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緬什科夫(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Семёнович Мeншиков,1787年8月26日-1869年5月1日),芬蘭-俄羅斯貴族、軍事指揮官和政治家,海軍上將。俄國第一個大元帥亞歷山大·達尼洛維奇·緬什科夫的孫子。克里米亞戰爭前半期俄軍的指揮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緬什科夫
- 外文名:Алекса́ндр Семёнович Мeншиков
- 國籍:俄羅斯
- 出生日期:1787年
- 逝世日期:1869年
- 職業:軍事指揮官,政治家
- 主要成就:在攻取瓦爾納要塞時表現突出
- 出生地:俄羅斯
- 軍銜:海軍上將
人物生平,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緬什科夫(一譯緬希科夫)是因格里亞公爵亞歷山大·達尼洛維奇·緬什科夫的曾孫。
當過駐維也納的外交武官,作為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隨從參加過1812年的衛國戰爭。後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出訪歐洲,並參加重要國際會議。
1816年獲侍從將軍銜,任總司令部辦公廳主任。
1823年從陸軍退役,轉到外交部門。1824年進入海軍。
尼古拉一世即位後,他深得寵信。1826年奉命出使波斯。翌年被任命為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和內閣議員。參加1828年俄土戰爭。10月和彼得·赫里斯季阿諾維奇·維特根施泰因元帥的軍團會合海陸聯合攻下瓦爾納要塞,表現傑出。
1830年起為俄國國務會議成員,並在實際上領導俄國海軍總部。1831年擔任芬蘭總督,同時留任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1833年晉升海軍上將。他對海軍的現代化施加了很壞的影響,拖延其技術進步和戰鬥訓練。
1853年為肢解奧斯曼帝國,作為大使出使伊斯坦堡。由於他堅持必須承認沙皇政府為奧斯曼帝國正教臣民的保護人,且不懂外交、行事輕率,使俄土談判決裂,並引起克里米亞戰爭(1854—1856)。他被任命為俄國駐克里米亞陸海軍最高司令官。
1854年9月20日在阿爾馬河戰役中被英法聯軍打敗。後敗於巴拉克拉瓦戰役。同年11月在因克爾曼戰役中再遭慘敗,未能解除塞瓦斯托波爾之圍。在同時代人的看來,他不具備指揮官應有的素質,也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1855年3月被解職,由米哈伊爾·德米特里耶維奇·戈爾恰科夫親王接替司令官職務。
1855年12月至1856年4月任喀琅施塔得最高軍事長官,之後退休。封為特級公爵。在亞歷山大二世統治時期並不參與政治事務,只是繼續擔任國務會議成員一職。
1869年在聖彼得堡去世,享年81歲(未滿82歲)。
他曾被芬蘭貴族院授予親王頭銜。
後世紀念
芬蘭第1艘蒸汽船緬什科夫親王號(FurstMenschikoff)以他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