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城市綠色發展報告》由北京師範大學亞太綠色發展中心聯合亞洲理工學院亞太地區資源中心、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組織協調,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知名智庫和高水平研究機構的50餘位專家學者歷時兩年共同完成,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報告立足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城市綠色發展的概念,構建了環境宜居、經濟富裕、社會包容、多元善治、國家繁榮的五維分析框架,設計了城市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首次對亞太地區100個主要城市的綠色發展水平進行了評估和分析,開展了城市綠色發展案例研究和中國城市綠色發展專題研究,並提出了亞太地區和中國城市綠色發展的思路和建議。報告將理論、案例、方法與戰略結合起來,融合參考書、實用手冊、行動指南為一體,不僅宣揚城市綠色發展理念,更要推進城市綠色發展實踐,旨在幫助和引導城市政府、社會公眾共同探討當前城市綠色發展的現實問題,尋求促進城市綠色發展的解決方案。
基本介紹
- 書名:亞太城市綠色發展報告——建設面向2030年的美好城市家園
- 又名:ASIA-PACIFIC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REPORT
- 作者:趙崢
- ISBN:9787516186114
- 頁數:404
- 定價:99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
趙崢,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現任北京師範大學、亞洲理工學院亞太地區資源中心、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共建亞太綠色發展中心副主任,亞太城市綠色發展研究課題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綠色經濟研究所所長,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兼任全球未來展望項目中國專家,中國城市經濟學學會學科建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研究成果曾獲中國軟科學獎、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等獎勵。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為多地政府編制區域和城市發展戰略規劃並開展決策諮詢。
《報告》對亞太地區100個主要城市綠色發展水平進行了評估和分析。亞太城市綠色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15位的城市依次是:東京、首爾、紐約、香港、華盛頓、悉尼、新加坡、聖何塞、休斯敦、惠靈頓、渥太華、舊金山、墨爾本、洛杉磯、上海。從國家角度來看,亞太城市綠色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15位的城市中,美國最多,共有6個。中國、澳大利亞排名第2位,都有2個城市。另外,日本、韓國、新加坡、紐西蘭、加拿大各有1個城市入選。
亞太城市綠色發展指數總體排名
城市 | 得分 | 排名 | 城市 | 得分 | 排名 |
東京(Tokyo) | 0.707 | 1 | 新竹(Hsinchu) | 0.466 | 51 |
首爾(Seoul) | 0.669 | 2 | 台南(Tainan) | 0.463 | 52 |
紐約(New York) | 0.650 | 3 | 巴爾的摩(Baltimore) | 0.461 | 53 |
香港(Hong Kong) | 0.611 | 4 | 武漢(Wuhan) | 0.457 | 54 |
華盛頓(Washington D.C) | 0.611 | 5 | 釜山(Busan) | 0.457 | 55 |
悉尼(Sydney) | 0.600 | 6 | 澳門(Macau) | 0.451 | 56 |
新加坡(Singapore) | 0.599 | 7 | 雅加達(Jakarta) | 0.450 | 57 |
聖何塞(San Jose) | 0.580 | 8 | 大田(Daejeon) | 0.450 | 58 |
休斯敦(Houston) | 0.578 | 9 | 廣州(Guangzhou) | 0.449 | 59 |
惠靈頓(Wellington) | 0.577 | 10 | 高雄(Kaohsiung) | 0.448 | 60 |
渥太華(Ottawa) | 0.560 | 11 | 西安(Xi'an) | 0.447 | 61 |
舊金山(San Francisco) | 0.556 | 12 | 大邱(Daegu) | 0.446 | 62 |
墨爾本(Melbourne) | 0.555 | 13 | 河內(Hanoi) | 0.444 | 63 |
洛杉磯(Los Angeles) | 0.551 | 14 | 仁川(Incheon) | 0.437 | 64 |
上海(Shanghai) | 0.550 | 15 | 廈門(Xiamen) | 0.437 | 65 |
西雅圖(Seattle) | 0.540 | 16 | 南京(Nanjing) | 0.436 | 66 |
大阪(Osaka) | 0.540 | 17 | 長春(Changchun) | 0.432 | 67 |
京都(Kyoto) | 0.536 | 18 | 馬尼拉(Manila) | 0.425 | 68 |
聖迭戈(San Diego) | 0.535 | 19 | 墨西哥城(Mexico City) | 0.425 | 69 |
芝加哥(Chicago) | 0.527 | 20 | 基隆(Keelung) | 0.420 | 70 |
北京(Beijing) | 0.526 | 21 | 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 | 0.410 | 71 |
名古屋(Nagoya) | 0.524 | 22 | 青島(Qingdao) | 0.410 | 72 |
吉隆坡(Kuala Lumpur) | 0.517 | 23 | 杭州(Hangzhou) | 0.410 | 73 |
費城(Philadelphia) | 0.507 | 24 | 班加羅爾(Bangalore) | 0.405 | 74 |
達拉斯(Dallas) | 0.506 | 25 | 天津(Tianjin) | 0.405 | 75 |
多倫多(Toronto) | 0.506 | 26 | 太原(Taiyuan) | 0.403 | 76 |
鳳凰城(Phoenix) | 0.504 | 27 | 寧波(Ningbo) | 0.400 | 77 |
莫斯科(Moscow) | 0.502 | 28 | 重慶(Chongqing) | 0.399 | 78 |
橫濱(Yokohama) | 0.501 | 29 | 德里(Dehli) | 0.398 | 79 |
邁阿密(Miami) | 0.496 | 30 | 昆明(Kunming) | 0.393 | 80 |
波士頓(Boston) | 0.494 | 31 | 南昌(Nanchang) | 0.392 | 81 |
奧克蘭(Auckland,NZ) | 0.494 | 32 | 合肥(Hefei) | 0.389 | 82 |
廣島(Hiroshima) | 0.493 | 33 | 大連(Dalian) | 0.388 | 83 |
福岡(Fukuoka) | 0.490 | 34 | 福州(Fuzhou) | 0.386 | 84 |
布里斯班(Brisbane) | 0.490 | 35 | 海口(Haikou) | 0.385 | 85 |
長沙(Changsha) | 0.487 | 36 | 加爾各答(Calcutta) | 0.385 | 86 |
亞特蘭大(Atlanta) | 0.485 | 37 | 濟南(Jinan) | 0.381 | 87 |
拉斯維加斯(Las Vegas) | 0.484 | 38 | 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 | 0.377 | 88 |
利馬(Lima) | 0.480 | 39 | 南寧(Nanning) | 0.372 | 89 |
深圳(Shenzhen) | 0.480 | 40 | 呼和浩特(Huhehot) | 0.370 | 90 |
札幌(Sapporo) | 0.478 | 41 | 石家莊(Shijiazhuang) | 0.368 | 91 |
神戶(Kobe) | 0.478 | 42 | 鄭州(Zhengzhou) | 0.365 | 92 |
成都(Chengdu) | 0.477 | 43 | 孟買(Mumbai) | 0.364 | 93 |
坎培拉(Canberra) | 0.475 | 44 | 瀋陽(Shenyang) | 0.364 | 94 |
台北(Taipei) | 0.475 | 45 | 銀川(Yinchuan) | 0.361 | 95 |
曼谷(Bangkok) | 0.475 | 46 | 烏魯木齊(Urumqi) | 0.355 | 96 |
台中(Taichung) | 0.474 | 47 | 蘭州(Lanzhou) | 0.346 | 97 |
丹佛(Denver) | 0.473 | 48 | 西寧(Xining) | 0.343 | 98 |
溫哥華(Vancouver) | 0.471 | 49 | 哈爾濱(Harbin) | 0.337 | 99 |
底特律(Detroit) | 0.468 | 50 | 貴陽(Guiyang) | 0.337 | 100 |
北京師範大學亞太綠色發展中心副主任、報告主編趙崢在研討會上表示,研究當中有十大主要發現:一是經濟發展水平一定程度決定了城市綠色發展狀況;二是收入分配與城市綠色發展水平緊密相關;三創新能力是關鍵因素;四高端服務業是城市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五“治理鴻溝”是城市間差距的重要原因;六城市群的作用不容忽視;七城市與國家的綠色發展關聯密切;八一帶一路城市綠色發展面臨基礎設施壓力;九新興市場國家綠色發展非均衡特徵明顯;十中美城市綠色發展差距較大。
中國城市綠色發展的五大戰略
當前,中國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過多地依靠擴大投資規模和增加物質投入,使有限的自然供給能力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日漸削弱,環境、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日益顯現。面向未來,中國城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導向,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政府與市場、城市與國家的關係的協調與均衡,建設宜居、富裕、包容、善治、國強的城市綠色發展體系。
宜居戰略核心在於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在加強城市環境治理和資源節約的基礎上,以法治為基礎,構建完善的城市綠色發展制度體系。比如,要加大城市空氣、水和土壤環境治理,推進城市能源節約利用與資源循環利用,控制資源能源消耗總量。
富裕戰略核心在於通過創新驅動,轉變城市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產業的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激發勞動者和企業的創新動力、能力和活力。要形成創新驅動城市經濟發展模式,把創新作為提高經濟成長質量的根本動力。
包容戰略核心是要更多地支持弱勢群體發展能力建設,進一步減少貧困、改善福利、加強教育,讓更多的人能夠共同參與和分享城市綠色發展的機會和成果。服務城市民生需求,推動城市發展由“物的城鎮化”向“人的城鎮化”轉變,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提升城市發展品質。
善治戰略核心是構建健全而有活力的城市綠色治理體系,以城市綠色發展共同目標為導向,將城市治理主體能力、治理機制、治理手段和治理績效結合起來,通過“好的治理”實現“好的發展”。更好發揮政府在城市綠色發展中的作用,提升城市政府科學決策水平,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
協調戰略核心是打破一城一地發展的界限,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視角下,將國家、區域和城市戰略結合起來,統籌城際、城鄉、區域、國際關係,實現城市與國家綠色發展的共同進步。促進一批城市成為全球綠色技術和產業發展網路的樞紐和節點城市,凸顯國家綠色發展影響力。
當前,中國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過多地依靠擴大投資規模和增加物質投入,使有限的自然供給能力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日漸削弱,環境、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日益顯現。面向未來,中國城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導向,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政府與市場、城市與國家的關係的協調與均衡,建設宜居、富裕、包容、善治、國強的城市綠色發展體系。
宜居戰略核心在於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在加強城市環境治理和資源節約的基礎上,以法治為基礎,構建完善的城市綠色發展制度體系。比如,要加大城市空氣、水和土壤環境治理,推進城市能源節約利用與資源循環利用,控制資源能源消耗總量。
富裕戰略核心在於通過創新驅動,轉變城市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產業的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激發勞動者和企業的創新動力、能力和活力。要形成創新驅動城市經濟發展模式,把創新作為提高經濟成長質量的根本動力。
包容戰略核心是要更多地支持弱勢群體發展能力建設,進一步減少貧困、改善福利、加強教育,讓更多的人能夠共同參與和分享城市綠色發展的機會和成果。服務城市民生需求,推動城市發展由“物的城鎮化”向“人的城鎮化”轉變,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提升城市發展品質。
善治戰略核心是構建健全而有活力的城市綠色治理體系,以城市綠色發展共同目標為導向,將城市治理主體能力、治理機制、治理手段和治理績效結合起來,通過“好的治理”實現“好的發展”。更好發揮政府在城市綠色發展中的作用,提升城市政府科學決策水平,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
協調戰略核心是打破一城一地發展的界限,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視角下,將國家、區域和城市戰略結合起來,統籌城際、城鄉、區域、國際關係,實現城市與國家綠色發展的共同進步。促進一批城市成為全球綠色技術和產業發展網路的樞紐和節點城市,凸顯國家綠色發展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