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脈山黧豆(中藥)

五脈山黧豆(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脈山黧豆,中藥名。豆科五脈山黧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Miq.)Litv.的全草、花及種子。植物五脈山黧豆,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南部、青海東部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止痛之功效。主治關節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脈山黧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豆科
  • :山黧豆屬
  • :五脈山黧豆
  •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南部、青海東部等地
  • 用量:內服:全草15g,水煎服,每日2次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全草、花及種子。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祛風除濕,止痛。

主治

關節炎。

相關配伍

治頭痛,花9g,種子5g,水煎服,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全草15g,水煎服,每日2次。

採集加工

全草夏、秋季採挖;花6-7月采;種子9-10月采。陰乾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不增粗,橫走。莖通常直立,單一,高20-50厘米,具棱及翅,有毛,後漸脫落。偶數羽狀複葉,葉軸末端具不分枝的卷鬚,下部葉的卷鬚短,成針刺狀;托葉披針形到線形,長7-23毫米,寬0.2-2毫米;葉具小葉1-2(-3)對;小葉質堅硬,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5-80毫米,寬5-8毫米,先端漸尖,具細尖,基部楔形,兩面被短柔毛,上面稀疏,老時毛漸脫落,具5條平行脈,兩面明顯凸出。總狀花序腋生,具5-8朵花。花梗長3-5毫米;萼鐘狀,被短柔毛,最下一萼齒約與萼筒等長;花紫藍色或紫色,長(12)15-20毫米;旗瓣近圓形,先端微缺,瓣柄與瓣片約等長,翼瓣狹倒卵形,與旗瓣等長或稍短,具耳及線形瓣柄,龍骨瓣卵形,具耳及線形瓣柄;子房密被柔毛。莢果線形,長3-5厘米,寬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緣、路旁、草甸等處,最高可到海拔25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