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是龍瑞於2010年創作的山水畫作品,描繪的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畫家以山水畫的形式將中華民族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傳承與弘揚新時代的井岡山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岡山
- 作者:龍瑞
- 創作年代:2010年
- 尺寸:144x368cm
- 材料:紙本設色
- 藝術風格:中國畫
《井岡山》是龍瑞於2010年創作的山水畫作品,描繪的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畫家以山水畫的形式將中華民族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傳承與弘揚新時代的井岡山精神。
井岡山,地處亞歐大陸東南部,位於中國大陸第三級地形,處於長江以南和南嶺以北的羅霄山脈中段東坡,整座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地理位置處於北緯26°13'04″—26°52'30″,東經113°59'12″—114°18'28...
井岡山市,江西省轄縣級市,由吉安市代管,位於江西省西南部,介於北緯26°27′~26°49′,東經113°49′ ~114°23′之間,地處贛湘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總面積1449.28平方千米。井岡山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截至2022年10月,井岡山市轄1...
吉安市井岡山風景旅遊區地處湘東贛西邊界,南嶺北支、羅霄山脈中段。距吉安市中心城區吉州區約130公里,距井岡山市新城區(紅星街道)35公里。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中國十佳優秀社會教育基地。井岡山風景名勝區...
革命搖籃——井岡山,位於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雄偉險峻,地形複雜。井岡山市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餘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墾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山地面積為總面積的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植物種類有3800多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動物資源豐富,設立了16.6平方公里...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隊。與此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
江西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西省中南部的井岡山市境內,總面積為21499公頃。區內地勢封閉,地形複雜,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山體巍峨,溝壑縱橫,主峰坪水山海拔1779米。氣候、植被、土壤垂直分異明顯。屬森林生態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是中亞熱帶濕潤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2000年4...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地方性革命史類博物館,主要擔負井岡山革命鬥爭歷史陳列展覽、宣傳井岡山精神、管理保護井岡山革命紀念地舊居遺址等職責。榮獲首批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重大經典建設工程”、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特別獎、...
井岡山革命遺址,位於吉安井岡山市境內,距市中心城區約130公里,距井岡山市新城區35公里,地處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東邊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是江西省西南的門戶。地貌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
井岡山會師是指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的勝利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創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分隊伍,來到了湘南地區。在中共...
《井岡山》是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36集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該劇由金韜導演,邵鈞林編劇,王霙、潘雨辰、王伍福、黃俊鵬等主演。該劇講述了1927年時,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革命遭到失敗。面臨嚴峻考驗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為挽救危局,發動了八一南昌起義,南昌...
井岡山大學(Jinggangshan University),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高校,是科技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會商支持建設高校,是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34],是同濟大學對口支援高校,是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為全國高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範基地、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 學校...
《西江月·井岡山》是毛澤東的一首詞,這首詞通過對黃洋界保衛戰的描寫,滿懷激情地歌頌了井岡山將士堅守根據地的英勇鬥爭精神,表達了詩人從容不迫,以不變應萬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戰略戰術的思想。作品原文 西江月¹·井岡山² 山下旌旗在望³,山頭鼓角⁴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
井岡山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誕生於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可以用五句話來概括:1. 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3. 密切聯繫人民民眾的思想作風。4.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5. 艱苦奮鬥的作風。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種革命精神。誕生於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由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堂、井岡山碑林、井岡山雕塑園等組成的井岡山革命紀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於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地處烈士陵園的高山之巔---“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紀念碑簡介 ...
《革命搖籃——井岡山》是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44周年,於1965年7月1日發行的特種郵票,全套8枚,志號為特73。《革命搖籃——井岡山》8枚郵票圖案分別為茨坪、三灣村、茅坪八角樓、礱市、大井村、龍源口、黃洋界、井岡山主峰,全套面值1.08元。發行背景 井岡山位於羅霄山脈中段,包括江西省...
《念奴嬌·井岡山》是毛澤東所作的一首詞,作於1965年5月在重上井岡山之時。此詞開篇先描繪了一幅井岡山壯麗的總體風景畫圖,引出下文詞人觀覽感受,隨後又寫詞人回憶從前的革命事跡。表達了詞人對過去非凡崢嶸的歲月的追憶。詞作原文 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¹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²。故地³重來何所見,...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是茨坪中心景區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簡介 北岩峰,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史》是2007年6月1日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伯流等。該書是一部全面、系統、翔實地記述和研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史的學術專著。內容簡介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湘贛邊軍民開創的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井岡山素以“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戰鬥是湘贛邊區戰役的重要戰鬥之一。井岡山鬥爭的開始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的鬥爭,從1927年10月 到1930年2月為止,總計兩年零四個月。戰役經過 1945年1月中旬,日軍第二十七師團駐屯步兵第二聯隊企圖由茶陵越過井岡山,迂迴...
《井岡山》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前寬為總導演、中國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元為總策劃,是中國最大的紅色實景劇。簡介 整場演出共60分鐘,由序幕《血》拉開帷幕,分《旗》、《燈》、《情》、《火》、《路》五個章節。紅旗、鐮刀、斧頭、紅米飯、南瓜湯、八角樓以及黃洋界上的隆隆炮聲在紅軍後代井岡山兒女的敘述中...
《井岡山》是由井岡山大學在2004年醞釀創作的以井岡山鬥爭史為主要內容、井岡山精神為主題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2005年9月,井岡山幹部學院、同濟大學先後加盟。2006年3月,正式演出。演出內容 《井岡山》,自2006年3月開始第一場公演,已演出200多場,觀眾20餘萬次。參與演出人員100多名,多數為井岡山大學藝術學院...
井岡山市人民政府 井岡山市人民政府是江西省井岡山市國家行政管理機關。現任江西省井岡山市人民政府市長:廖東生。現任領導 市長:廖東生。常務副市長:蘭勝華。副市長:周波、王華明、賴家福、謝飛躍、劉濟光、劉新、鄧志賢、張峻山、宋卓昭
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是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成立的團中央直屬正局級事業單位。基地自2012年7月正式運營,位於井岡山核心景區茨坪,占地75畝,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內部有綜合樓、學員樓、學員餐廳、專家樓4棟單體建築。各項教學、生活設施先進,同期可容納培訓學員1300餘人。基地年培訓...
在此問題上,余灑度等第一批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又與毛澤東產生了分歧,余灑度等人以去省里匯報為名逃離井岡山。毛澤東以誠相待,終於取得了袁文才的信任,毛澤東的部隊駐進了茅坪,毛澤東由此找到了知音賀子珍。為進一步鞏固革命根據地,毛澤東一方面繼續爭取王佐,一方面派何長工去省委匯報,尋找南昌起義失敗後南下的...
江西省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於2012年7月26日由江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2018年7月27日由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修正。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