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和親會是辛亥革命前夕中、日、印等國革命志士的聯合團體。1907年4月,日人幸德秋水在《平民新聞》上發表文章,倡議中國革命家應與日本社會運動家及東洋各國社會黨聯合起來。章炳麟、張繼、劉師培回響這一號召,聯絡流亡日本的印度革命家缽邏罕等在日本東京共同發起創立亞洲和親會。以中、英、日三種文字刊布章程,其宗旨“在反抗帝國主義,期使亞洲已失主權之民族各得獨立”。
規定“凡亞洲人,除主張侵略主義者,無論民族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皆得入會”。任務是各國革命志士互相幫助,爭取獨立。會員每月聚會一次。由於受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該會不設會長、幹事,聲明“各會員均有平均利權”。7月,該會正式成立。參加者有中國的章炳麟、張繼、劉師培、何震、蘇曼殊、陳獨秀、呂復、樊光、陶鑄(冶公)等數十人;日本有幸德秋水、山川均、大杉榮、堺利彥、竹內善朔等;印度有保什、帶君等。後又有安南(今越南)、緬甸、朝鮮、菲律賓等國人士參加。並分別在中國、印度、朝鮮、菲律賓、安南、美國等地設立機構。該會通過《民報》揭露帝國主義對亞洲各國的侵略罪行,號召人民奮起反抗,“使亞洲各族各復其國”,但主要流於聯誼形式。次年10月,該會隨《民報》被查封而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