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簡介
2003年9月聯合國環境署和同濟大學在北京聯合召開了一次頭腦風暴研討會,成立了以聯合國環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為核心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亞太地區大學聯盟(RUC),成員包括中國的同濟大學、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斯大學、格利菲斯大學和臥龍崗大學,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泰國的亞洲理工學院,以及美國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學院等國際一流高校。大學聯盟在聯合國環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的平台上,共同開展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工作。設立在日本的聯合國大學也積極支持大學聯盟的工作。大學聯盟為開放性的合作團體,歡迎其他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有強勢專業的大學加入。
2004年8月1日,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第一次會議在浙江省安吉市舉辦。會議決定,每年舉辦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未來領導人研修班,並籌備招收環境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碩士學位研究生。自此,每年召開一次RUC會議,至今已經召開了4次。總結前一年合作進展,討論下一年研修班、學位教育和合作研究的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太地區大學聯盟
- 外文名:RUC
- 成立時間:2003年9月
- 成員:同濟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 等
成員簡介,聯合會,研修班,
成員簡介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中央部屬高校,全國32所副部級大學之一,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點建設高校,是“111計畫”和“珠峰計畫”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中國與美國10+10合作高校之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之一,是中歐工程教育平台中方秘書處高校,“卓越聯盟”簡稱“同盟”的領頭高校, 教育部與國家海洋局共建高校,被譽為科學家,企業家,醫學家、藝術家和工程師的搖籃,享有“北清華,南同濟”的品牌美譽。現任黨委書記是周祖翼,校長是中科院院士裴鋼。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舊譯“耶勞大書院”,是一所坐落於美國康乃狄格州紐哈芬市的私立大學,始創於1701年,初名“大學學院”(Collegiate School)。今為常青藤聯盟的成員之一。耶魯大學是美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學,第一所是哈佛大學,第二所是威廉瑪麗學院。它和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齊名,歷年來共同角逐美國大學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該校教授陣容、學術創新、課程設定和場館設施等方面堪稱一流。哈佛大學注重和聞名於研究生教育,威廉瑪麗學院聞名於本科生教育,而耶魯則是雙腳走路,都非常著名。
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簡稱UNSW),成立於1949年,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兼有文科學科的綜合性大學,7000名的國際學生把這裡變成最富有生機和多元文化的大學社區。新南威爾斯大學以其一流的教學和研究水平,被亞洲周刊評為亞太地區前十位的大學。 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 ),成立於1971年,是一所具有創新精神和前瞻思想的學府,由於在教學與科研上的一流表現而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公認為亞太地區最具創新力和影響力的大學之一。 該大學共有來自122個國家的超過37000名在校學生。這些學生分布在從布里斯班到黃金海岸的5個校區。下設46個院系,教學內容涵蓋了10個領域:文學、商學、教育、工程與信息技術、健康、法律與犯罪學、音樂、自然與建築環境、理學、視覺與創造性藝術。這些課程旨在教授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使畢業生能夠應對工商業、政府和學術研究領域的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
臥龍崗大學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創建於1951年,澳大利亞十佳大學之一:無論在澳大利亞國內或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聲譽,學分受美國及英國名牌大學的認可;大學致力於把傳統的學術價值與現代的先進教學技術相組合,以確保每一位在校學生獲得最優質的高等教育。臥龍崗大學的研究在澳大利亞教育界首屈一指,每年均獲澳大利亞政府數目龐大的研究經費。在眾多的澳大利亞大學中,臥龍崗大學生在電腦科學信息技術和其他一些領域中遙遙領先。
南洋理工大學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縮寫為NTU,簡稱“南大”) ,是一所享譽國際的高等教育學府,是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 International認證的大學。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進行重組,正式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校園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它為教授提供自由教學和研究的最好環境。它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工程學府之一,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世界享有盛名。今日的南大,以卓越的學術和科研成果,榮登美國《時代雜誌》和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全球大學50強,全球科技大學前25名,亞洲高校綜合實力排名第7,並且是全球科技大學聯盟成員和創始校。
亞洲理工學院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AIT),始創於1959年,當時是聯合國為了促進亞洲高級工程方面的教育而成立的,1967年11月開始正式使用目前的學院名稱。現已發展成為由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包括中國政府)、國際組織、基金會、商務機構和個人資助的亞洲最大的國際性研究生院之一。作為一所國際研究生院,亞洲理工學院的宗旨在於培養能夠在全球及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領導作用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聯合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成立於2002年5月。2003年9月,同濟大學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地區辦公室在北京聯合召開了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研討會,成立了以同濟大學為核心的亞太地區大學聯合會。本次研討會決定,從2003年始在同濟大學舉辦第一屆“亞太地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未來領導人研修班”項目,研修班每年舉辦一次,採用英文授課方式,課程設定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員主要來自以同濟大學為核心的亞太地區大學聯合會,包括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格利菲斯大學和臥龍岡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泰國亞洲理工學院以及美國耶魯大學等亞太地區環境領域的資深專家、教授,研修班結束後,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同濟大學聯合頒髮結業證書。
研修班
研修班的主旨在通過研修班的課程,提高亞太地區政府、民間機構和私營企業的年輕領導人和未來領導人的全面思考決策能力;引導領導人從自身做起,在決策中考慮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平衡,提高未來領導人的綜合洞察力,從而協調人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因素來面對和解決複雜的實際問題。
在未來一周內,來自以同濟大學為核心的亞太地區大學聯盟,包括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泰國亞洲理工學院以及美國耶魯大學等亞太地區環境領域的資深專家、教授將聯繫各自的研究領域,為學員們作關於環境現狀、面臨問題以及如何應對挑戰等環保方面的報告,通過生動具體案例向學員們解析“可持續發展”理念。本次研修班還緊密聯繫正在舉辦的上海世博會。研修期間,來自同濟大學環境學院、城市規劃學院參與上海世博會建設的教授將為學員介紹最新環保節能技術在世博園中的套用;以及上海世博園區整體規劃以及舊建築改造再利用等內容。學員們還將前往上海世博園進行實地考察,更深刻體驗綠色世博會。
“亞太地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未來領導人研修班”在同濟大學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它得到了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亞太地區相關政府部門、企業代表、媒體代表、非政府組織以及行業協會等多方面的支持,在國際上,尤其在亞太地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引起了積極的反響,是一次高層次的可持續發展研討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