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中藥)

五色梅(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色梅,中藥名。為馬鞭草科馬纓丹屬植物馬纓丹Lantana camara L.的花。植物馬纓丹,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現在我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見有逸生,世界熱帶地區均有分布。具有清熱,止血之功效。主治肺癆咯血,腹痛吐瀉,濕疹,陰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色梅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馬鞭草科
  • :馬纓丹屬
  • :馬纓丹
  • 分布區域:我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見有逸生,世界熱帶地區均有分布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毒性:有毒
  • 貯藏:置乾燥處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使用注意,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龍船花(《生草藥性備要》),山大丹、大紅繡球、珊瑚球(《南越筆記》),臭金鳳、如意花(《嶺南採藥錄》),土紅花、殺蟲花、臭牡丹(《南寧市藥物志》),臭冷風(《廣西中藥志》),天蘭草(《湖南藥物志》),臭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入藥部位

植物馬纓丹的花。

性味

味苦、微甘,性涼。

歸經

入肺、肝、腎經。

功效

清熱,止血。

主治

肺癆咯血,腹痛吐瀉,濕疹,陰癢。

相關配伍

1、治腹痛吐瀉,鮮馬纓丹花10~15朵,水燉,調食鹽少許服;或乾花研末6~15g,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2、治濕疹,馬纓丹乾花研末3g,開水送服;外用鮮莖、葉煎湯浴洗。(《福建中草藥》)
3、治跌打損傷,馬纓丹鮮花或鮮葉搗爛,搓擦患處,或外敷。(《福建中草藥》)
4、治小兒嗜睡,馬纓丹花9g,葵花6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3~5g。
外用:適量,搗爛敷。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鮮用或曬乾。

二、炮製方法

去除雜質,曬乾,切段。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形態特徵

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時藤狀,長達4米;莖枝均呈四方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鉤狀刺。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8.5厘米,寬1.5~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有粗糙的皺紋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剛毛,側脈約5對;葉柄長約1厘米。花序直徑1.5~2.5厘米;花序梗粗壯,長於葉柄;苞片披針形,長為花萼的1~3倍,外部有粗毛;花萼管狀,膜質,長約1.5毫米,頂端有極短的齒;花冠黃色或橙黃色,開花後不久轉為深紅色,花冠管長約1厘米,兩面有細短毛,直徑4~6毫米;子房無毛。果圓球形,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紫黑色。全年開花。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海拔80~1500米的海邊沙灘和空曠地區。

藥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抗菌作用。
3、抗凝作用。

相關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涼。止血。”
2、(江西《草藥手冊》):“活血,清涼解毒,治小兒嗜睡:馬纓丹花三錢,葵花二錢。水煎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