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梁長城位於北京密雲和河北省交界處河北省一側的五道梁村南部埡口附近。距離河北北京交界處北京密雲大角峪村北3公里。著名的司馬台長城一線以東1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道梁長城
- 位於:北京密雲和河北省交界處
- 時間:不同年代修建
- 詳細內容:見正文
五道梁長城地處燕山山脈深處(澇窪鄉五道梁村西南),為明代長城中的一段,全長1932米,建有城樓18個,大小關隘5處,水洞2個(現存相對完整的城樓4個、關隘3個),始修於明洪武年間,重修、改建、擴建於萬曆年間,由總督譚綸、總兵戚繼光主持修築,充分體現出“以險制塞,因地制險,就地取材”的建築風格,幾近囊括了長城牆體各種建築形式,見證了明長城的修建歷程,可謂長城牆體藝術博物館。五道梁長城尚未開發,是名符其實的“野長城”,那殘破、古舊、樸拙的磚石綿延於崇山峻岭之中,荒涼不事雕琢的蒼涼美、殘缺美更能令人感受長城歷經滄桑的不屈風骨。此段長城向西延伸至二道溝望京樓、向東延伸至大古道水門石洞,綿延20餘公里,沿途怪石林立、溝壑縱橫、地勢險峻,氣勢宏偉,極具開發價值。
五道梁位於澇窪鄉西南三道溝村境內,因山樑上有五條不同方向的道路(三道溝、六道溝、八道溝、澇窪、大角峪)通向村中而得名,村子座落在接近于山體頂部幾座山樑圍合的一個坐北朝南的山間谷地里,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20畝,林地面積1700畝,有居民186人,53戶人家。村落所在地地表無水,居民日常用水來源於地下。五道梁通往外界的路主要有兩條,一條向南通往澇窪與灤澇公路相連,一條向北通往三道溝與澇北線相連。
五道梁位於澇窪鄉西南三道溝村境內,因山樑上有五條不同方向的道路(三道溝、六道溝、八道溝、澇窪、大角峪)通向村中而得名,村子座落在接近于山體頂部幾座山樑圍合的一個坐北朝南的山間谷地里,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20畝,林地面積1700畝,有居民186人,53戶人家。村落所在地地表無水,居民日常用水來源於地下。五道梁通往外界的路主要有兩條,一條向南通往澇窪與灤澇公路相連,一條向北通往三道溝與澇北線相連。
五道梁長城在埡口東西兩個方向有兩條不同年代修建的長城,分別是1368年由徐達修築的以石頭為主要材料的一段,以及1558年由戚繼光修築的一道由燒磚修築的一段。目前只有戚繼光修築的燒磚長城對遊人開放。
五道梁長城景色優美,從長城最頂端敵樓往西瞭望,可以見到司馬台長城最東段。往南瞭望可以見到著名的霧靈山風景區。
五道梁長城歷史悠久,明代時期蒙古騎兵曾經從這裡入侵懷柔昌平等地,威脅北京的安全。
遊覽五道梁長城需要從德勝門坐980到密雲縣城,然後做到大角峪的公車密38,就可以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