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草蛉

亞非草蛉,小型種類,體長I0毫米以下,前翅長15毫米以下,觸角比前翅長,頭頂兩側的頰斑和唇基斑粗大而上下相連,胸和腹背有黃白色縱帶;翅脈全部綠色·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5-6毫米,頭部無黑色斑紋。後胸及腹部各節具有濃黃黑色的較大毛瘤。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亞非草蛉
  • 拉丁學名:Chrysopa boninensis Okamoto
  • :動物界
  • :昆蟲綱
基本信息,生物學特性,生活史,生活習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亞非草蛉
拉丁學名:Chrysopa boninensis Okamoto
綱:昆蟲綱
目:脈翅目
科:草蛉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危害作物:柑桔

生物學特性

生活史

亞非草蛉在廣州一年發生10-11代,世代重疊。全年可見各種蟲態,在田間沒有越冬滯育現象。在福建沙縣一年發生7代,以老熟幼蟲或預蛹和潛伏在枝葉間的成蟲越冬。
歷期:亞非草蛉在27℃,相對濕度70%條件下,卵期3-4天,幼蟲期8-9天,蛹期7-8天.在溫度26.4±0.9℃的條件下,卵期3.1天,幼蟲期為8.9天,其中一齡幼蟲3.2天,二齡2.4天,三齡3.3天,蛹期9.2天。

生活習性

成蟲:多在20-22時羽化,傍晚後19-21時活動頻繁,常數頭至數十頭在作物間飛舞。趨光性弱,羽化率為90.5%。
羽化後需補充營養方能性成熟,交配在夜間進行。交配歷時約15分鐘,雌蟲一次交配終生產受精卵。產卵以午間至凌晨為多。
室內飼以人工飼料(豬肝粉10克,蜂蜜20克,啤酒酵母乾粉10克,水100毫升),產卵前期10-13天,平均11.3天,每天每雌產卵量1-42粒,平均12.2粒,每雌產卵量648-1313粒,平均976.3粒,每雌天數71-91天,平均78.6天。雌蟲壽命98-125天,平均107天,雄蟲壽命96-124天,平均106天。雌雄性比不同年份變化不大,雌蟲稍多,雌雄比為1.27:1。
卵:卵均單粒散產,對產卵場所有一定的選擇性,多分布在葉背,樹冠中部及東方。卵以遮陰、隱蔽處最多,這對幼蟲孵化後,長時間停留在卵殼上,抵禦外界侵害和暴曬,免致因突然惡劣天氣的侵襲,而造成天折是一個很好的適應,從而保證了幼蟲安全成長。野外卵的孵化率為86.3%,室內各代的孵化率在92-95%之間.
幼蟲:幼蟲全天都有孵化,0-6時占38.9%,6-12時占32.1%,12-18時占12.8%,18-24時占16.2%.剛孵化的幼蟲,一般經2小時後沿卵柄爬下開始覓食。但孵化時如遇低溫,在卵殼停留時間則延長。風吹,振動等干擾會提早爬下卵柄。幼蟲白天活動,行動活潑,擴散能力很強,飢餓時尤甚。據觀察,三齡幼蟲平均每小時爬行10.2米,最多可達35.8米。幼蟲有互相殘食的現象,多見於1齡期,食料不足時尤甚。
繭:老熟幼蟲停食後即行作繭,進入預蛹期,3-8天后化蛹。結繭時刻多集中在18-19時。在橙園,繭多分布在葉背和樹冠的中部及東方。
取食:成蟲多以花粉、蜜露為食;幼蟲取食各種蚜蟲紅蜘蛛介殼蟲薊馬粉虱木虱、潛葉蛾的卵,蛹和成蟲,鳳蝶的卵及低齡幼蟲等。在整個幼蟲期,捕食柑桔潛葉蛾二至三齡幼蟲最多為179頭,最少為120頭,平均為149.1頭。全幼蟲期取食蚜蟲167-172頭,葉蟎卵及幼蟎900多個,米蛾卵250-498粒。

地理分布

福建,廣東、台灣、陝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