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灌井排技術是通過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資源,同時降低和控制調節地下水位,達到防治旱、澇、漬和土壤鹽鹼化,改造中低產田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灌井排
- 外文名:Well array distance
- 學科:水利工程
- 領域:水資源
- 釋義: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資源
- 目的:改造中低產田
簡介,理論發展,真空插管井,作用,套用實例,
簡介
井灌井排技術是通過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資源,同時降低和控制調節地下水位,達到防治旱、澇、漬和土壤鹽鹼化,改造中低產田的目的。
理論發展
井灌井排技術有以下幾種井型結構,選擇時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管井:通常指井管直徑小於1m的豎井。筒井:通常指井筒直徑大於1m的豎井,包括大口井。輻射井:由大口徑的豎直集水井(一般深度為10~30m)和若干條水平輻射管(或孔)組合成的複合式井型,能在多種情況下抽取地下水,其出水量遠大於同等深度管井或筒井,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顯著。根據地層結構和灌排要求,可作成多層輻射管或在集水井底再增加豎直井管的綜合型輻射井。
真空插管井
真空插管井(又稱穴井):當地下一定深度存在較厚且連片的黏土層時,可用底部敞開的密封井管插入黏土層下面的細粒含水層中,利用真空原理抽取地下水,吸出大量細粒形成空穴,利用此空穴匯集地下水流,起到井灌井排的作用;其深度視黏土層底板出現部位而定,通常真空井的深度為10~30m。除上述幾種井型外,各地結合當地條件,還創造了一些其他井型,如大骨料井、子母井等,已在生產實踐中套用,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該項技術適用於平原或坡地受旱、澇、漬、鹹威脅,需要改造與治理的中低產田,地表水資源不足,有一定的地下水資源可供開採利用的地區。
作用
⒈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返鹽。
在井灌過程中,由於對地下水的開採,在水井附近和整個開採區內,地下水位將隨地下水的排出而下降,地下水位的降低值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稱為動水位降,它是由於地下水向水井匯集過程中發生水頭損失而形成的,距抽水井愈近,其值愈大,在水井附近達到最大值。動水位下降曲線見圖中的虛線。另一部分可稱為相對靜水位降,它是由於井群長期抽水,地下水補給不及,消耗一部分地下水儲量,在抽水區內及其周邊產生一個地下水下降漏斗而形成。水井抽水對地下水而言,是人工的排泄,從而改變了大面積的地下水動態,地下水位降低後,加大了地下水的埋深,減少了地下水的蒸發,因而可以起到防止土壤返鹽的作用。大面積井灌並排對於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更加顯著。如河南省溫縣青峰嶺和修武縣郇封嶺等地。由於大面積開採地下水。地下水位顯著下降。已形成區域性的水位下降漏斗。大量發展井灌之後,山東省聊城、河南省新鄉等地區土壤次生鹽鹼化的面積均顯著減少。
⒉除澇防漬,建立地下水庫。
在乾旱季節,結合灌溉抽取地下水,不僅可以防止土返鹽,同時由於開發利用地下水,使汛前地下水位達到年內最低值,騰空了土壤的孔隙容積,供汛期存蓄入滲雨水,減少地面徑流,減輕澇災威脅。地下水位的降低使表土貯水量減小,從而增加了土壤蓄水能力和降雨徑流的入滲速度。但其埋深仍在允許範圍之內,即大於防次臨界深度。大量雨水存蓄於地下的結果"增加了地下水資源"為乾旱季節的灌溉準備好了條件。
套用實例
我國井灌面積為1.76億畝,絕大部分在北方地區。其中部分井灌是在原中低產田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現已成為高產穩產農田。由於開採地下水進行灌溉,保證了乾旱期作物用水,在抽水同時也降低了地下水位,起到了排水作用。井灌井排技術的運用,使原有土地得到改良與治理,配合有效的農林業等綜合技術措施,可將大面積中低產田轉變為高產良田。
單井灌排控制地下水的作用不明顯,應採用由多井構成的群井系統,並在較大範圍內合理布設與正確運用,才能保證有效開發控制地下水,達到井灌井排的目的。利用深度不超過40m的淺井或較淺機井,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一般情況下可影響到潛水位,起到調節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