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間地震採集

井間地震採集

通過將震源置於一口井中激發地震波、地震檢波器置於另外一口井中接受地震波的觀測方式獲得兩井之間有關地質結構的地震信息的過程。在井間地震採集之前,同樣要進行井問地震觀測系統設計,即根據油田開發中遇到的問題,套用測井、地震、地質和鑽井等資料建立井問地震模型,通過模型正演,選擇最合理、最經濟的觀測參數,以保證井問地震觀測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間地震採集
  • 外文名:acquisition of cross hole seisimic data
  • 學科:地球物理勘探
  • 特點:更高的解析度和信噪比
  • 組成:震源、檢波器、記錄系統
  • 出現時間: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
特點,設備,用途,發展趨勢,

特點

由於此法是將震源和檢波器置於井中目的層附近,沒有地表風化層和低、降速帶的影響,因此井間地震資料比地面地震資料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信噪比;此外,井間地震比地面地震有更準確的深度信息,所以此法更精確、更可靠。

設備

井間地震採集設備由三部分組成:(1)井中震源,既要保證能夠激發足夠能量的地震波,還要保證不能破壞井筒和井壁,現在工業生產中採用的震源有井中可控震源、井中重錘震源、井中電火花震源、井中偏心輪震源和井中空氣槍震源等,其激發能量的傳播距離從幾百米到一千多米不等;(2)井中檢波器,根據井問觀測的任務的不同,可以選擇井中多級三分量檢波器或井中水聽器串;(3)地面記錄系統,一般說來,所有能用於地面的地震勘探記錄系統均可用於井間地震。

用途

(1)利用接受到的縱波初至時間信息,套用地震層析成像技術,反演井問縱波速度,了解岩石物性在井問的變化;(2)利用接受的縱波初至的頻率或振幅信息,套用地震層析成像技術,反演井問岩石的品質因子,了解岩石物性在井問的變化;(3)利用接受的橫波初至時問信息,套用地震層析成像技術,反演井間橫波速度,了解岩石物性在井間的變化;(4)利用接受的反射波(包括縱波、橫波及轉換波)信息,利用反射波成像技術,對反射波進行成像,了解地層在井問的變化。綜上所述,通過上述井間地震波信息,可以獲得有關井間岩石物性及地層的變化信息,從而為調整油田開發方案、預測剩餘油分布及提高採收率提供依據。

發展趨勢

井間地震採集技術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此法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井中設備的發展。由於在井中激發,對震源的要求是既不能破壞井況,又要儘可能地提高激發能量,力爭傳播更遠的距離。原先井中震源的激發能量只能傳播幾十米,現在已經發展到傳播幾百米、上千米。井中接收系統也由原來的單級單分量模擬檢波器發展到現在的多級多分量數字檢波器。隨著設備製造工藝技術的發展,井中震源的激發能量、主頻以及頻帶範圍還會不斷提高,進而提高井間地震的探測範圍和解析度。井中接收系統會向更多級數方向發展,要求更高的數位訊號傳輸效率。採集方式從單井激發單井接收發展到單井激發多井接收,從而進一步提高採集效率,降低採集成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