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艾略特(1819~1880),原名瑪麗·安·伊萬斯(Mary Ann Evans),後借用了情人喬治·亨利·劉易斯的名字取了筆名。艾略特出生於沃里克郡的鄉村,父親是農場管事。1828到1835年,她先後在兩所宗教色彩很濃的女子寄宿學校求學,受到很深的宗教薰陶,同時較快的掌握了法、意、德、拉丁等語言。1836年,母親去世,她只得停學回家料理家務。1841年,她隨父親遷往考文垂,結識了自由思想家查爾斯·布雷和他的家人,以及他周圍的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他和布雷一家經常來往,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布雷的影響下,她開始關心政治和社會問題。布雷的親戚查爾斯·漢納爾著的《基督教起源的調查》一書使她對宗教產生了懷疑,她宣布不再上教堂,不再信上帝,與宗教決裂。艾略特從事創作之前,曾經翻譯過幾部作品:《耶穌傳》、《基督教的本質》、《神學政治論綱》、《倫理學》。1849年,她失去了父親,感到莫大的悲痛,身心幾乎垮了。聽從友人的勸告,她在歐洲大陸旅行了一年,恢復了健康,心情也平靜下來。1851年,應《威斯敏斯特評論》之邀,艾略特遷往倫敦擔任該雜誌助理編輯。倫敦擴大了她的活動圈子,使她認識了許多知識界名人,其中有斯賓塞,白朗寧,狄更斯,卡萊爾,薩克雷,達爾文等人。與她最接近的是劉易斯,一位學識淵博,思想敏銳作家和評論家。艾略特與劉易斯二人志趣相投,很快產生了愛情,之後便是公開同居了。劉易斯有婦之夫的身份使兩人的愛情難以被大眾接受,艾略特的兄姐因此和她斷絕了往來。她的哥哥艾薩克長期不和她通信,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年才給她寫信。艾略特與劉易斯被迫暫時離開英國,去德國居住了一段時期。在劉易斯的鼓勵下,艾略特於1856年開始了小說創作。《亞當·比德》即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問世便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