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街頭

百科名片本詞條為歧義詞,在山東省五蓮縣和浙江省天台縣都有此地名。這裡主要介紹山東省五蓮縣街頭鎮。目錄山東省五蓮縣街頭鎮 概況 經濟建設 產業發展 特色農業 旅遊資源 李崮寨風景區 焰花起花樓子萬盞燈 五蓮茂腔 京胡浙江省天台縣街頭鎮山東省五蓮縣街頭鎮 概況 經濟建設 產業發展 特色農業 旅遊資源 李崮寨風景區 焰花起花樓子萬盞燈 五蓮茂腔 京胡浙江省天台縣街頭鎮展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蓮街頭
  • 地點:山東省五蓮縣
  • 面積:238平方公里
  • 人口:5.6萬
山東省五蓮縣街頭鎮,概況,經濟建設,產業發展,特色農業,旅遊資源,李崮寨風景區,焰花起花樓子萬盞燈,五蓮茂腔,京胡,浙江省天台縣街頭鎮,

山東省五蓮縣街頭鎮

概況

街頭鎮位於山東省五蓮縣城南18km,南距日照港35km,東距青島市170km,距日東(日照―東明)高速 公路15km,距同三(黑龍江同江―海南三亞)高速公路30km,222省道縱貫南北,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共轄78個行政村,18433戶,人口5.6萬,總面積238平方公里,素有“魯東南半島城市群中的石材加工業和機械製造業強鎮”之美譽。 街頭鎮山水秀麗,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民風淳樸。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經濟建設

街頭鎮街頭鎮經濟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農業生產已走出了傳統的狹小天地,向特色化、規模化、 產業化邁進;工業生產已形成了石材產業、順達機械、旭日汽車飾件等一大批企業和產品,工業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確定;旅遊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正蓬勃發展。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是理想的投資興業之地。街頭人民竭誠歡迎海內外朋友前來參觀考察、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街頭鎮-投資環境  街頭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各項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鎮黨委政府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全面實施小城鎮建設20年規劃。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分類實施”的原則,規劃建設了總占地面積達3000餘畝的鎮南、鎮北工業區、王世疃工業區、芙蓉石材加工區、永發石材工業區,5個石材產品生產基地;規劃建設了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的“街頭鎮經濟開發區”,配套以更加優惠的招商開發政策。水資源豐富,日可供水1萬方。占地200畝的鎮駐地綜合商業區和222 省道經濟開發長廊商貿流通活躍,成為山東省南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各規劃區內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該鎮先後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全省30家小城鎮樣板鎮、全省“百新工程”試點鎮,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新型鄉鎮”、“中心鎮”,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產業發展

花崗石街頭鎮花崗石資源豐富,主要有“五蓮花”、“五蓮紅”、“五蓮青”、“芝麻花”、“映山紅” 等20多個品種。其中,“五蓮紅”、“五蓮花”優質花崗石全國儲量第一,已探明可采儲量50億立方米,質地優良,色澤鮮艷,在生活、建築、裝飾多個領域廣泛套用。街頭鎮黨委政府圍繞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把石材開採加工業作為興鎮富民的著力點來抓,不斷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和擴大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鼓勵以石材業主的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該鎮生產的花崗石板材、台階石、蘑菇石、異形材、工藝石材暢銷國內外,並遠銷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1000萬美元。到目前,全鎮石材開採礦點434處,加工企業900多家,年產板材1500萬平方米,2004年,石材業實現產值25億元,利稅3億元,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材產品生產基地之一。

特色農業

果脯街頭鎮不斷加大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實施產業化經營,確立了名優特新型、綠色有機型、轉化增殖型的特色農業發展主線,大力發展質量農業、市場農業,種優、養殖、引洋、串季、積極向國際農產品質量標準靠攏,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依託優越的自然資源和生態條件,著力培植林果、板栗兩大主導產業,初步建成了2.2萬畝名優水果基地、3.2萬畝板栗基地,享有“林果之鄉”美譽。該鎮果品公司以“山上基地”為後盾,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生產的“錦盛” 牌系列果脯、果汁、板栗製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誌,暢銷國內外。

旅遊資源

山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李崮寨風景區位於街頭鎮境內。李崮寨風景區林木茂盛,景點眾多。摩天嶺、萬丈崖、臥蟾宮、浴仙池、老君爐、佛爺洞、齊魯第一大峽谷……,一個個景點景色秀麗,引人入勝。李崮寨景區自然景觀眾多,尤以山花為最,連翹、藍槿、野生杜娟等山花盛開時,如織錦流雲散落在萬樹叢中,美不勝收。山上風光無限,山下也別有一番洞天。在文革期間,李崮寨是全國活學活用毛澤東著作的典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1967年至1969年有168萬餘人來此參觀學習。這裡的無人商店、知青宿舍、公字溝事跡展室等,真實記載著中國六、七十年代的那段歷史。李崮寨充滿滄桑的人文景觀和山水勝跡交織在一起,衍化成為一種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現已成為旅遊勝地之一。

李崮寨風景區

李崮寨風景區位於街頭鎮境內,林壑幽美,景色宜人,奇秀之資,不讓五蓮、九仙二山。李崮寨原名尼姑 寨,明朝時,有尼姑在此結茆建庵,因而得名。相繼又有和尚進山築寺禮佛,香火綿綿,使尼姑寨盛名遠播。後來,有李姓道士來此修練,尼姑寨由此更名為李固寨,進而衍化為李崮寨。在文革期間,李崮寨是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典範,1967年至1969年來此參觀學習的達68萬人,其中,阿爾巴尼亞、紐西蘭一些友人達100多人前來觀摩。李崮寨的主要領導人劉太臻成為紅及全省乃至全國的學毛選積極分子,到各地作經驗介紹達300多場次,並出席了全國九屆人大和黨的九大兩個會議,在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時至今日,無人商店、知青點歷經幾十年風雨飄搖不倒,真實記錄了當年李崮寨的風采。不斷有學者、知名人士前來考證參觀。  更兼這裡群山連綿,林木茂盛,景色秀麗,引人入勝,吸引了大批遊人去一睹她的風采。為更好地把這一景觀展現給人們,鄉鎮區劃調整以後,街頭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了全方位開發,目前已形成主要景點十五多處,其中,佛爺洞、鎖羊宮、三泰山、海螺山、花園等景點,令遊人留連忘返,美不勝收,李崮寨充滿滄桑感的人文景觀和山水勝跡交織在一起,衍化成為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

焰花起花樓子萬盞燈

五蓮山區,每逢新年春佳節或喜慶之日或開業慶典之時,均點放焰花、鳴放鞭炮。鞭炮焰花的品種繁多, 故有“滴滴金兒小爆正(即爆仗)、大花雷子煙爆正”以及“正月里,正月新,起花樓子萬盞燈”等民謠流傳。“起花樓子萬盞燈”指的是民間放“桿花”之說。“桿花”即民間的焰花藝人精心製成變化多端的焰花故事,用木桿架起連續燃放的組合焰花。“桿花”在汪湖、許孟、於里、洪凝、街頭、潮河、戶部等鄉鎮均有傳聞。據考證,五蓮地區自明末清初就有放“桿花”的傳說,距今約有300餘年的歷史。1915年農曆二月二日在仁旺“柳樹底”放過一次“桿花”,除臨近村民蜂擁圍觀外,還吸引了濰縣、安丘、高密、諸城、臨沂等地觀眾。  這次桿花共用了5根豎桿製作,前4根各長4米,每根桿頂都罩有傘燈,桿中各縛一根長4米的橫桿,兩端各有杏花、桶花、梨花、斗花和風火輪,稱之一桿四墜,第五桿高6米,6層橫桿,6層花。在桿花周圍,設有起花樓子、桶花、地花子、人抗虎花、武鞭和燈花鞭等,稱作“開場花”。“開場花”後先從第一根桿點燃,燃放至桿頂出一個“老鼠”爆仗,順斜繩躥至第二桿底,將第二桿點燃,稱作“老鼠點火。”當第四根桿的老鼠將第五根桿點燃時,桿花已到高潮。先是一聲巨響,煙霧過後,一串串紫中透亮的“葡萄”懸掛空中。又是一聲巨響,“葡萄花”消失,出現了一個“胖和尚”,前胸配戴一串彩珠,笑嘻嘻兩手各托一盞獨燈,“和尚”消失後,第三層散明子開始噴花,花叢中出現了一幅紅底黑字的對聯:“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接著第四層橫桿上出現一趟五彩繽紛的“九盞蓮花燈”。突然,又有一聲巨響,第五層垂下一張“竹簾”,“竹簾”上一排排“萬盞燈火”絢麗多彩。幾乎同時,桿頂起花樓子上的一根根、一束束的起花相繼飛向茫茫的夜空,在天空深處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使沉寂的夜空沸騰起來。至此桿花放完。  解放後,隨著山區人民的物質生活的提高,鞭炮、焰火等傳統工藝得到繼承和發展。有名的大古家溝爆竹、七三四廠的煙花,製作技藝最佳。七三四廠製作的“群蝶比翼”、“臘梅報春”、“龍鳳報喜”、“嫦蛾奔月”等20多種煙花,工藝精細,造型美觀、新穎。燃放起來,有的好似“群蝶比翼”,婀娜多姿;有的恰如“天女散花”,爭奇鬥豔;還有的象禮花束束,霞光閃爍,五彩繽紛。古老的傳統焰火工藝,注入了新的生機,怒放出新時代的異彩。

五蓮茂腔

茂腔,是五蓮境內流傳最廣、民眾喜聞樂見的一個劇種。據推算,茂腔戲已在五蓮流行200年以上。五蓮 茂腔先是由敲著狗皮(或牛皮)鼓演唱的“姑娘腔”與花鼓秧歌相結合演變為“肘鼓子戲”,因尚未作為舞台戲出現,只是表現為隨時隨地的坐唱形式,故民眾也稱“盤凳子戲”。當“肘鼓子”加二胡、柳琴或月琴伴奏後,唱腔末局的尾音吸收了柳琴戲的為尾音“呀呼咿”的韻味,溜成了“嗯嘿”,用高八度行腔,習稱“打冒”,演變成“冒肘鼓”。“冒肘鼓”時期,京劇、梆子(笛梆)開始傳入,當地習慣在演出京劇或梆子之前,加演一折“冒肘鼓”,所以就出了“大戲前邊先演段小戲”之說。就在此時,“肘鼓子”戲搬上了舞台,伴奏加上了京胡、京二胡、三弦等。打擊樂陸續加入了板鼓演變為正式在舞台上的演出的劇種——茂腔。五蓮茂腔與臨縣流行的茂腔相比,有其明顯的特徵。它受“南路肘鼓”的影響頗大,兼有“北路肘鼓”的行腔。在南部的街頭、潮河、叩官、戶部地域的唱腔中,可見魯南柳琴戲的痕跡。而北部的管帥、汪湖、高澤、洪凝、許孟地域的唱腔,則夾帶秦腔、柳腔、呂劇的韻味。自“冒肘鼓”演變為茂腔後,唱腔男、女區分開來,並逐漸形成了固定板式,如“四平”“二板”“散板”“反調”“梆子”“娃娃腔”“南鑼”“流水”“撲燈蛾”“數板”“四不象”等。

京胡

京胡隨著茂腔唱腔的成套發展,樂隊的伴奏也不斷改進。“肘鼓子”只用肘鼓、手鑼伴奏,後加入二胡、柳琴,直到加京胡、京二胡、三弦等,但也不能滿足唱腔的需要。在演出大型古裝戲,特別是大型現代戲時,為了哄托氣氛,茂腔樂隊不但又加入了笙、笛、揚琴、琵琶、嗩吶等民族樂器,還加進了小號、長號、圓號、單簧管、長笛、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樂器。打擊樂團受京劇影響較深,大都使用京劇鑼鼓,但茂腔仍保留了像《單抱鞭》、《七錘子》、《楔橛子》、《四錘子》和《梆子穗》等有獨特色彩的茂腔鑼鼓點,以別於其他劇種。“肘鼓子”傳統戲多系反映男女愛情、倫理道德等生活片段的小戲,頗受農村婦女的喜愛。有童謠云:“肘鼓子戲,娘們兒的事,姑娘喜歡聽,老婆摸上蜜”。經幾代藝人的腦記口傳和加工整理,茂腔也逐漸形成了傳統保留劇目(看家戲),如“四大京”(《東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記”(《羅衫記》、《繡鞋記》、《火龍記》、《金刀記》、《絲蘭記》、《玉杯記》、《風箏記》)。1956年,五蓮縣茂腔劇團建立後,對傳統劇目進行了挖掘、整理,改革的同時又移植了呂劇等姊妹劇中的優秀的劇目50餘曲。隨著時代的發展,茂腔舞台上除傳統古裝戲外,也出現了現在戲的演出及創作劇目,表演藝術也在傳統程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吸收了京劇“把子”(武打)、話劇表演等,更加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

浙江省天台縣街頭鎮

街頭鎮位於天台縣西部,東鄰平橋鎮,南界龍溪鄉,西接磐安縣方前鎮,北靠新中鎮。鎮區屬丘陵地帶,南為始豐溪,里石門水庫北乾渠貫穿境內,自然條件較優越,適於農業發展。62省道大科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全鎮總面積142.85平方公里,行政村45個,總人口38108人,耕地面積1.78萬畝,山林面積17.2萬畝。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04億元。工業以塑膠、化工、機械為主。農業主要發展種植果木、筍竹、糧食、蠶桑、蔬菜、香菇、藥材。境內有寒山湖、九遮山、寒明岩三大國家級旅遊風景區,街頭鎮黨委、政府近幾年來為實施農業富民、工業強鎮、旅遊興鎮的發展戰略,在縣委、縣府和各級的支持下,投入巨資,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開發,發展效益農業。並大力進行招商引資和做活旅遊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果,使街頭鎮開始跨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