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社區是一個以老式居民區為主的混合型社區,位於灕江東岸,與風景秀美的伏波山隔江相望,社區面積約0.6平方公里,管轄範圍為:東江路、棲霞路、東江二路、自由路、臨江路、上關路、濟民路。現有居民住戶約900戶,常住人口2600餘人,共劃分34個居民小組,有東江國小,灕江軍休所等13個轄區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通社區
- 社區面積:約0.6平方公里
- 居民住戶:約900戶
- 常住人口:2600餘人
社區概況,社區榮譽,社區服務,社區黨建,
社區概況
五通社區的前身是五通街委會,最早成立於60年代初期,歷經時代的變遷和隨著城市體制改革的發展,在2002年8月,由五通街委會、泥灣街委會、新生街委會和臨上街委會合併組建了今天的五通社區居委會,並設立了社區黨支部,當時只有黨員8名。2008年10月,隨著大量的“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單位退休,下崗失業等人員逐步進入社區管理,社區黨員隊伍已發展到70多人,為適應新形勢下社區黨建工作需要,成立了五通社區黨總支部委員會,按“功能型”和“區域型”設立5個黨支部,下設10個黨員責任區,成立了黨員義務治安、保潔等8支黨員義工志願者服務隊。社區建立健全了黨建工作站、調解委員會、婦代會維權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等組織,社區還設有多功能活動室、幸福家園、圖書閱覽室、青少年綠色上網小屋等服務活動場所。
社區榮譽
近年來,五通社區在七星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堅持“黨建為龍頭、穩定為主、服務為重”的工作思路,緊扣社區工作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核心,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服務居民為宗旨,以維護穩定為目標,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推進社區民主法制管理進程。在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努力,2009年榮獲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2011年榮獲桂林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11年榮獲全國防災減災示範社區;2012年榮獲桂林市計畫生育協會先進單位;2012年被評為自治區首批誠信計生基層民眾自治示範社區。
社區服務
隨著城市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區黨組織服務居民民眾的工作範圍逐漸增多,社區黨組織已經成為凝聚人心、服務民眾、維護穩定和構建和諧的主陣地。第三社區黨工委按照市、區紀委的部署,在市檢察院和市社保局等部門幫扶下,投入資金20餘萬元,對社區辦公用房進行了維修改造,成立了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務台”,設立就業、計生、殘聯、低保、民政、司法六個服務視窗,安裝了惠民政策查詢機,實現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和一次性辦結”,使社區黨務、政務、居務、辦事和惠民政策在“陽光”下操作,在“陽光”下運行。既方便居民民眾辦事,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又提高了社區黨組織服務居民民眾能力水平。
社區黨建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社區黨建工作為龍頭,以創建“安全型、溫馨型、誠信型、學習型”社區為目標,堅持以班子內部“小團結”來帶動各族民眾的“大團結”,把服務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居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各族民眾和社區組織的雙向互動服務作用,全力為各族居民民眾做好事,解難事。 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優勢,以打造陽光愛心社區為活動載體,通過邀請優秀“五老人員”在黨員民眾中做經驗交流,樹立典型。在工作人員中推行“延時服務”,組織黨員外出參觀學習,為黨員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勞逸結合提供了好的平台。開展與共建單位五聯工作法、“我為下崗失業居民再就業做貢獻”、“真心辦實事、熱心換民心”活動,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工作滿意度和公信度。五通社區黨支部以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為依託,創辦了以家政服務、黨員教育培訓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為民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