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站鎮

五站鎮

五站鎮位於黑龍江省綏化市肇東市東南30公里,哈市西北28公里是距省城最近的鄉鎮。交通條件方便。“301”國路,哈大高速公路縱橫貫穿境內。總幅員面積152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32個國營集體企事業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站鎮
  • 外文名:The five station in the town
  • 隸屬:黑龍江
  • 人口:32000人
  • 耕地面積:9萬畝
  • 收入來源:農業等
歷史沿革,區位優勢,經濟發展,特色產業,

歷史沿革

五站鎮名源於境內古驛站名。清代初期,1736年8月(清乾隆元年七月),開闢烏蘭諾爾(今肇源縣新站)至呼蘭城(今哈爾濱市呼蘭區呼蘭鎮)之間的一條驛道,共設六台站,第五站為扎洛霍碩台(今五站)。“五站”原址在今五站鎮平安村宋九江屯南一公里處,後因地勢低洼,移至今址。故稱其地為“五站”。清末,隸屬呼蘭府管轄。中華民國時期,歸呼蘭縣管轄。東北淪陷後,1932年設樂安鎮。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4月,劃歸新設定的樂安縣管轄,縣政府駐五站街。同年7月,撤銷樂安縣,劃歸肇東縣管轄,設定第十一區,後改為五站區。1951年9月,將區政府駐地五站改設區級鎮,同年11月改為村級鎮。1956年3月,並村劃鄉,五站鎮改為鄉級鎮。1958年3月,撤銷五站區。同年9月,將五站鎮與安居鄉合併成立紅旗人民公社。1960年1月,將東發公社併入紅旗公社。1961年4月,將原東發公社劃出,設定東發公社,並將紅旗公社更名為五站公社。1984年3月,改為五站鎮。五站鎮歷史悠久,始建於清朝1736年,有266年歷史的古老之鎮,經過幾代人的開發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開發建設,已經成為農村牧副全面發展,工商運建服綜合經營的經濟發達之鎮,五站甚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五站鎮

區位優勢

基礎設施配套。哈爾濱6.6萬伏高壓線路覆蓋全鎮;低壓線路成網;全鎮都吃上了自來水,3000門程控電話全部並通,與國內外網路。服務功能齊全,工商、稅務、銀行、飯店各種修理部、理髮、洗浴、娛樂場所,各市場等應有盡有,功能齊全。服務周到。

經濟發展

全鎮社會總鄉鎮6億元,人均收入2800元,尤其是個體私營經濟達2467戶,形成了飼料加工、建材、商貿、養殖等規模宏大,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經營群體,如今,在新黨政班子領導下,搶抓機遇,迎接挑戰,面向國際、國內市場實施“三新一強”戰略。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綠色農業,到稅工業,構築產業化新框架,實施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新方略,努力鑄造五站鎮發展的新輝煌。

特色產業

五站鎮緊緊依據市場走勢,依託農戶養殖野生動物的基礎,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狐狸、貉子特色養殖業。全鎮養狐狸、貉子的農戶已經達到53戶,狐狸、貉子養殖總量達到3000多隻,年增收500多萬元,在實施主輔換位戰略中走出一條特色路,創出了養殖特色品牌。
為努力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該鎮提出特色養殖和奶牛、蛋雞同樣重視;建養殖場地同樣批給;有養殖貸款同樣分配;其他優惠政策和政治待遇同樣享受的全新思路。半年來,為發展特色養殖戶優先審批辦理建場面積510平方米,協調融通資金10萬元,幫助解決實際問題143件,在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的推動下,這個鎮的狐狸、貉子特色養殖由原來的十幾戶增加到53戶3000多隻,初步形成了規模發展態勢。車卜村已經發展到25戶1500多隻,成為特色養殖專業村,真正收到了一戶帶四鄰、四鄰帶一屯、一屯帶全村的領帶效果。同時,這個鎮把引導農戶實行科學養殖、靠科技進步發展養殖作為首要環節來抓。採取科技培訓、聘請專業人員講課和鄉土飼養典型科技人才傳經送寶的辦法,大力提高特色養殖戶的整體科技素質。
他們在銷售上大做文章。原來的銷售渠道僅僅局限於小皮貨商,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這個鎮打起了特色品牌,先後開闢了皮張銷售市場,同省外貿建立了長期購銷關係,同浙江省大客商簽訂了長期購貨契約,使五站的狐狸、貉子從省內走向了全國10多個省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