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東河衛,明代在東北女真地區所置衛之一。《滿洲源流考》作伊屯河衛。永樂十五年(1417)二月,安出河等處女真首領哈剌苦出等來朝,以其居地置衛,與亦迷河衛同時設立,以哈剌苦出、出咩哈為指揮使,賜誥印、冠帶等物。在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
亦東河衛,明代在東北女真地區所置衛之一。《滿洲源流考》作伊屯河衛。永樂十五年(1417)二月,安出河等處女真首領哈剌苦出等來朝,以其居地置衛,與亦迷河衛...
亦迷河衛,明代在東北女真地區所置衛之一。又作伊爾們河衛。永樂十五年(1417)二月,與亦東河衛同時設立。經常入京納貢,弘治元年(1488),貢馬、貂皮。在今吉林省...
亦屯河衛,明代在東北女真地區所置衛之一。正統(1436—1449)後設。《滿洲源流考》將該衛與永樂十五年(1417)設定之亦東河衛均稱作伊屯河衛。 ...
亦屯衛,明代在東北女真地區所置衛之一。亦作伊屯衛。正統(1436—1449)後設。《滿洲源流考》將此衛與永樂十五年(1417)二月所設亦東河衛均作伊屯或伊屯河衛...
明洪武八年(1375年),歸屬遼東都司三萬衛管轄,到永樂元年屬奴爾乾都司的亦東河衛,名為龍安站,明代中葉屬兀良哈衛,明朝末年屬蒙古科爾沁部,成為蒙古族的遊牧之...
永樂元年,屬奴兒乾都司亦東河衛,名為龍安站。明代中葉,屬兀良哈三衛。明朝末年,屬蒙古科爾沁部遊牧之地。 [10] 清朝,清初,朝廷設柳條邊,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
平定東北以後的明帝國,設立奴兒乾都司,在長春地區設定了隸屬奴兒乾都司的亦東河衛和亦速河衛,地址就是現在的伊通河和飲馬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