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絝

五絝

五絝,典故名,亦作“五褲,五絝歌”等,典出《後漢書》卷三十一《廉范傳》,廉范做蜀郡太守,廢除禁止百姓夜間點燈做事的制度,老百姓用《五絝歌》來歌頌他的功績,後遂用“五絝”作為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絝
  • 拼音:wǔ kù
  • 解釋: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
  • 同義詞:襦袴歌
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運用示例,

詳細釋義

典源

《後漢書》卷三十一《廉范傳》
廉範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趙將廉頗之後也。……建國中,遷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辯,好相持短長,范每厲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說。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在蜀數年,坐法免歸鄉里。范世在邊,廣田地,積財粟,悉以賑宗族朋友。

譯文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趙國將軍廉頗的後人。……建中(漢章帝年號)初期,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歡爭論,好互相評論好壞,廉范常常用純樸厚實訓導他們,不接受別人在他耳邊說壞話。成都物產豐盛,房屋之間很窄,從前的條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動,防止火災,但是百姓偷偷的活動,火災每天都會發生。廉范於是廢除原來的法令,只是嚴格要求百姓儲存水而已。百姓感到很方便,於是編成歌說:“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在蜀郡擔任太守好幾年,因為觸犯法律被罷免回到故鄉。廉范一生都在邊境做官,廣泛開墾田地,囤積糧食財物,全部接濟了宗族、朋友。

釋義

廉范做蜀郡太守,廢除禁止百姓夜間點燈做事的制度,老百姓用《五絝歌》來歌頌他的功績,後遂用“五絝”作為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

同源典故

五褲歌 五褲瑤 五褲詠 五褲謠 五褲謳 來何暮 來和暮 叔度歌 廉公褲 楚瑤襦褲 歌五褲 歌來暮 歌叔度 歌褲 歌褲襦 歌襦褲 褲襦 褲襦恩 褲襦歌 襦溫褲暖 襦褲 襦褲歌詠 頌襦褲

運用示例

唐 儲光羲 《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詩:“籍籍歌五袴,祁祁頌千箱。”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趙衡州》詞:“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袴,歸詔鳳凰銜。”
《金瓶梅詞話》第六六回:“又久仰貴任榮修德政,舉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譽。”
清 錢謙益 《戶部江西清吏司員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爾之字人可以庶,爾之祥刑可以教……<無衣>五袴之謠豈遂遜於前烈乎?”
作者
詩題
詩句
元稹
茅舍
五褲有前聞,斯言我非詐。
劉長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
遙想廬陵郡,還聽叔度歌。
李端
送張少府赴夏縣
太守新臨郡,還逢五褲歌。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雖微五褲詠,倖免兆人詛。
白居易
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
路喧歌五褲,軍醉感單醪。
羅隱
秋日有寄姑蘇曹使君
水寒不見雙魚信,風便唯聞五褲謳。
羅隱
重過隨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長句
慚愧蒼生還有意,解歌襦褲至如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