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特徵,歷史淵源,
簡介
地下墓穴坐落在埃及亞歷山大城西南的馬里尤特沙漠中,於198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聖城占地遼闊,建築用料豪侈,建築物主體用小石塊砌壘,大理石石柱、柱頭和柱頭下楣雕鑿考究精細,其所用大理石可能取自著名的亞歷山大採石場,祭台間內壁還裝飾有大理石雕刻和鎦金鑲嵌圖案。 埃及古都亞歷山大城曾是偉大的文化藝術中心,而阿布米那遺址則是這一時代的唯一遺存,它巧妙地融匯了拜占庭藝術和埃及法老時代的傳統文化,阿布米那遺址同時還顯示了東方基督教在最初幾個世紀裡的蓬勃生機。
公元3世紀,埃及的殉教者美納斯被葬在這裡,其墓地成為埃及最初的基督教徒朝拜聖地之一。在亞歷山大主教和拜占庭王室的支持下,崇拜美納斯的浪潮不僅席捲拜占庭帝國,而且波及羅馬、高盧和日耳曼等地。為滿足日益增多的信徒的需要,阿卡丟(公元395-408年)和耿奧多斯二世(公元408-450年)在位期間,敕令修建了一座規模巨大的新教堂阿布米那。阿拉伯人奪取埃及後朝拜阿布米那之風隨之中斷。到了法特米時代,聖地已無人問津。今日所見僅是一些殘垣斷壁。
挖掘工作始於1905年,現代聖城輪廓已為世人所知。建築布局為:大教堂居中,其前部為覆蓋陵墓和前祭台遺址的中庭;與大教堂相互對應的是一座八角形聖洗堂;在南面即主體建築的後部,建有修道院、信徒居室、浴室和工場;在北面和東面,各有一座教堂,其中稱為“東方”的教堂恰好位於修道院的中央。該建築極可能是亞歷山大地下陵墓。
特徵
亞歷山大的陵墓自四世紀末以後就從歷史上消失了,當遠方來的旅行向當地人打探這位征服者的陵墓時,亞歷山大里亞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按古希臘的習俗,創建城市的國王,在他死後一般都要埋葬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學家分析認為,陵墓很可能在位於城市東部皇宮區。也有人認為,陵墓應在兩條街道的交叉點上。波蘭考古學家瑪麗亞·貝爾納德對當地出土的古陶燈進行了一番研究後發現,古人在製作陶燈時,在邊上繪製了古代亞歷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對陵墓的位置做了一個有趣的推測。她認為在模型中的許多建築物之中,有一個圓錐形的建築物可能就是亞歷山大陵墓。因為,奧古斯丁皇帝的陵墓就是尖頂圓錐形建築。這種墓形很可能就是在模仿亞歷山大陵墓。
歷史淵源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朱利亞歷)亞歷山大在巴比倫去世。他去世的訊息一經公布就引起了一片譁然,士兵無法相信,將領陷入震驚,大家都希望能目睹亞歷山大的遺體以確證國王是否確實過世了。皇宮裡騎兵和步兵先起了衝突,關於他們衝突的具體內容已經不得而知,亞歷山大的遺體反倒被擱置一旁。當衝突停止,人們來視察遺體時,發現它還完好無損,根本沒有任何腐爛跡象,沒有一塊屍斑,看起來就像陷入深度昏迷而熟睡的樣子。
亞歷山大臨死前把自己的戒指交給騎兵長官柏第卡斯,遺言“讓最強大的人作我的繼承人”。埃蓋是歷代馬其頓王陵墓所在,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國王就在那裡長眠。柏第卡斯想要得到亞歷山大的遺體,因為預言家阿里斯坦德說,征服之王亞歷山大的遺體所在之國將永遠不能被征服。托勒密也希望得到遺體。柏第卡斯命人打制一輛豪華無比的靈車。公元前322年的下半年靈車載著亞歷山大的金棺準備前往馬其頓。但是靈車的負責人阿基達俄斯和托勒密早已串通,在靈車到達大馬士革附近的時候,托勒密派人劫持了它並改道往埃及的方向駛去。柏第卡斯一個星期後得知靈車被劫持的訊息,派心腹阿特拉斯、柏里蒙前往追趕。由於靈車行動緩慢,阿特拉斯兩人追上了靈車,但是托勒密派一支軍隊護送靈車,阿特拉斯等人無法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