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德魯·約安·庫扎(Alexandru Ioan Cuza)或稱亞歷山德魯·約安一世(Alexandru Ioan I),摩爾多瓦親王和瓦拉幾亞親王,1862年成為統一的羅馬尼亞的首位大公。他發起了全國鄉村改革和農民解放等一系列的改革,是羅馬尼亞社會現代化和國家機構的設計師。
基本介紹
- 本名:亞歷山德魯·約安·庫扎
- 別稱:亞歷山德魯·約安一世
- 所處時代:19世紀歐洲
- 出生地:摩爾多瓦
- 出生時間:1820年3月20日
- 去世時間:1873年5月15日)
- 主要成就:鄉村改革、農民解放、廢除農奴制
- 階級:摩爾多瓦貴族
簡介,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簡介
亞歷山德魯·約安·庫扎Alexandru Ioan Cuza(18203.3.20-1862.5.15)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聯合公國大公(1859-1862)。全國鄉村改革和農民解放的規畫者。出身於摩爾多瓦貴族家庭,求學於巴黎、帕維亞、波倫亞。因參加反抗俄國和土耳其統治的1848年革命運動被摩爾多瓦政府放逐。1850年回國,1857年為摩達維亞臨時議會議員,致力於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公國的聯合。1859年1月5日和24日分別被選為瓦拉幾亞大公和摩爾多瓦大公,就任後從事各種改革。1862年講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公國統一為羅馬尼亞公國,他認為農民是國家的積極力量,從而沒收寺院的大片地產,實行土地改革,一方面給予農民土地所有權,一方面豁免徭役和什一稅。此外,為了推行普遍義務教育,他修建了許多學校,創立為貧苦學生提供獎學金的制度。他還實行選舉法和司法制度的改革,並改組國家的機構。廢除農奴制,降低選民的年齡和財產資格限制,促進資本主義發展。對外同匈牙利、波蘭的革命流亡組織和巴爾幹 解放運動保持密切聯繫。他的政策引起大地主和某些中產階級分子的不滿,1866年2月“怪誕聯盟”發動政變,被迫退位,後在德國海德爾堡去世。
人物生平
庫扎生於伯爾拉德(Bârlad),是摩爾多瓦貴族世家出身,其父伊斯普拉夫尼克(Ispravnic Ioan Cuza)是弗爾丘縣(Fălciu County)地主。亞歷山大從小接受歐洲教育,曾在巴黎等地求學,成年後在摩爾多瓦軍隊擔任一名軍官(上升到上校軍銜)。在1844年他娶了埃琳娜·羅塞蒂(Elena Rosetti)。
1848年被稱為歐洲革命年,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也陷進了起義。摩爾多瓦動盪很快被鎮壓,但在瓦拉幾亞被革命者掌權。年輕的庫扎參加了反抗俄國和土耳其統治的革命鼓吹活動,被逮捕送到維也納,不久在英國的支持下逃脫。
在格里戈雷·亞歷山德魯·吉卡親王統治期間,1857年為摩爾多瓦臨時議會議員,1858年任摩爾多瓦戰爭大臣,1859年月當選為摩爾多瓦親王和瓦拉幾亞親王。1859年庫扎將摩爾多瓦公國和瓦拉幾亞公國組成公國聯盟,1861年正式宣布羅馬尼亞統一。庫扎的權威一直不被他的名義宗主國奧斯曼帝國認可,直到1861年12月23日才得到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的承認。
主要成就
庫扎擔任羅馬尼亞大公後啟動了一系列改革。他認為農民是國家的積極力量,從而沒收了修道院的大片地產,實施土地改革,一方面給予農民土地所有權,一方面豁免徭役和什一稅。此外,為了推行普遍義務教育,他修建了許多學校,創立了向貧苦學生髮放獎學金的制度。他還實行選舉法和司法制度的改革,採用基於拿破崙法典的刑法和民法(1864),並改組國家的機構。他創立了雅西大學(1860)和布加勒斯特大學(1864),並幫助推動發展一個現代化的、歐式的羅馬尼亞軍隊,他也是羅馬尼亞海軍的創始人。然而,他的政策引起了大地主和某些中產階級分子的不滿,他們反對他的土地改革法案,隨著金融危機,又發生圍繞他的情婦塔爾久-奧布雷諾維茨的醜聞,民眾的不滿情緒最終導致政變。
庫扎在所謂的“巨大的聯盟”的保守派和自由派逼迫下於1866年2月22日被迫簽字退位,流亡國外。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Hohenzollern-Sigmaringen)的卡爾親王於1866年4月20日號稱卡羅爾一世被選為接任羅馬尼亞大公。
庫扎在其流亡生活中度過餘生,主要是居住在巴黎、維也納和威斯巴登,還有他妻子的陪伴以及他的情婦和他的兩個兒子。他死在海德堡。他的遺體被安葬在魯吉諾阿薩(Ruginoasa)他的住所那裡,二戰後被移到雅西Trei Ierarhi大教堂(Trei Ierarhi Cathedral)。
庫扎和他的妻子埃琳娜沒有孩子,埃琳娜將他的情婦卡達久-奧布雷諾維茨(Elena Maria Catargiu-Obrenović)的兩個兒子當成自已的孩子: Alexandru Al. Ioan Cuza (1862至1864之間出生–1889)和Dimitrie Cuza (1865–1888 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