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亞布力烈士陵園
- 地理位置:亞布力鎮內小南山北麓
- 建造時間:1946年6月21日
- 修建時間:2009年
簡介,景觀,歷史,
簡介
亞布力烈士陵園原為亞布力烈士墓,始建於1946年6月21日。在200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亞布力又投資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園。而今亞布力烈士陵園已經成為亞布力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大理石鋪就
景觀
上世紀60年代初牡丹江鐵路分局在此修建了亞布力鐵路子弟學校,烈士墓被劃入鐵路子弟校院內。
的四層百餘級甬道,從山底直通山頂。紀念碑大理石基座堅固華麗,鋼筋水泥碑體雄偉壯觀,五角紅星熠熠閃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剛勁有力,五座烈士陵墓並排而立,置於青松翠柏之間。
因墓地低洼積水,1970年經縣、社兩級政府認真考察研究,選擇了鎮內小南山這一處地方移地安葬。亞布力鎮內小南山有五六層樓高,地處亞布力火車站西道口南側,此山東、南、西三側凸起,北坡平緩,烈士墓便在北坡頂端,在坡頂可俯瞰亞布力全城,螞蜒河水由東向西緩緩流去,可謂依山傍水。
歷史
當時東北已經解放,但部分殘匪仍然苟延殘喘,為非作歹,妄圖扼殺新生政權。人民極盼消弭匪患,建設家園。為此,1945年12月12日松江軍區成立了剿匪司令部,提出了“清剿土匪,為民除害,擁政愛民,改善生活”的口號,是時我軍征戰途中,配合地方,清剿土匪。1946年6月20日黃昏,集結在亞布力四順堂(現紅光屯)的哈東軍區一分區四三三團接到分區的命令:土匪頭子劉作非從五常竄到亞布力後堵,與延壽縣中和鎮和尚志縣慶陽鎮的殘匪盧耀民、胡作凡、陶振海等勾結起來,又拉起了200多人的隊伍,準備繼續與人民為敵,要求四三三團立即出擊,剿滅殘匪。接到命令後,四三三團指戰員摸著黑,冒著小雨,趟沼澤,過草地,竄林海向亞布力後堵進發,部隊急行軍6個多小時,在三十九里與殘匪遭遇。
當時200餘名殘匪正擁擠在森林火車上,準備向五常方向逃竄,與那裡的殘匪會合。我軍立即向殘匪乘坐的森林火車猛烈開火,頓時森林火車被炸癱了,車廂成了一片火海,殘匪死傷大半。有一小股殘匪跳車後,藉助一段丘陵地帶做掩體,繼續進行頑抗,妄圖垂死掙扎。我軍幾個衝鋒受阻,指揮戰鬥的副團長鄭志生急紅了眼,他順手從戰士手中奪過一挺輕機槍,冒著槍林彈雨沖入敵陣,轉著圈向殘匪掃射,殘匪的最後阻擊終於被打垮,但不幸的是鄭志生副團長也倒在了血泊中犧牲了。鄭志生副團長當年只有25歲,他的妻子是團部衛生員,兩人都是東北人,相戀多年,約定家鄉解放再結婚。鄭副團長犧牲時,他們結婚剛剛7天,聽到部隊要去剿匪,鄭副團長放棄了度蜜月的美好時光,匆忙趕回部隊,參加戰鬥。
負責通訊工作的副排長徐清和同志在這次戰鬥中也犧牲了。徐清和同志當年26歲,長得高大魁武,當時他正在團部接聽一分區首長的指示,突然一個土匪竄入了團部,徐清和扔了電話機,一個箭步搶上去,將土匪撲倒在地。意外的是另一個土匪在徐清和背後開了槍。
在這次剿匪戰鬥中犧牲的還有羅永貴,鄭希德兩位班長和一位年齡不足20歲的新戰士徐海雲同志。
戰鬥結束後,5位烈士的遺體被運回亞布力,舉行了萬人參加的隆重追悼會,人們斂住哭泣,擦乾眼淚,決心繼承烈士的遺志,繼續清匪,為民除害,努力生產,建設家園。烈士的遺體裹著蘇聯軍用毛毯,盛殮在紅松棺木中,被安葬在亞布力火車站東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