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五指岩生薑盛產於永康市中山一帶,因五指岩而得名,故稱“
五指姜”。宋代文獻已有記載。 五指姜不管食用還是藥用均屬佳品。五指姜名聞遐邇,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港、澳、日本等地。
概述
五指岩生薑是姜的一種,屬於 科 五指岩生薑栽培在海拔1000餘米的唐先鎮中山的五指岩山,方圓五十里無污染,施農家肥,不噴農藥,是純自然無污染綠色食品。五指岩山雲霧繚繞,土壤肥沃,五指岩生薑風味獨特。
產品特色
該姜肉質莖單株重0.75-1.00kg,外型美觀,表皮光滑潔白帶鵝黃色,嫩芽粗壯,呈淺紫紅色,肉質細嫩,汁多渣少。香味濃郁、較辣、品質佳,較嫩時宜鮮食或製成醃漬品、薑片、薑茶、薑汁等,乃烹飪調味之佳品。
產品功效
中醫認為,生薑能發汗解表,溫中止嘔,解半夏、南星、魚蟹之毒,據《本草綱目》記載,生薑兼具健脾開胃、驅寒、祛濕、發汗等保健功效。五指岩生薑切片煮、切絲炒,味均極佳,尤其“五指岩生薑土雞”為江南名菜。
外感風寒、鼻子不通氣、流清鼻涕、頭痛發燒或被雨淋後發冷、肚子痛等,可用切細碎的鮮姜25克加上紅糖,以
開水沖泡服用。
慢性胃炎、時常胃疼、噁心嘔吐,可用鮮姜15克、桔子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3次。
少兒咳嗽,可用鮮姜搗汁,半匙薑汁加1 匙紅糖服用,早晚各服1 次。
風寒骨病、關節痛、患部有冷感,可用鮮姜、
大蔥各一半,切碎炒熱,用布包好,貼在患處。
產業發展
截至2006年,永康市五指岩生薑有機種植示範基地示範面積200畝,2005年6月市農機所科技特派員樓妙良聯繫該基地後,首先幫助當地姜農明確了市場方向,先後多次組織生薑科學種植、加工技術等培訓活動,培訓姜農200多人次;協助組建了永康市五指岩生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由來自原中山鄉區域範圍內12個村莊的姜農組成,種植面積1200多畝,年產值2000多萬元;同時他還針對當地生薑製品生產過程機械化程度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與基地合作開展實施了科技特派員專項“生薑製品加工設備研製”,在原有生薑製品加工設備的基礎上,經引進樣機、吸收國內先進經驗和創新設計,薑茶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效率比原來提高了2倍以上。
2006 年基地通過了國家有機產品認證,並於2007年年4月被認定為金華市首批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經過科學種姜與深加工,基地平均每畝增產10%,產品附加值提高50%,帶動當地300多戶姜農增加收入200多萬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產業化前景廣闊。
五指岩生薑的傳說
自古以來,生薑就是我國勞動人民藥食兩用之佳品。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生薑入藥顯奇效的故事。
古時,人們吃獸肉、野果度日,因生病而死亡的很多。當時人們不知醫藥,一旦生病,只得聽天由命。炎帝看到人們疾病的痛苦,心裡十分著急。 一天,炎帝從山上回來,累得滿頭大汗,腰酸腿痛。在門口迎接他的,是自己餵養的那條通身透明的琉璃獅子狗。炎帝突然想起:這條狗成天搖頭擺尾,翻山越嶺,可從來沒病,難道是吃了與人吃的不同的東西么?是不是它吃了山野里的草木根、莖、葉呢? 為了探明其中的奧秘,他不顧個人安危,帶著琉璃獅子狗跋山涉水,仔細觀察狗吃了各種食物後的反應。有一天,炎帝帶著狗從茶陵鐵甲山來到水河邊的白鹿原,一邊欣賞大自然的風光,一邊嘗藥認草。忽然一陣大雨把他一身打得透濕,他感到頭昏目眩,胸悶欲吐,站立不穩。這時,那隻琉璃獅子狗正在一旁啃著根塊,炎帝順手也撿了一塊,洗淨後,坐在地上慢慢地嚼著,只覺得滿口辛辣,別有味道。不一會,心胸舒暢了,精神大振了。於是,炎帝便以自己的姓氏“姜”給這種植物取名為“生薑”,意思是使他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傳說很久以前,天宮神醫呂純陽曾裝扮成遊方道士到民間採藥,一天,他路過一村莊,見路邊一老婆婆手捂肚子翻滾神吟,即從葫蘆里倒出3粒藥丹給老婆婆服下,不料,老婆婆服藥後不但不見效,反而病情更加惡化,呂純陽急得滿頭大汗,束手無策。這時,一白髮老翁赤腳聞聲而至,伸手摸摸老婆婆的額頭,又搭搭脈說:“是風寒攻心,我取點藥馬上就來。”說罷拿起鋤頭到屋後挖起一枝綠葉小草,將其根部黃色塊狀的物體切片加水,煮開後放上紅糖,讓老婆婆喝下,老婆婆喝下後頓時周身汗出,腹痛消失。老婆婆稱讚說:“姜老頭,你真行,藥比天上的呂仙翁還靈。”呂純陽看老婆婆把姜老頭捧得那么高,氣得渾身發抖,決心對姜老頭進行報復。他把一條火赤煉毒蛇變作一隻大鱉,令其爬向姜老頭。姜老頭打死大鱉,回家煮熟後下酒。呂純陽心中得意,等待著姜老頭中毒的訊息,誰知,姜老頭不但沒有中毒,反到越活越精神。呂純陽按奈不住,去問個究竟。姜老頭笑著說:“鱉怕什麼,三片黃姜解百毒。”說完摸出一片黃色的東西,正是給老婆婆吃過的藥。呂純陽折服了,把自己葫蘆里的藥倒了個精光,發誓再不來人間顯示他的醫術。人們為了感謝姜老頭,即把“黃姜”叫“老薑”。
同樣相傳有一天,鐵拐李來到五指岩山下,見到一老農手裡擺著一隻鍋蓋大的青鱉,樂呵呵地走著。鐵拐李一見即知是毒鱉,忙上前攔住老農,說此鱉不能吃,毒蛇化鱉縮兩腳,這鱉後面兩隻腳沒伸出來,吃了會中毒的。老農笑笑不予理睬。晚上,鐵拐李又上老農家,準備救治吃鱉中毒的人,誰知老農全家一點事都沒有。鐵拐李十分不解,向老農請教。這老農說:我知道這鱉有毒,可生薑能解百毒啊。我就是用生薑燒煮鱉的,鱉毒都被姜化解掉了,怎么會中毒呢?鐵拐李聽了,才知道“人間自有靈丹藥,不勞神仙下凡來”。於是將背上藥葫蘆塞子拔出,把藥倒開,自己化作一縷青煙,重返天界。鐵拐李倒藥之地便是五指岩生薑產地。
按中醫理論,生薑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淨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時形容道;面色童相,“自言服生薑40年,故不老雲”。蘇東坡於西湖邊遇一80多歲的老和尚,身體竟如40多歲般健壯,得一延年益壽的生薑藥方。 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非常讚賞西湖之美,曾做詩云:“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也相宜。”這西湖之秀麗有如國色天香的西施,但由於湖面遼闊,游入很難投入她的懷抱。因而他率領民眾修起了一條橫跨西湖的蘇堤,與自居易的白堤交相輝映,成為西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天蘇東坡獨自一人便服遊覽西湖,他漫步在蘇堤上,見百姓扶老攜幼,來來往往,熙熙攘攘,心裡十分高興,總算給老百姓辦了一件實事。只聽百姓們交口稱讚:“蘇大人為官錢塘(即杭州),造福西湖,利在千秋。只可惜像他這樣的好官太少了!”他感到慚愧,覺得人生短暫,能做的事太少了。猛然想起不遠處的淨慈寺有位壽高體健的和尚值得拜訪。放眼望去,那淨慈寺掩映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湖光山色之中.不知誰走漏了訊息,淨慈寺和尚早已列隊在山門外恭候蘇大人的到來。蘇東坡揮手致意道:“各位不必拘禮,我今天是因私事前來拜訪老方丈的,請各位自便吧。”於是方丈將蘇東坡迎進禪堂,小和尚端來西湖龍井茶。蘇東坡一邊喝茶,一邊問方丈:“聽說你這裡有位壽高身健的高僧,可得一見否?”方丈命小和尚叫來。只見那位高僧步履矯健,胸挺腰直,面色紅潤,目光炯炯,看上去不過四十來歲。方丈介紹說:“這就是人稱‘聰藥王’的本寺製藥僧,前來拜見蘇大人。”蘇東坡忙起身讓座,雙手合十虔誠地問道:“久聞高僧身健壽高,今得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請問貴庚幾何,何以如此不老?”聰藥王頓首盲道:“貧僧今年八十有五,四十歲時身體肥胖,臃腫不堪,步履艱難。後得一方做成乳餅,連吃四十餘載,所以不老。”蘇東坡問此方可得聞平.乳餅如何製作?聰藥王道:“蘇大人造福民眾,貧僧要將此方獻給大人。此方只一味生薑,把姜搗爛,絞取薑汁,盛入瓷盆中,靜置澄清,除去上層黃清液,取下層白而濃者,陰乾,刮取其粉,名為‘姜乳’。一斤老薑約可得一兩多姜乳,用此姜乳與3倍麵粉拌和,做成餅蒸熟即成。每日空腹吃一二餅。我連吃1年就身輕體健了。後來遁入山門,我也日吃不斷。看來姜乳餅將伴我終生。”蘇東坡拜謝了聰藥王回到府上,心想姜乳餅製作較繁,加之他自幼生長在四川眉山,吃慣米飯,不喜麵食。於是他在公務之餘又遍訪民間,終於蒐集到以生薑為主藥的“駐顏不老方”。他很欣賞此方,曾做詩道:“一斤生薑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四兩茴香一處搗。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藥勝如寶。每日清晨飲一杯,一生容顏都不老。”
五指姜不管食用還是藥用均屬佳品,民間流傳“日食三錢五指姜,到老不用開藥方”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