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匯漲

萊陽市境內有五條大河:富水河、清水河、蜆河、白龍河、墨河。這五條河都在五龍口匯流。匯流時,氣象壯觀,這就是有名的"五龍匯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龍匯漲
  • 類型:五條河都在五龍口匯流
  • 屬性:匯流時,氣象壯觀
  • 古名:豨養澤
傳說故事,存在爭議,古詩記載,

傳說故事

古時候,這兒是一個巨澤,名叫豨養澤。大水蕩漾,一片汪洋。後來,齊國有一位大夫(縣令),看到這裡百姓受積水之害,便和當地民眾一起,在五龍口劈山放水,開鑿了八十里河渠,這就是現在的五龍河。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跡,曾在五龍口修過一座齊大夫廟。五龍口附近一段,至今人們還叫它齊大夫河。

存在爭議

五龍河水在五龍口匯聚以後,穿過群山,南行西折,浩浩蕩蕩奔流入海。其中五龍河口到眾水村,又到牛百口村這段,形成一個拐尺形。河兩邊山嶺叢叢,崖腳處多有人工開鑿的痕跡,這一段河流就被稱為“齊大夫河”。“齊大夫河”是萊陽歷史上一項澤被世代的偉大水利工程,傳說在五龍山西端的山頂上還曾有過一座“齊大夫廟”。《史記》上有“齊威王三年(公元前284年)齊封其即墨大夫萬家”的記載,此時萊陽屬於齊國的即墨地,應該就是在這位齊大夫的管轄下。民間還有傳說“齊大未”是齊桓公時的寧戚之說法,似有附會之嫌。另外,根據史料中秦代有劇清池的說法判

古詩記載

登上五龍口的小山頂,引頸眺望,五龍河如同五條銀龍,翹首擺尾,逶迤於群山峽谷,向五龍河滾滾而來。
每當大雨,山洪爆發,五條河水,象脫韁野馬,橫衝直撞。似五龍戲珠,旋轉奔騰,吼聲如雷,揚起排空濁浪,跌落在夾谷激流中。先是嬉戲,喧鬧,後又平靜馴服地順著五龍河,滔滔匯入大海。古人為這一景致寫下:"秋波萬頃如奔馬,夕照長橋似臥龍"的佳句。大水過後,五龍口留下一灣清澈碧藍的河水,五龍鯉魚、泥蚶、竹蟶,在這裡生長繁衍。大河兩岸的油沙土,是栽培萊陽梨樹的沃土肥壤。
陽春三月,這裡梨花簇簇,翠柳行行,林間鳥語花香,是遊覽的好去處。
稀養澤和齊大夫河
豨養澤是膠東古老的地名之一。兩千年來,世事滄桑,澤水乾竭,遺蹟泯滅已久。《周禮:夏官職方》記載:“東北曰幽州,其藪曰豨養,在長廣。”《漢、地理志》之長廣本注云:“豨養澤在西,秦地圖曰劇清池,幽州藪。《康熙字典》的“豨”字後面也有與以上類似的標註。現代出版的《辭海》地理分冊和《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都有“藪曰豨養在萊陽縣,久已湮廢”的注釋。民國《萊陽縣誌》在編撰時,修志者曾對豨養澤做過仔細的考證,認為豨養澤在長廣(海陽之發城)西,當在萊陽境內即五龍峽口以北處。在萊陽民間傳說中,有齊大夫率萊人在五龍口處鑿山開河疏導洪水的故事,也間接說明了五龍峽口以北曾是大澤。
據此推測,秦代以前五龍峽口未開,其北面的豨養澤是一個巨大而清澈的湖泊,東、北、西三面數條大菏傾注其中,水量充沛,—片汪洋,堪稱澤國。齊大夫開河後,原來的湖水經疏導入海,豨養澤逐漸乾涸,成了一片平展而肥沃的田野。如今的照旺莊、龍旺年、古柳和城廂一帶,依然保持著低洼平埤的地形,地下土質多細膩粘黑,類似湖底膠泥。照旺莊一帶的大:片油沙土,則成了栽植萊陽梨的絕佳土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