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藝經歷,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製作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演藝經歷
1998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塞拉耶佛製造》。2000年,擔任紀錄短片《紅膠鞋》的導演。2003年,執導紀錄片《角落影像》。2005年,與斯戴芬·阿森尼葉維克、納什泰德·柯西瓦等聯合執導劇情電影《失而復得》。
2006年,自編自導由米爾亞娜·卡拉諾維奇、德揚·阿西莫維奇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格巴維察》,該辨槓少片入圍第22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獎,獲得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2008年,擔任紀錄短片《人權故事》的導演。2010年,由其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愛的旅途上》上映,該片入圍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13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為了那些沒有故事的人》,該片入圍第3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天主教文化獎。
2014年,自編自導由弗蘭科·內羅、亞里安妮·拉貝德共同主演的喜劇電影《愛之島》;同年,執導紀錄片《塞拉耶佛一日紀》。2018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斯雷布雷尼察》。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幾拔付微 |
---|---|---|
2018年 | 《斯雷布雷尼察》 | 電影 |
2014年 | 《塞拉耶佛一日紀》 | 紀錄片 |
2014年 | 《愛之島》 | 電影 |
2013年 | 《為了那些沒有故事的人》 | 電影 |
2010年 | 《愛的旅途上》 | 電影 |
2008年 | 《人權故事》 | 紀錄短片 |
2006年 | 《格巴維察》 | 電影 |
2005年 | 《失而復得》 | 電影 |
2003年 | 《角落影多鞏市像》 | 紀錄片 |
2000年 | 《紅膠鞋》 | 紀錄短片 |
1998年 | 《我們照亮夜空》 | 短片 |
1998年 | 《塞拉耶佛製造》 | 紀錄片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8年 | 《斯雷布雷尼察》 | 電影 |
2014年 | 《愛之島》 | 電影 |
2013年 | 《為了那些沒有故事的人》 | 電影 |
2010年 | 《愛的旅途上》 | 電影 |
2006年 | 《格巴維察》 | 電影 |
2005年 | 《失而復得》 | 電影 |
2003年 | 《角落影像》 | 紀錄片 |
2000年 | 《紅膠鞋》 | 紀錄短片 |
1998年 | 《塞拉耶佛製造》 | 紀錄片 |
製作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3年 | 《為了那些沒有故事的人》 | 電影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0 | 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愛的旅途上 | 提名 |
2006 | 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格巴維察 | 獲獎 |
2006 | 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格巴維察 | 獲獎 |
2006 | 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和平電影獎 | 格巴維察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6 | 第22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獎 | 格巴維察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4 | 第3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天主教文化獎 | 為了那些沒有故事的人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21-2 | 第44屆哥德堡國際電影節最佳國際影片獎 | 艾達怎么了 | 獲獎 |
人物評價
亞斯米拉·茲巴尼克作為一名非常有想法的女充講匙淚性,她執導的作品不可避免的會帶有一種女性角度的眼光。在她自編坑頌乎自導的電影《愛的旅途上》中,故事結構緊湊、故事平淡樸實卻不乏吸引人之處,在反映很多社會現實問題的同時又將注意力集中到最普遍的情侶或愛人之間的感情衝突上,非常貼近觀眾。亞斯米拉·茲巴尼克將女性的細膩和聰穎體現在從微小處看大局。片中從不直接提及戰爭和時事,圍著主人公轉的都是生孩子、家庭聚會、祈禱、喝酒等坑籃提等小事,然則她在瑣碎的縫隙會拋出矛盾後的動機。而且,在政治上對波赫戰爭後遺症和穆斯林社會地位的思考、宗教上對伊斯蘭教的懷疑,都在小人物駝拘的瑣碎選擇里表達得五味雜陳(新浪娛樂、網易娛樂綜合評)。
人物評價
亞斯米拉·茲巴尼克作為一名非常有想法的女性,她執導的作品不可避免的會帶有一種女性角度的眼光。在她自編自導的電影《愛的旅途上》中,故事結構緊湊、故事平淡樸實卻不乏吸引人之處,在反映很多社會現實問題的同時又將注意力集中到最普遍的情侶或愛人之間的感情衝突上,非常貼近觀眾。亞斯米拉·茲巴尼克將女性的細膩和聰穎體現在從微小處看大局。片中從不直接提及戰爭和時事,圍著主人公轉的都是生孩子、家庭聚會、祈禱、喝酒等等小事,然則她在瑣碎的縫隙會拋出矛盾後的動機。而且,在政治上對波赫戰爭後遺症和穆斯林社會地位的思考、宗教上對伊斯蘭教的懷疑,都在小人物的瑣碎選擇里表達得五味雜陳(新浪娛樂、網易娛樂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