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偷情

亞偷情

sub clandestine love 隨著中國城市曖昧文化的興起,亞偷情出現。與偷情者不同,亞偷情相關雙方發乎情而止於性,類似於婚外密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偷情
  • 外文名:sub clandestine love
  • 性質:亞狀態
  • 發生地點酒吧KTV、茶社、辦公室
前言,大話,定義,調查,方式,地點,道德探究,偷情界限,起因,考究,邊界考量,前期表現,樣本,曹植甄洛,林金之情,《七年之癢》,述評,感悟,情結,

前言

就在婚外性方興未艾的時候,另一個新興辭彙闖進了我們的生活——“亞偷情”,又叫精神出軌或者亞出軌。亞偷情,一種只談精神不談肉慾的偷情。就像是一對裸露的男女面對面坐著,大談人生理想,大談股價期貨,大談反恐戰爭,大談21世紀……這種狀態關乎風月,卻不關乎性。
亞偷情,發生在中國熟人社會解體之後,發生在中國人對婚姻關係和婚外男女關係的評價出現很大變化之後,發生在各種即時通訊交通工具拉近人與人距離之後——這一系列的社會條件下,潛伏在人內心的情慾很難不被。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這絕不簡單的是柏拉圖式的精神出軌。在一個崇尚物質而不是精神的時代,和亞偷情分子過多地討論精神話題,是一種奢侈

大話

定義

這種感情沒有性,但關係曖昧,在日常的婚姻結構之外,這種特殊的男女情感,懸浮於性與愛之間,在情感上呈現出一種亞狀態。

調查

《新世紀周刊》聯合新浪網做的專項調查顯示,64.42%的女性和74.67%的男性承認,在周圍朋友、同事的身上看到過亞偷情的“婚外密友”,83.19%的女性和84.44%的男性承認自己在婚姻之外有親密異性朋友。

方式

MSNQQE-MAIL論壇或者部落格,這些項或單獨作用,或組合發威,讓亞偷情的男女如魚得水。

地點

酒吧KTV、茶社、辦公室,甚至另一座城市,這些對於婚姻結構的“家”而言的“別處”,正是亞偷情暗流涌動的地方。

道德探究

偷情界限

長期以來,對於偷情這個概念,人們已達成普遍共識,核心是“”。以性接觸程度來界定的這個亞偷情地帶,只是依據現有研究的一種推論,不可能得到每個人的認同。如果一個妻子/丈夫,根本不能容忍對方精神上的出軌,那么,何談性接觸?

起因

從調查中看,很多人並不是因為婚內不幸福才去亞偷情的。
事實上,偷情和亞偷情的欲望基礎是一樣的,往往都根植於人類對親密的渴求,而且這種渴求往往都是沒有止境的。當然,每個人對愛情、情慾的需求也有著天生的不同。有的人欲望不強,而有的人則具有泛情特質,容易被情感捲入。

考究

亞偷情一詞的出現,被人們認為與今天人們的感情需求提高有很大的關係,“人類對感情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只要條件允許,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去追求更美好的感情”。而中國社科院一位研究歷史與婚姻的郭松義先生,偶爾在著作里提到了現代人感情需求增多的原因:知識經濟以腦力勞動為主,人們體力勞動時間大大減少;相應地閒暇時間增多,對感情的質量要求和豐富性都提高。

邊界考量

在亞偷情這種親密關係中,守衛邊界的人,常常是女性。 對於男性而言,雖然他們在愛情中渴望性,但如果是婚姻中人,他們認為,這個願望實現的前提必須是安全。“安全不是指雙方,尤其是女方身體上的安全,而是指雙方的家庭安全。”一位男士說。

前期表現

為了既不體現出其過分曖昧的關係,又渴望在對方心中的地位,多數會給對方起一個特殊的稱呼,表示對方在心裡的位置與他人與眾不同,而且已婚者也會拿自己的稱呼來作對比。如電視劇、電影、動漫里的人物名稱代換;守護天使、親人等一系列。

樣本

曹植甄洛

三國年間的曹植曹丕的王妃甄洛,也是由於沒有可能真偷情而打造了歷史上最完美、最詩意的一次亞偷情,甄洛在深宮之內被曹丕虐待,他們沒有可能在一起(曹植是甄洛的小叔子),這一次亞偷情對中國文學史貢獻巨大,曹子建做出了一篇《洛神賦》,金庸先生筆下的“凌波微步”,就是這篇賦中的一句。

林金之情

梁思成林徽因是被無數人羨慕的才子佳人組合。林徽因也曾經陷入類似的苦惱,已經結婚的她一度被學者金岳霖的才華和痴情所打動。梁思成甚至給予了她選擇的自由——可以走。林徽因最後也是感於丈夫的大度而作出了抉擇,留在自己的丈夫身邊,同時仍然當金岳霖是一個家庭的朋友。

《七年之癢》

在夢露主演的名片《七年之癢》中,一個結婚七年的作家、編輯在妻子、孩子出門度假之後,立刻心猿意馬地跟樓上的女鄰居眉來眼去,只是在最後中止——想到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他們就要回來了。

述評

“亞偷情”這個詞一旦誕生,就像是一顆炸彈落到土地上,不僅炸的波及面如此之廣, 它還炸出了地底下埋藏的很多很多的隱情。它作為對一種行為現象的標定,對於原本的摻和在其中的角色的影響,猶如為他們揭開身上披著的一層淡淡的面紗,雖然面紗很薄,但它畢竟是一種遮羞的材料。
而這一揭,是讓更多的陽光曬進來,還是讓更多的騷擾性蛾子飛進來,那就每個角色自己體味吧。而對於以前未摻和其中的人們來說,“亞偷情”這個詞或者這個話題的影響可就不知是啟蒙還是什麼別的了?現在的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奇妙,它是混沌不清的,你理不出一個結構性的東西,來描畫一件事務對社會的影響;它是價值參照物多元的,你無法以某一種界限作為批判的標準,甚至你都不知道哪一種是更加重要些的。可是,這個詞就是這樣引起了那么多人們的關注和議論。
這是一種見光的癮,還是一種發泄的癮?
誰知道呢?
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一)“亞偷情”發乎於“情”。
無論亞偷情的緣由有多少,都離不開一個字,就是“情”。參與其中的
角色們都在其中享受著某一種感情需求的滿足。
彌補婚姻:
明的婚姻在7年的時光流水沖刷之下,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滋味,變得似乎可有可無,平淡的就像是“自己的左手拉右手”。有時妻子也愛理不理的和他吵幾嘴。開始他還覺得生氣、鬱悶,時間長了似乎也麻木了,能改的已
經改了,改不了的也就這樣了。在明的心裡一直埋著一個小小的愛的火苗,它在伺機尋找可以出頭之日。終於有一天,陽光懶洋洋的,明閒散的在網路上遊逛。有個叫芸的留言閃現在明的眼前。和她的幾句接茬讓明感到了心裡的那個火苗使勁的閃了幾下,就像是長期營養不良的小苗獲得了催生的營養。之後,明和芸開始了纏綿的滋潤心田的戀情。
逆反報復:
潔是個很美的女孩,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膚透著粉色的光澤,就是她的女朋友都喜愛她的美貌。可是潔的家庭卻是冷冰凍的。老公是個絕對的工作狂,由於在工作環境中得到了付出所能對應的回報,而愈加的愛上了工作。潔每次對老公提出的要關愛自己的要求都遭到了漠視。於是,潔感到了無望,甚至有了恨。潔這樣的女孩得到周圍男士的愛慕是再正常不過了。強就是其中一個。潔不能放棄的就是強的溫情,哪怕她知道強對他的感情其實只是強的一種感情的需求,而強是不會放棄自己的家庭的,潔也決心繼續下去。潔在每次給自己下決心時,都心裡充滿了對老公的恨和叛逆。
填補空虛:
平淡的婚姻和工作上的無所成就,讓偉感到無力,每天的上班狀態和回家狀態都一樣,累。聽說有一種交友的社團,偉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進入了“交友”的大門。在這裡,偉感到原來大家都和他一樣的累,他立刻有了很強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他需要這個社團的交友環境的滋養。於是空虛的他開始了自己填補的經歷。
(二)“偷”的前提是有一道門
從這道門進去,就是進入了合法的門。這道合法的門允許的合法行為就是門內的性。合法性行為是婚姻的附帶物,婚姻是法律文書保障的。如果在這道門外有了具有危險性的感情,那就帶有了“偷”的可能性。所以,偷的第一前提是先有了一塊牌子,這塊牌子分出了合法與非法(法律或倫理道德,下同)。
真正能說“偷”的時候,是已經發生了非法的行為。而對於“偷情”來講,這種非法行為就是在門外發生了性行為,也就是說在法律和道德保護的婚姻之外,在合法的丈夫或者妻子之外,和第三者發生了不受法律保護、受倫理道德諞斥的性行為。
(三)“亞偷情”與“偷情”的區別在於“亞”
這是個區別,但是這個區別的重要性對於不同的人是不同的。所謂“亞”,就是在那道門外發生了情,但沒有性。而情和性對於婚姻的界限如何,真的有太多的解釋和態度。
雖說這樣講,有點故作佛的味道,但是再仔細想想,不過如此。為何大家對於“亞偷情”津津樂道?看看我們的心,它在什麼樣的狀態中瞄著。
為何要偷呢?一是缺情,二是少性。為何“亞偷”呢?就是缺情。不管何種情,只要缺,就像補,內補不成,就外求。對於每個普通人來講,無不如此。以為沒有出門的人,就安心於門內的生活嗎?有,確實有這樣的——因愛而婚姻,婚姻中愛情尚未淡去;經營婚姻,經常燃起小小愛意;外在的事業或其它在滿足自我認可的同時,沒有精力和時間外求;堅毅能忍的道長;老的發蔫了。
只要門內有缺,就可能發生門外的“亞偷”。明在門內的缺憾、無聊,潔在門內的受冷、不平,偉在門內的空虛、無味。就是上述沒有出門外求的狀態也大多只是一種靜態的某個點,當婚姻中愛情淡去,無力經營婚姻,事業中出
現空隙,堅毅難忍之後,總是有想“亞偷”的意識。
為何不“偷”,而只是“亞偷”呢?源自於我們的恐懼,也可以說源自於愛。恐懼於門內已有的愛、已有的財、已有的穩固、已有的臉面的丟失或者受損。所以最具有本質性、破壞性的性行為的出軌不在“亞偷情”者的身上發生。這也是他們理性所在,責任心所在,也是他們可能痛苦和困惑所在。可是又為何執著於“亞偷”呢?源自於我們的需求,也可以說源自於貪婪。這種需求是帶著本能的意味的,它發乎於內心,力量單純而有力,這種“亞偷”帶給他們的滿足是難以割捨的。很多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人提出的困惑就是:進退不得,其實不是真的進退不得,而是對於貪婪和恐懼的雙向掙扎。

感悟

近來,經常在網上看到關於“亞偷情”這一現象的言論。所謂“亞偷情”,有識之士的注釋是:指男女雙方發乎情而止於性的一種偷情行為,即無性偷情。沒有性,但關係曖昧,這種特殊的男女情感,懸浮於性與愛之間,在情感上呈現出一種亞狀態,在日常的婚姻結構之外。網路應該是“亞偷情”泛濫成災的地方,而網戀自然是“亞偷情”最好的渲釋。據網上調查顯示80%以上的男女都承認有婚姻以外的親密異性朋友,他們之間的狀態是“無話不談,包括隱私話題,但沒有發生過性關係”。在舊社會的人倫意識里,“男女授受不親”,哪怕是牽一下手,甚至女人的眼睛都不能隨便亂瞟,不然都被認為是可恥,罪不可恕。而現在“亞偷情”者將這一範圍延伸得很廣,他們認為只要不跨越那最後一道防線,哪怕是擁抱、親吻,都屬正常,不算出軌,不算是對婚姻配偶的背叛。不算違反人倫道德。
看了那些“亞偷情”者的言論觀點後,不禁啞然失笑。何謂道德,道德本身指的是人的一種思想,一種意識,一種精神境界。它不同於法律,法律必須有行為的具體實施才能構成。而“亞偷情”者在思想上100%地都背叛了婚姻中的另一半。事實上,早已觸犯了道德的準繩,已構成了對婚姻的背叛,不可否認是一種出軌行為。
說到“亞偷情”、“偷情”現象,不禁想起我看過的一部名著《飄》,裡面男女主人公應該是這兩種現象的最好的代表人物。自然男主人公白瑞德是偷情的代表者,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亞偷情的代表者。看過古今中外的許多名著,白瑞德是我最欣賞、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在他玩世不恭、風流倜儻放蕩不羈的形骸下,掩藏的是一顆對郝思嘉近乎痴狂摯愛的心。無論他走到天涯海角,無論他在哪個女人的床上翻滾,他的心卻始終停留在郝思嘉身上。假如他是一隻風箏,那么那根線就握在郝思嘉的手上,只要郝思嘉將手中線輕輕一拉,只要她輕聲的一聲招喚,哪怕是天邊,他也會義無反顧奔到她身邊。白瑞德說他是一個流氓,一個想什麼就要什麼的流氓,一個不折不扣的流氓。可就是這個流氓是那么的坦白、坦承,那么的真實,不帶一絲一豪的虛假和做作。相反,郝思嘉就顯得虛偽得多。儘管白瑞德說郝思嘉是跟他一樣的流氓,是一個想什麼就要什麼的流氓,也是這點性格上的相似,使白瑞德對郝思嘉迷戀和痴狂。但郝思嘉在性的問題上遠沒有白瑞德大方和坦承。郝思嘉愛的人是衛希禮,在她與白瑞德睡在一張床上時,想的人依然是衛希禮,她恨不得將自己的身體給他,可那個孬種卻不敢接受,事實上,她對衛希禮實施了一千次、一萬次的意淫,可她可笑地認為她並沒有背叛。原因當然是沒有完成肉體付出的那最後一道工序。永遠忘不了白瑞德在失望之餘對郝思嘉說的那一句話:“區區肉體算得了什麼,我要的是你那顆心,是你那顆殘忍的心。”
在一部分人的觀念里,“亞偷情”並不比“偷情”遜色,甚而更為嚴重。偷情即是偷人,更多的是注重性的享受,感情的投入卻有待考證。亞偷情則純粹是偷心了,不摻雜性的成分。偷人者往往是過了今夜就完事了,就煙消雲散了。而偷心者卻是永無寧日,不知何時才是盡頭。正如白瑞德所說:區區肉體算得了什麼?是呀,隨便花兩個臭錢,就能買到一隻“雞”或一隻“鴨”,完成一夜的苟合。當然,前提是不能懼怕愛滋病毒。而一顆真情的心,卻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
亞偷情現象遠不是那些亞偷情者說的那么輕描淡寫,那么無足輕重。只是亞偷情者不敢正視自己的良知,不敢面對自己的出軌。於是,性就成了很好的擋箭牌了,成了她們沒有背叛的藉口了。
“亞”,代表的是一種顏色由淺變深的狀態。這種狀態在何種程度算“亞”,那就要看亞偷情雙方是否有了性關係。亞偷情是個特殊的圍城,在城牆裡邊的婚姻男女都把彼此當作婚外密友。如果把接吻當作是確定戀愛關係的標誌,那么從接吻到性交,就是一個顏色漸深的狀態。在性交之前的任何行為,都在亞偷情之列,這就是所謂的“無性外遇”。
都市是亞偷情的原產地和高發地,它像一個巨大的蝸牛殼讓紅男綠女感到壓抑。

情結

那天看到一篇文章,對於現代人的情感有一個新的辭彙,叫“亞偷情”。亞偷情,與偷情者不同,亞偷情相關雙方完全從情感需要出發,與性無關,更無關於婚姻,而使雙方的關係很微妙地保持成發乎情止乎性外乎婚的一個邊緣情感類上,類似於婚外密友。
偷情一詞,對於中國人來說,可以說,從有文明至今一直是社會所不恥的行為,也是遭受到社會最重懲罰和遣責最多的一個行為,是對中國傳統兩性觀念的一個挑戰。隨著社會發展和中國人對婚姻和婚外男女關係的評價出現很大變化之後,各種溝通工具的發達,很難讓潛伏在人類內心的情慾不被越來越多的誘惑所點燃。加之社會生活壓力的加大,家庭生活矛盾的加大等等一些原因,會導致在婚姻圍城裡的人感到久久的壓抑,從其主觀就會去尋找能放鬆的對象和機會;另外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偷情的最初和最終目的都是“性”,對於精神層面沒有過多的人關注和具體的界限,而肉體的出軌是以性關係為界限的。而亞偷情的概念是不把擁抱親吻之類的親密舉動視作兩性關係的實質變化,肢體的接觸僅限於性以外,而一旦發生了關係,便不會覺得坦然了。大多數人認為,只要不超越最後的界限,偷情一說便不會成立,等等這些就催生了這個邊緣情感,比朋友親密,比情人坦然。
這類關係的對象,大多數人不會選擇生活圈子以內的人,而選擇圈子以外的陌生人,最好是兩人沒有任何交叉朋友,這樣可能更放心去溝通與發泄。而對於循規蹈矩生活著的人們,有機會去結識這類人群的機會只有通過一些公共平台,比如說聊天工具、論壇等等,所以說溝通方式的發達也促成了這一現象的出現和普遍。
另外,“最愛的人總在婚後出現”也是許多亞偷情分子的感慨。當一個婚姻中人突然在婚外發現令自己心動的人,就有兩種情況可能發生:與他擦肩而過,忍住心中的不甘;與他發展出一段戀情。而偷情的最高境界不是偷情不被發現,而是能偷而不偷。
很多人不是婚姻不幸福才選擇去偷情。人需要從浪漫關係幻想中獲得面對現實的精神動力以及安全感,被接納感,自我認同感,不讓人去幻想幾乎不可能。沒有人可以用理性去控制內心的欲望,去禁止情慾在非現實領域與可心的人演繹愛情。但,偷情與亞偷情在情慾基礎上的同源性,這個總結也同樣適用於亞偷情:它有時像是人的一種內在情感歷程,一種為了情愛的成熟而必須付出的代價――叛逆;有時像一種精神自慰,情人的追求暗示自己還可愛,主動的追求暗示自己還年輕――自戀;有時可能是無意識在完成早年壓抑的情結,為了消除內心的痛苦糾結,來不及考慮到責任與道德――戀父戀母;有時看起來像是尋找一種心理平衡,出軌的後果是讓人可以在乏味的婚姻中堅持下來――補償心理;有時只是為了反叛自己,在愛人面前傳統保守,在情人面前放浪形骸――妓女情結等等。
精神的出位往往比肉體的出軌更可怕,我們是否該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的狀態,如果繼續往前走,要把握好自己的度,不要讓它成為傷害的理由;如果準備放棄,那么,尋找積極的方式來讓自己的婚姻幸福!希望我們幸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