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物病害,主要危害的作物有亞麻、胡麻,多發生在開花期前後。病原菌為亞麻柵鏽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病原拉丁學名:Melampsora lini(Ehrenb.)Lév.異名M.liniperda(Koern)Palm.;Vredo miniata f.1ini Pers.;Xyloma lini Ehrenb
主要危害作物:亞麻、胡麻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莖、花及蒴果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莖、花及蒴果,是亞麻重要病害。多發生在開花期前後。植株上部葉片現鮮黃色至橙黃色凸起的夏孢子堆,圓形;後期在下部葉片上產生不規則形黑褐色冬孢子堆。莖、花、蒴果染病也可形成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
病原形態特徵
Melampsora lini(Ehrenb.)Lév.異名M.liniperda(Koern)Palm.;Vredo miniata f.1ini Pers.;Xyloma lini Ehrenb.稱亞麻柵鏽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本菌單主寄生,生活史完全。性子器多在葉表皮下的氣孔腔內形成,瓶狀,淺黃色,內生圓形至卵形的性孢子。銹子腔散生在葉片兩面,近圓形至橢圓形,黃色至桔黃色,內生鏽孢子。夏孢子堆葉上的直徑0.3~0.9mm,莖上的長達2mm,夏孢子倒卵形至橢圓形,表生細刺,孢子間混生絲狀體。冬孢子堆生在葉的兩面或莖表皮下,初為紅褐色,後變黑,莖上的為1.5~2.5cm。冬孢子圓柱形或角柱形成層排列,褐色光滑,大小46.8~80×8~19(μm)。擔孢子球形,無色至黃色。該菌有生理分化現象,國外已發現42個生理小種。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種子上粘附的冬孢子及病殘體上的冬孢子堆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進行初侵染,以後病部產生的銹孢子和夏孢子通過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春季氣溫14~18℃及雨露利於擔孢子形成,18~20℃利於銹孢子和夏孢子的侵染。多雨年份,麻田低洼潮濕、施用氮肥過多易發病;播種過晚、不抗病的品種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早熟豐產抗病品種,並注意小種的變化。(2)合理輪作。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適當早播。選擇高燥地種植亞麻,低洼地注意排水。不要偏施、過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3)藥劑防治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的2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發病初期噴灑20%三唑酮(粉銹寧)乳油2000倍液或20%萎銹靈乳油或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2.5%三唑醇(羥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隔10天一次,連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