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縣博物館

五華縣博物館位於廣東省五華縣城水寨鎮文化路26號。郵編:514400, 該館系在全面開展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基礎上於1984年3月成立。隸屬縣文化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華縣博物館
  • 外文名稱:Wuhua Museum
  • 類別:地方性綜合博物館
  • 地點:廣東省五華縣城水寨鎮文化路26號
  • 開放時間:9:00—17:00(逢周一閉館)
  • 館藏精品:新石器時期的雞型壺、春秋菱紋陶罐
  • 開館時間:1984年3月
  • 票價:免費
單位概況,部門職能,領導分工,辦事指南,館舍簡介,建築布局,發展歷史,館藏文物,作用價值,

單位概況

五華縣博物館建於1984年8月,屬正股級全額撥款獨立核算的事業單位。是五華縣文物收藏保護、陳列展覽和進行科學研究,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現有藏品近四千件,這些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各朝各代器物和近革命文物,時間長度跨越幾百萬年。有二個展覽廳常年對外免費開放,每年舉辦4至6個展覽,其中一個是陳列展覽《五華雄獅山秦漢遺址成果展覽》,另一個是臨時展覽,主要是館內文物精品展覽和省博物館流動博物館提供的展覽。

部門職能

辦公室:協助館長掌握全館工作情況,處理對內對外的各項行政事務,負責人事,文書、檔案、計生等工作,保證全館業務工作的順利進行。
館藏室:負責文物徵集、修復、研究、鑑定、科學保管、保養;對外提供藏品利用的交
往服務等工作。
宣教資料室:負責宣傳,組織觀眾參觀並做好講解、負責記錄接待大事記、觀眾留言;收集、整理有關活動資料,拍攝有關活動照片;協助舉辦有關業務講座,編寫講解詞和簡介,編輯有關宣傳品,史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保衛室:負責文物及館舍的維修、維護,負責館區安全保衛工作和文物安全工作,負責制定並實施一系列的防火、防盜措施等工作。
財務室:依照規定進行會計核算,保證財務會計報送真實,完整、負責財務檔案工作,年度預算和結算等工作。

領導分工

館 長:張漢彬,主持博物館全面工作。
副館長: 葉常綠,負責展覽策劃、 對外宣傳、文物徵集及後勤保障、環境衛生等工作。
副館長:劉仲仁,負責辦公室、安全保衛、庫房管理、考古發掘和計生綜治等工作。

辦事指南

1、宣傳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增強全民族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
2、負責對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可移動文物的徵集、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充實博物館展品的內容,提高展品的內涵。
3、對館藏文物按有關規定進行妥善保管,採取有效措施,防火、防盜,確保文物安全。
4、對全縣範圍內的歷史、民俗文物進行普查、徵集和保護。
5、舉辦文物展出,發揮宣傳視窗作用,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推動我縣旅遊業發展。
6、對各個時期遺址、歷史建築物進行保護,防止文物非法流通,打擊文物犯罪活動,創造健康有序的文物保護環境。

館舍簡介

博物館於1991年開館。曾舉辦《五華歷史文化》、《古大存革命事跡》、《亞洲球王-李惠堂》等長期及臨時展覽。該館1986年起在梅林鎮優河村古大存故居內舉辦《古大存革命事跡展覽》,陳列實物、照片150多幅。在文物普查中,發現文物點多,包括西漢南越王趙佗在五華山下所築的“長樂台”遺址(獅雄山遺址),受到廣東省文化廳、文管會的表彰獎勵。

建築布局

該館地外縣城中心地段,為三層加頂鋼筋水泥框架結構,占地面積250平方米,建築面積810平方米,其中展覽廳兩個,面積220平方米。文物庫房2個,40平方米

發展歷史

五華縣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3月,此館於1987年冬重建,1990年冬基本完工。

館藏文物

館藏曆代各種文物3200多件,以本縣出土文物為主。如新石器時期的雞型壺、春秋菱紋陶罐、西漢獅雄山遺址(考證為南越王趙佗所築的“長樂台”)的繩紋板瓦、筒瓦、捲雲箭簇瓦當、唐代陶罐、明青釉瓷器、清青花瓷器等。還有一批八鄉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紅十一軍軍長古大存同志領導的農民武裝鬥爭時的革命文物。及出版《五華縣文物志》。
主要藏品的有:中生代的恐龍蛋化石;新石器時期的彩陶彩陶壺和各式石器;青銅時期的雞型壺、龍紋三足雙耳銅鼎;秦代半兩錢;西漢南越王趙佗所築“長樂台”遺址出土的繩紋板瓦、筒瓦;漢代彩繪繭形壺、綠釉長頸雙耳壺;東漢連續弧紋銅鏡;唐白釉唇口罐、四鳥菱花銅鏡;宋影青貼人物龍虎帶蓋魂瓶、影青印花纏蓮紋瓶;吉州窯黑釉白花碗;元青白釉貼人物虎紋帶蓋魂瓶;明青釉三足爐、青釉蓮紋杯;清雍正藍釉雙耳瓶、乾隆藍釉描金瓶;明清設色描金工筆肖像畫、山水畫;清書法家符翕《榕夏》、《五言詩》碑刻,詩人溫訓《梧溪石屋詩抄》、《登雲山房文稿》刻版;民國時期的粉彩花卉菱形盤;近代仿唐三彩駱駝等。

作用價值

館內所藏一批以反映粵東八鄉的根據地創建人之一、紅十一軍軍長古大存同志領導的農民武裝鬥爭為主要內容的革命文物。如:農會旗、蘇維埃旗、廣東工農討逆軍第七團團隊部大印、農會會員證、火藥槍、大刀、匕首、山歌冊等等。
這些文物都是該館成立二十多年來收集和本地出土的,反映了源遠流長的地方歷史文化,為研究本縣歷史,特別是研究南越國歷史和客家文化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該館在文物考古和科學研究方面,成績突出。在八十年代初開展的文物普查工作中,發現了一批很有價值的文物點,其中包括南越王趙佗所築的獅雄山建築(長樂台)遺址,成績顯著,受到了廣東省文化廳、省文管會的表彰和獎勵。該館還參加了已出版的《中國文物地圖售》(廣東分冊)和《廣東名勝古蹟辭典》、《廣東古塔》及即將出版的《廣東縣域歷史文化資源》叢書等專業著作的編寫工作,撰寫了有關本縣文物點和名勝古蹟的內容。五華縣博物館規模雖小,隊伍也不大,但全館同仁,同心同德,刻苦鑽研,在文博戰線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工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