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蠻

古代巴人一支。兩晉及南朝時居於今鄂東、皖西南大別山區與長江之間(黃岡市境內),南朝後漸與漢人融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水蠻
  • 性質:古代巴人一支
  • 特色:南朝後漸與漢人融合
  • 結局:融合
五水,五水蠻,遷徙,

五水

東晉、南朝對江漢匯合處以東,江北支流巴水、蘄水、希水(今浠水)、西歸水(今倒水)、赤亭水(今舉水)的總稱。因曾在西陽境內(現黃岡市),故稱“西陽五水”。“五水蠻”因居於其旁而得名。

五水蠻

古代巴人的一支。相傳為廩君蠻之後裔。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蘄水》:“水首受希水枝津,西南流,歷蘄山,出蠻中,故以此蠻為五水蠻。”《南史·夷貊傳下》:“西陽有巴水、蘄水、希水、赤亭水、西歸水,謂之五水蠻。”因其地所隸州、郡名,亦稱豫州蠻、西陽蠻。居地為水路要衝,生產發達。在晉朝所設“夷市”(今湖北鄂州東)與漢人進行交換,接觸頻繁。南朝宋、齊於其地設若干左郡、左縣,遂與漢人雜居,逐漸同化融合。

遷徙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西部巴人多次暴動,楚國出兵平息,多次對巴人遷移,流放到江夏界內,他們溯鄂東"五水"而上,在此定居,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五水蠻"。巴河流域為其活動中心,巴河入江處的巴河鎮曾被稱為"五蠻城"。為了紀念故土,將這條河更名為巴河。五水流域的居民至今還保留著祖先剽悍好鬥、敢作敢為的民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