍圖」究竟是誰製作的?仍是一個謎/考察森本家史料:探問日本史的黑暗面/透過佛教與高棉的交流──鎖國時代的處世原則
第十二章_來自東南亞的訊息
◎ 從戰後的發展期到全球化時代
點燃獨立之火的A.A會議/從戰亂時代到全球化時代/難以決定前進方向的東南亞諸國/ASEAN該何去何從?/讓差異不再擴大的嘗試:孟加拉鄉村銀行
◎ 以日本立場看東南亞
國際貢獻從超越膚色和語言的互信關係開始/前日本士兵S的眼淚/從國際合作相互信賴開始──學習「知的遺產」/面臨日本修正亞洲觀的中國和印度/建構東南亞興亡史的問題點:日本學者的課題/在東南亞活著就充滿喜悅:向東南亞學習

叢書信息

興亡的世界史 (共16冊), 這套叢書還有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蒙古帝國及其漫長遺緒》,《大英帝國的經驗》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