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連城城址

五連城城址

五連城城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羅福溝鄉雙廟村山咀村民組,屬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類型遺址。

五連城城址由後山城、北山城、西城、老四墳城、帽頭山城組成。這幾個城址相距很近,有的幾乎連在一起,因此稱“五連城”。遺存主要是夾砂繩紋褐陶片,還有打制的亞腰形石斧,梯形石鏟等生產工具、其時代大體與中原地區的夏商時期相當。五連城城址為研究商代建築、生活、文化、朝陽沿革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2013年5月,五連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連城遺址
  • 地理位置: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羅福溝鄉雙廟村山咀村民組
  • 所處時代:夏至商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085-1-085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五連城城址,屬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類型遺址,約4000年左右的歷史。

遺址特點

五連城城址由後山城、北山城、西城、老四墳城、帽頭山城5個城址組成,呈半環狀俯扼腳下山谷,地勢極其險要。城址之間相距很近,排列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上,後山城與北山城位置在兩個底角上,草帽山城在頂角上,西城和老四墳城在兩條邊線的腰部。除西城為長方形,建築在山坡上之外,其餘四座城均為不規則的長圓形,都建築在山頂或山脊上。
五連城城址西城最大,長方形,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120米,面積達1.8萬平方米。後山城、北山城最小,面積約0.6萬平方米。城牆均為石築,以西城和老四墳城保存最好,呈魚脊形,現存高度3~5米,底寬8~12米。城內發現有房址。西城南部暴露出的房子牆壁,是用白灰抹面,厚3毫米。其時代大體與中原地區的夏商時期相當。

文物遺存

五連城城址出土遺物有石器和陶器。石器生產工具以亞腰石斧梯形石鏟居多。陶器多為夾砂繩紋褐陶鬲、盆、罐、豆等殘片。

歷史文化

石城堡的功能
石城堡不僅分布密集,且很有規律。城堡與城堡間有的是隔河兩兩相對,有的依山勢高低相望。從更大的範圍和視角看,石城堡或在群山之中呈“棋盤式”布點,或在河川之上呈“鏈鎖式”展開。在朝陽市建平縣北部的一個山頭上,就有5座城堡遙相呼應,當地人稱其為“五連城”。在燕長城經過的河川地帶,也有“鏈鎖式”分布的“北土方國”石城堡,東西綿延達幾十公里。而這些石城堡群比燕秦長城的歷史還要早近2000年。因此,石城堡群在考古界也被稱為“原始長城”。它的作用不是單單保護一座城,而是作大範圍的防禦,是國家的戰略防禦行為。
夏家店下層文化
五連城遺址屬於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遺址。
建平縣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分布比較密集且三五成群。密集的遺址群標誌著當時社會的繁榮與進步。夏家店下層文化開始出土青銅器,但數量很少,反映了人類社會已由石器時代過渡到青銅器時代。發現更多的還是打制石器,有雙刃石斧、梯形或窄肩形石鏟、條鑿、臼、杵、磨盤、石球等。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私有財產逐漸增加。家族及成員間貧富差別懸殊。有的房間用土坯砌牆先抹草泥,後抹白灰。白灰面上用紅、黃彩繪的三角形組成的帶形圖案裝飾著,這些反映出當時的貧富和等級的差別。階級的出現,各部落間經常發生衝突。隨之出現了防衛設施。在羅福溝鄉、小塘鄉、朱力科鎮都發現了用以防衛的圍牆址。特別是五連城遺址,五座城牆修築在山頂及山坡上,每座城相距不到1千米。圍牆皆石築。

研究價值

五連城城址為研究商代建築、生活、文化、朝陽沿革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五連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五連城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羅福溝鄉雙廟村山咀村民組。
雙廟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五連城城址,路程約85千米,用時約1小時44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