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賽事國際志願者語言與跨文化交際虛擬仿真實驗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運賽事國際志願者語言與跨文化交際虛擬仿真實驗
- 建設院校: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課程負責人: 王一安
- 授課教師:繆莉、楊任利、陳聖、鄒戈斌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尤其在目前日益嚴峻的國際形勢下,培養知中國、光耀中國文化、善於講好中國故亭,能迎接全球化時代挑戰的國際化人才,是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對外語人才培養的重大要求。另一方面,隨著全民體育熱潮的開展,國際體育賽事成為樹立中國國際形象、加強國際友誼、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重要平台。尤其隨著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臨近,掌握一定比賽規則和術語、擁有良好英語語言能力、能夠進行跨文化溝通和講好中國故事、具有文化自信心的優秀國際志願者成為急需培養的人才。
本實驗是《跨文化交際》、《跨文化社會實踐創新: 國際社區與志願者服務》的實踐教學環節,課程是英語專業、對外漢語(含留學生)和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專業核心基礎課程,課程用中英雙語或者全英文授課,也套用在亞運會國際志願者的招募培訓中。本實驗結合國際志願者服務中所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國際賽事志願者語言與跨文化交際服務為主要契合點,特別融入杭州第19屆亞運會和擊劍項目的內容,採取自主學習、人機互動、遊戲化任務、任務型過關的形式,將5個知識模組、11個知識點和20個步驟融合貫通,- -次性體驗日常生活中無法體驗的高度仿真亞運賽亭國際志願者服務內容。
在目前的疫情情況下,學生不可能走出國門體會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也不能走進國門,跨文化教學存在嚴重缺乏真實場景的痛點;另一方面,國際賽事志願者選拔和培訓具有大規模、高成本、高消耗特性,賽事資源的缺乏,以及賽事中的不可預測性和突發性,使得傳統教學方式很難進行模擬。
教學目標
本實驗以學生為中心、任務為導向,國際合作和實踐創新為理念,國際賽亭國際志願者語言和跨文化交際為實驗內容,滿足《跨文化交際》、《跨文化社會實踐創新: 國際社區與志願者服務》等課程教學,以及以亞運會為代表的國際賽事志願者招募和培訓要求。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本實驗能夠獲得國際賽事基本規則和術語、中西體育文化差異、跨文化高低語境和肢體語言等知識,對亞運會和國際擊劍賽事的志願者所需具備的較高知識層面有清晰全面的認知。
2. 能力目標。學生通過共享開放虛擬實驗,在沉浸式操作在學習知識點的同時,提高學生將英語作為交流的語言能.力,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以及在國際賽事中與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群體交往、處理跨文化衝突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 素養目標。利用信息化現代技術,建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培養知中國、具有文化自信、善於在國際賽事舞台上講好中國故事、應對複雜國際挑戰的新文科國際溝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