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歷山大·奧布廉諾維奇
- 外文名:Alexander Obrenovich
- 出生日期:1876年
- 逝世日期:1903年
亞歷山大一世(塞爾維亞國王)一般指本詞條
亞歷山大一世(英語:Alexander I the Great;喬治亞語:ალექსანდრე I დიდი Aleksandre I Didi)1386年出生,1445年8月26日至1446年3月7日期間去世。141...
亞歷山大一世(保加利亞語:Александър I,1857年4月5日-1893年11月17日),全名是巴滕堡的亞歷山大約瑟夫(Александър Йозеф Батенберг),保加利亞大公(1879年4月29日-1886年9月7日在位)。是保加利亞巴滕堡王朝的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君主,生於德國巴滕貝格王室家族...
亞歷山大一世(希臘語:Ἀλέξανδρος Α' της Ηπείρου,前370年-前331年),是摩羅西亞國王,又被稱為摩羅西亞的亞歷山大,統治時間為前350年 - 前331年,屬於埃阿喀得斯王朝。他在青年時來到馬其頓腓力二世的宮廷,後來腓力二世幫助他推翻他的叔叔阿利巴斯,讓他登上王位。亞...
亞歷山大一世是國王康斯坦丁一世與王后普魯士的索菲的次子,1893年8月1日生於雅典附近的塔托伊。後來的希臘國王喬治二世與保羅一世都是他的兄弟,羅馬尼亞王后艾萊妮是他的妹妹。亞歷山大1912年畢業於希臘軍事學院,並參加了巴爾幹戰爭。就任國王 1917年,康斯坦丁一世在一戰中仍堅持中立,而首相埃萊夫塞里奧斯·韋尼澤洛斯...
亞歷山大一世的生平大部分來源於希羅多德所著的《希波戰爭史》。據希羅多德所述,在導致希波戰爭爆發的愛奧尼亞叛亂中,還未登基的亞歷山大對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持不友好的態度。希波戰爭爆發前夕,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派大將梅加巴佐斯去希臘各地索要土和水,象徵性地要希臘人臣服於波斯。當使團來到馬其頓時,亞歷山大的...
亞歷山大一世(1876年8月14日-1903年6月11日),塞爾維亞王國國王。早年經歷 亞歷山大國王生於1876年,1889年13歲時即位,因年幼,由攝政會議主政。1893年17歲時親政。他採取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如廢除新憲法,經常撤換內閣大臣,任命親奧地利的米蘭親王當陸軍司令,不準親俄的激進黨參加內閣。1899年有人刺殺其...
亞歷山大一世在325年召開的基督教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上猛烈反對阿里烏派,指責他們是異端。他是東正教派的領導人。亞歷山大的著作中僅有三封信留下來了,這三封信件是記載阿里烏教派爭論的重要文獻。第一封是寫給君士坦丁堡牧首亞歷山大的,第二封是寫給所有主教的,第三封是革除阿利烏的神職的信。他的繼承人亞他那修...
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一世 (1412公元~1443公元)是伊梅列希(西喬治亞)埃爾澤魯姆王朝的國王。
亞歷山大一世·卡拉格奧爾基耶維奇(Краљ Александар I Карађорђевић;1888年12月17日—1934年10月9日),南斯拉夫王國國王(1921年—1934年在位)。塞爾維亞王國國王彼得一世的次子。年輕時曾就學於日內瓦、貝爾格勒等地。1904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貴族軍官學校畢業。1909年,在他...
亞歷山大一世·帕夫洛維奇(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1777年12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史稱亞歷山大一世(英語:Alexander I),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四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十位皇帝(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保羅一世之子。亞歷山大一世幼年由其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撫養...
托勒密十世是托勒密八世與克利奧帕特拉三世的小兒子。他在前110年被母親從賽普勒斯召回,成為其兄弟托勒密九世的共同在位者。從前107年開始單獨統治。他在鎮壓亞歷山大的一次起義時被殺。托勒密十世·亞歷山大一世 Πτολεμαίος Ι' Αλέξανδρος Α'埃及托勒密王朝國王(前110年—前109年;...
《神秘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作者是[法]亨利.特羅亞,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在1984年出版。內容簡介 亞歷山大一世是俄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沙皇之一。他之所以有名,不僅因為他曾經三次打敗野心勃勃的拿破崙,而且還因為在他的人生經歷中充滿了神秘和離奇。有人稱他是“俄國歷史上的兩面神”、“北方的斯芬克斯”、“王座上的演員”...
亞歷山大一世島(Alexander Island),亦稱亞歷山大島,位於南極半島以西的別林斯高晉海中,面積49070平方公里,是南極洲第一大島嶼,也是世界第28大島。俄國探險家別林斯高晉於1821年1月28日發現該島,並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之名為其命名。1940年之前,人們均認為該島是南極洲大陸的一部分,此後才發現該島與南極大陸...
1811 年 10 月 19 日, 29 個十二三歲的貴族子弟, 披著時代的彩霞, 走進了亞歷山大一世下令開辦的皇村學校, 開始他們 6 年的學習生活。在這 29 個人當中, 有後來成為偉大的俄羅斯詩人的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有後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丘赫利貝凱爾·沃利霍夫斯基和普希欽, 還有後來成為俄國首相的亞歷山大...
在亞歷山大·赫利俄斯的名字中,第一個名字亞歷山大是其母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仰慕亞歷山大大帝而為他取的,既昭示了他的希臘馬其頓人的血統,也是托勒密王朝先王托勒密十世(亞歷山大一世)和托勒密十一世(亞歷山大二世)的綽號,意為“人類的保護者”。第二個名字赫利俄斯在希臘語中是太陽的意思,也是希臘神話中太陽神的...
杜羅娃、09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葉爾莫洛夫、10女游擊隊長Vasilisa Kozhina (Borodinskaya panorama)(1780? — 1840?)、12米哈伊爾·安德烈伊奇·米羅拉多維奇、13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奧斯特曼·托爾斯泰、14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拉耶夫斯基、15馬特維·伊萬諾維奇·普拉托夫、16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緬什科夫(一譯緬希科夫)是因格里亞公爵亞歷山大·達尼洛維奇·緬什科夫的曾孫。當過駐維也納的外交武官,作為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隨從參加過1812年的衛國戰爭。後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出訪歐洲,並參加重要國際會議。1816年獲侍從將軍銜,任總司令部辦公廳主任。1823年從陸軍退役,轉到外交部門。1824...
奧斯特里茨戰役(法語:Bataille d'Austerlitz,德語:Schlacht bei Austerlitz,俄語:Битва при Аустерлице,1805年12月2日),又作奧斯特利茨戰役,發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因參戰三方的君主——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法語:Napoléon Bonaparte),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俄語...
南斯拉夫王國 (Kingdom of Yugoslavia,1918年——1945年),是一個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由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在統一南斯拉夫人各國後而建立的王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塞爾維亞王國吞併黑山王國和奧匈帝國的部分領土,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將其改名為...
摩羅西亞還與鄰近日漸強大的馬其頓王國結盟,並於前359年摩羅西亞國王阿利巴斯把侄女奧林匹亞絲公主嫁給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奧林匹亞絲之後生下亞歷山大大帝。阿利巴斯被驅逐後,亞歷山大一世繼承王位,並且被歷史學家冠上伊庇魯斯國王頭銜。前334年,當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遠征亞洲之時,他的叔叔摩羅西亞的亞歷山大一世也發動一場...
芬蘭大公國(1809年—1917年),芬蘭歷史上的一個國家,附屬於俄羅斯帝國。1807年,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與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在東普魯士簽訂《提爾西特和約》,法國默許帝俄入侵瑞典王國的領土芬蘭。1808年,芬蘭戰爭爆發。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昏庸無能,指揮不力,使瑞典戰敗,被迫割地求和。芬蘭從此正式成為...
在1806年與拿破崙的戰爭中,巴克萊在東普魯士的普烏圖斯克之戰(1806年12月26日)中表現傑出,並在之後的艾勞會戰(1807年2月7日)中負傷,兩次會戰中巴克萊的表現使其名望大增。這兩次作戰給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亞歷山大一世於1807年晉升巴克萊為中將。傷愈後,巴克萊於1808年回到軍隊,指揮了對瑞屬...
法皇拿破崙一世藉口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破壞《提爾西特和約》,遂率軍60萬,分二路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圖殲滅當面俄軍20餘萬,一戰定勝負。俄軍在巴爾克萊指揮下執行後退決戰方針,但引起強烈不滿,8月20日換上庫圖佐夫出任俄軍總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羅季諾和法軍血戰,雙方傷亡慘重。爾後俄軍主動撤離莫斯科,機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