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基本情況,轄區,人口,氣候,村名的由來,歷史沿革,歷史人文,經濟發展,所獲榮譽,人文景觀,交通運輸,井林田地名 歌,農村建設,
村情概況
基本情況
井林村位於東石鎮西北郊,距鎮區約2公里,西面緊臨安東工業區,東接金甌村,南面接肖下村,北面靠近安海鎮。
轄區
截止2008年, 轄區面積201.7公頃(約2.017平方公里),井林村中分有頂西厝、下西厝、大三落、下五幢、大厝、西房、小井林、東橋新村、井林開發區。
人口
全村人口約3600人,900戶,下設10個村民小組。村中外來人口約有2000人,旅居海外僑親有1010人。
氣候
該村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20-21℃,一月平均氣溫11.9℃,七月平均氣溫28.2℃,年均日照2130小時,年均降雨量911—1231毫米。
村名的由來
印斗山峰向南隅自隋唐就有人定居,至唐代乾符年間(公元874-829年)東石航海世家林鑾之九世孫林靈(林百萬)有航海大船百餘艘,南洋通商於宋熙宗(1069年)在印斗山腳、螯海東洋塘擴建東洋渡口碼頭,因碼頭倉庫排列井井有序,又印峰山坡上果樹林林種種,由此得名“井林”。清乾隆時此地盛產桂林,桂林乾遠銷江浙,因亦稱為“桂林鄉”。
歷史沿革
井林村落建居於唐代開元年間,宋時居晉江仁和里,自元代劃都,明、清沿用泉郡晉邑十都桂林鄉,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安海鎮井林保,建國後,1956年屬東石區古塔鄉;1961年屬東石公社井林大隊;1984年改東石鎮井林村委會。
歷史人文
井林村地踞岱山(石佛山)西脈直探安海灣東洋港之印斗山峰南麓,自唐宋至明清印斗山峰周圍多族群居,北坡以後宋氏宋埭,南坡曾氏曾垵,東坡有謝陸氏小井林,西坡有史氏史厝圍,正陽中是許氏、蔡氏之井林。宋紹興時合建一廟宇曰“西方庵”是岱山之南十八庵之一,鎮護諸村,霞蔚蒸嘗,炊煙鼎盛,群居蓬髮,時至清康熙丙申“遷界”(1661年)五個族居群全部夷為平地,一屋不存,原居民全部外遷逃生。至1683年“復界”,一部分村民陸續返鄉,用殘磚瓦礫,壘實土牆,重建住宅。而井林蔡氏則遷安海前蔡村,遺下小宗口,今成井林菜市場。史氏史厝圍由出了三個翰林舉家外籍為官,其餘也不返鄉。曾氏曾垵因曾垵被鄰鄉奪走,人也紛紛外逃。自公元1702年井林許氏宗祠建成後,井林慢慢變成許氏一姓獨居,兼併印斗山峰周圍五個村落為井林領域。井林許氏開基始祖是大房村蓬山十六世祖衍公,衍公於元代至正年間(公元1334年)告老返鄉到井林教書而擇居繁衍。
經濟發展
井林村經濟發展以食品、五金、塑膠、化工、服裝等產業為主。村里也有少部分農業,農產品主要有水稻、紅薯、蔬菜。村莊經濟發展迅速,居民日益走上致富道路,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改革開放後,開始用海埭地興建民營企業,先把原東橋橋基地規劃五十畝,截止2008年,已建成二十多家企業的小型開發區,又沿安東路兩側建一公里長街坊廠房、商店。村中有喜多多食品、三禾文具、耐特克機械等三十多家民營中小企業。其中,喜多多食品有限公司擁有中國馳名商標“喜多多”;三禾文具有限公司擁有中國最暢銷文具品牌“蘋果熊”;耐特克機械有限公司的機車減震器獲得了國際產品質量認證。
所獲榮譽
井林村黨支部多次受到嘉獎,2007年7月被評為“‘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2008年7月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村委會注重發展村內經濟、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於2008年被評為“05-07年度經濟工作先進單位”。
人文景觀
印斗山峰面臨安海灣東洋港,港溪源於靈源山東翼蜿蜒經南柄、南村、玉山(莊頭)入印斗山下港底,石龜之口,再旋噴出海面,其狀猶如龍張口吐水,故有“斗門龍喉”之勝景。斗門港口外沿龍江、鰲海經東石港入圍頭灣,接入東海,是宋元泉州通洋航海要道,早在宋初,東石唐代航海家世家林鑾之孫林百萬就在井林斗門港口建碼頭,建儲運倉庫,遠航外洋,宋紹興年間於斗門造九孔石橋,並跨越東洋港,連線安海黃墩頭,建三里長石橋,俗稱“東橋”,可稱為絲海——泉州史跡之一景物,“東橋”曾列為晉江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但在文革中(1972年)被拆橋石改建黃墩港水閘,尚存石橋兩端二十孔石橋,以作紀念。
交通運輸
井林地處東石鎮北面,有東石北大門之稱,村北面是安東公路入口處,是東石碼頭通往晉江、泉州、廈門的公路出口;村西面是沿海大通道通往安海南安水頭的要道;村南面有東西走向的東石鎮二環路穿過。村中有南北環村路、村中路,全部是硬化道路,與縣道安東路連線形成十分便利的公路交通網路。
井林田地名 歌
小井林 大清溝 當廳鋪 蒲路口 刺仔腳 下路溝 戲仔墓 魚池口 林格田 古井兜
雙孔井 東路頭 蓮葉墓 李公墓 東柄頭 宮仔潭 山 腰 大宅後 三聖王 石獅公
斷雲透 倒 排 泉 了 石坑後 打錫墓 前林溪 渠道頭 坑仔低 前埔乾 龜王溝
黃墩墓 鯉魚潭 白林溝 通判墓 南北渠 山尾後 狀元井 石墓前 謝厝溝 項 溪
禁山頭 面前山 槍寮腳 曾坡溝 後東尾 下坑前 下宮後 松柏埔 清姑橋 下溪流
頂坑前 溪 南 浦路口 下仔潭 貓尾潭 炮台口 獅仔乾 大潭腳 沙路口 史厝圍
三樅松腳 湖底 淡源湖 鳳藜清 西埔頭 文頭亭 下斗門 下宅坑 三斗門 車路口
頂埔仔 水 審 山清溝 紅 崎 白 崎 峰山頭 前蔡溪 鄭氏墓 格林頭 宋埭坑
大井邊 東洋口 印鬥頭 項斗門 東橋頭 石 堀 宗悅圍 宋埭頭 東項埭 西頂埭
雨停後 槍寮圍 魚仔圍 魚亭口 四房圍 青年棣 擊史圍 斗門埔 砥頭鋪 龍舌頭
鹽埕圍 沙路塔 五房棣 流江湫 頂對面 大港口 手車彎 大外棣 水利棣 淡水岸
外鹽場 雙港口
農村建設
2009年福建省村級組織換屆,晉江市東石鎮井林村選出了一個好班子,他們緊緊抓住創先爭優活動,提出“培育新型農民,創建一流新村”好思路,著力建設文化井林、富裕井林、民主井林、宜居井林。短短兩年多時間,一躍成為泉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晉江市新農村示範村。
在學習中,創建文明井林。一是打造文化大學。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建設“晉江市新型農民培養基地”,成為全省首家村級“農民大學”。兩年來,井林村建立常態化授課機制,每周一邀請高校專家、機關幹部蒞村授課,內容涵蓋創業技能、法律常識、農業科技、民俗文化等10大板塊,固定到場聽課的村民都達200人以上,極大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在泉州市內引起廣泛反響。二是崇塑文明鄉風。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將簡辦紅白喜事、廢除傳統殯葬陋習列入村規民約,引導民眾樹立現代思想觀念和文明意識,形成積極、健康、和諧的新村建設氛圍。2010年,井林村帶頭在晉江市廢除“普度”陋習(中元節),變“普度日”為“鄉風文明日”,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舉辦“慶中秋”文體系列活動,帶動全市50多個鄉村廢除“普度”。三是濃厚文俗氛圍。修繕1500平米的村民文化娛樂廣場,利用夜晚和周末,組織民眾開展廣場舞、筒樂管表演、老人什音隊、“夕陽紅”腰鼓隊等文體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功承辦兩屆東石鎮(井林村)廣場舞邀請賽。
在創新中,創造富裕井林。一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採用“企業+集體+農戶”方式,將60畝征地回撥安置地用於開發村級集體經濟,由晉江市喜多多食品有限公司出項目、出團隊、出資控股,集體出土地,村民自願出資入股,共同享受投資受益。項目預計總投資1.02億元,投產後年產5萬噸食品,年產值3億-5億元,可實現年利稅2000多萬元,年利潤3500萬元以上,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可增長4000多元。二是引導企業增資擴股。積極與企業溝通,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促進企業深度發展。村黨支部積極引導喜多多公司型升級,新增標準廠房3萬平方米,引進台灣罐頭生產線3條,增加產能4萬多噸,增加產值2億元;服務百家味食品公司擴大規模,完成投資5000多萬元,新建廠房20000多平方米,占地40多畝,新增罐頭設備5條,增加產值1.5億元。三是鼓勵青年就業創業。組織召開青年就業、創業行動交流座談會,鼓勵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大膽創業,並聯繫多家銀行到現場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小額貸款服務。四是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因地制宜積極引導本村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盤活土地存量,發展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的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出和效益。共盤活土地800多畝,主要種植胡蘿蔔等經濟作物,每畝純利潤4500元,500多戶村戶從中受益。
在探索中,創建民主井林。一是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投資270多萬元新建村委會辦公大樓,配套建設1500平米的健身文化活動廣場、1000平米的周邊綠化地。率先在晉江市建設集辦公、服務、教育、文化、活動等功能於一體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聘請4名村務專職工作者固定駐村,實行“一站式”對外辦公服務,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轉角便利店”。二是規範服務大廳工作機制。村兩委堅持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對班子成員實行嚴格的明崗定責制度。採取上班打卡考勤制度,村兩委採取輪班制度,選聘生、村務專職工作者平常需在崗在位,周末實行輪班制度,確保每天都有村兩委成員、村務專職工作者在崗,以便村民辦事。三是狠抓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堅持貫徹落實好“四議兩公開”,在晉江率先推行村務決策“戶代表票決制”,實行籌資籌勞“一事一議”制度,提高民主管理的透明度和民眾參與的積極性。 堅持“三會一課”等黨內制度,定期組織黨員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新農村建設有關知識,討論支部工作,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規劃中,創建宜居井林。一是完善規劃修編。委託福州規劃設計院進行舊村改造總體規劃設計,一期改造工程占地15萬平米,拆除舊房6萬平米,建成聯體別墅190幢、小區套房5.4萬平方米、敬老院2000多平方米,配套有綜合商場4000平方米、中心休閒廣場3.5萬平方米、文化中心3000平方米、老年活動中心800平方米。二是配齊基礎設施。完成全村監控系統安裝,在關鍵地段安裝20個攝像探頭;投資170多萬元完成全村自來水工程鋪設,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井林村還根據東石鎮小城鎮建設和區域發展建設規劃,在安東公路兩側建設“井林商業精品一條街”。三是發展社會事業。建設二期“愛心樓”,解決低保戶住房困難戶的住房問題,規劃建設一幢 120套的公租房,緩解外來工及本村住房困難戶的住房問題。成立“愛心慈善援助站”,募捐400多萬元,每月向30多戶低保戶發放生活物品;成立“敬老基金會”,每年兩次向428位60周歲以上老人分發慰問金各500元;成立“教育資金會”,集資200多萬元,用於獎學、獎教、助學、助教、教研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