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嵩山
- 所屬山系:五嶽
- 起點: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
- 終點:北臨黃河,南靠潁水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少林寺,
發展歷史
嵩山是歷代皇帝祭岳巡遊之地,所以留下了許多寺廟,是我國宗教及禪道的勝地。嵩山尤以少林寺名聞天下。少林寺不僅是“武林泰斗”,更是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庭。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從山西平城遷都洛陽時,在嵩山五乳峰前創建少林寺。後釋迦牟尼佛第28代弟子達摩祖師得師傅般若多羅教化,於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嵩山,達摩看到這裡群山環抱,林木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佛業興旺,談吐穩洽,認為這是一塊難得的佛門淨土,於是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在這裡廣集徒眾,首傳禪宗。面壁九年後,創立了中國禪宗和少林功夫。自此以後,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亦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
少林寺是禪和武的世界,少林武功亦出自禪法,有“禪武同源,禪拳歸一”之說。禪是武的精神本質,以禪入武,便可達到武術最高境界—武學大道,也就是禪道。除武術外,少林醫法、建築、書畫、雕刻等文化藝術,都是禪的應化,構築出一個博大精深的禪世界。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從山西平城遷都洛陽時,在嵩山五乳峰前創建少林寺。後釋迦牟尼佛第28代弟子達摩祖師得師傅般若多羅教化,於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嵩山,達摩看到這裡群山環抱,林木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佛業興旺,談吐穩洽,認為這是一塊難得的佛門淨土,於是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在這裡廣集徒眾,首傳禪宗。面壁九年後,創立了中國禪宗和少林功夫。自此以後,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亦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
少林寺是禪和武的世界,少林武功亦出自禪法,有“禪武同源,禪拳歸一”之說。禪是武的精神本質,以禪入武,便可達到武術最高境界—武學大道,也就是禪道。除武術外,少林醫法、建築、書畫、雕刻等文化藝術,都是禪的應化,構築出一個博大精深的禪世界。
地理環境
嵩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中部的登封市境內,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北臨黃河,南靠潁水,與山東的泰山、陝西的華山、山西的恆山、湖南的衡山並稱中華五嶽,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河南黃金旅遊"三點一線"之中心組成部分。
嵩山以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優越的地理環境,自古就成為歷代帝王將相祭祀封禪,文人學士游宴講學,高僧名道講經傳道的重要場所。漢武帝在公元前110年遊歷嵩山時,劃山下300戶為“崇高邑”;公元682年,唐高宗為了便於常游嵩山,在嵩山的南麓建奉天宮,復設“嵩陽縣”;公元696年,女皇武則天在嵩山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大典,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之意。
嵩山以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優越的地理環境,自古就成為歷代帝王將相祭祀封禪,文人學士游宴講學,高僧名道講經傳道的重要場所。漢武帝在公元前110年遊歷嵩山時,劃山下300戶為“崇高邑”;公元682年,唐高宗為了便於常游嵩山,在嵩山的南麓建奉天宮,復設“嵩陽縣”;公元696年,女皇武則天在嵩山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大典,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之意。
自然資源
嵩山雄偉險峻,氣勢磅礴,自古有中嶽之稱,是中國五嶽名山之一。
嵩山自然景觀優美,山體從東至西橫臥,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之說。太室山和少室山各有36峰,總計72峰,峰峰有典。在72峰之外,山上還有谷、洞、潭、瀑等各類景致。夏季層巒疊嶂,滿山俱是鬱鬱蒼蒼的林木;冬季雪後,漫山銀裝,景色佳絕。
嵩山自然景觀優美,山體從東至西橫臥,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之說。太室山和少室山各有36峰,總計72峰,峰峰有典。在72峰之外,山上還有谷、洞、潭、瀑等各類景致。夏季層巒疊嶂,滿山俱是鬱鬱蒼蒼的林木;冬季雪後,漫山銀裝,景色佳絕。
嵩山名勝古蹟遍布,其中有中國六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現存最古老的石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現存最古老的觀星台——告城元代觀星台。太室山黃峰蓋下的中嶽廟始建於秦,唐宋時極盛,是河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寺廟建築群。嵩陽書院氣宇恢宏、古樸高雅,宋時與睢陽、嶽麓和白鹿洞書院並稱四大書院。此外還有蒼翠清幽的法王寺、迴環險絕的軒轅關、慧可斷臂求法的立雪亭等。
改革開放以來,嵩山風景名勝區經過20餘年的整修、開發、建設,現已成為設施完善、功能齊備、資源齊全的著名風景名勝區。現已形成八大各具特色的景區:一是少林寺景區,二是嵩陽書院景區,三是太室山景區,四是法王寺景區,五是中嶽廟景區,六是盧崖瀑布景區,七是觀星台景區,八是少室山景區。
近年來,嵩山風景名勝區根據其資源特色優勢,現已開闢了登山游、武術游、考古游、宗教游、天文游、地質游、森林游、風情游等八大旅遊線路,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體系,是觀光旅遊、登山探險、考察研究、休閒娛樂的最佳去處。
近年來,嵩山風景名勝區根據其資源特色優勢,現已開闢了登山游、武術游、考古游、宗教游、天文游、地質游、森林游、風情游等八大旅遊線路,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體系,是觀光旅遊、登山探險、考察研究、休閒娛樂的最佳去處。
少林寺
少林寺是我國石刻藝術的寶庫之一,特別是初祖庵大殿的檐柱、內柱、內外群肩石及神台四周,都有精美的浮雕。初祖庵為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修建,至2019年仍保持著初建時的面貌,這些浮雕均為建殿時所刻,刀法粗獷,古拙勁健,構思巧妙,雕刻精美,是少林寺石刻中的珍品。
殿內共十二根石柱,上面雕有樂伎、童子、飛鳥、海石榴花、寶相花、牡丹花及卷草紋等圖案;殿內四根石柱上,均雕有天王像;南邊二柱天王像上方刻有祥雲騰龍,北邊二柱則刻有人頭鳥,造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
在大殿東、西、北三壁的群肩石上亦雕刻有精美的浮雕,內壁多為人物,如僧人、童子、仙人、武士等;其中的羅漢圖,僧人身披袈裟,拱手合掌胸前,或盤膝而坐,或合掌站立,神態虔誠,肅穆恬靜。外壁多為動物,如麒麟、海龜、馬、牛、羊、象、飛龍等;其中的飛龍圖,兩龍相對飛舞,前者回首相望,後者奔騰向前,首尾相應。所有這些浮雕,均以波濤洶湧的海水為背景,造型生動,意境悠遠,呼之欲出。
大殿神台須彌座束腰部分的石雕,精刻獅子滾繡球及卷草圖案,獅子口銜繡球、飄帶,在海浪般的卷草中跳躍,連綿不斷的圖案猶如行雲流水,具有動態美。神台背面刻著一幅山水人物圖,畫面上山巒重疊,花草茂密,樹木蒼勁,田園整齊,遊方的僧人,待渡的路人,古老的寺院,聳立的寶塔,奔流的河水以及河上的小橋,簡直就是一處恬淡明麗的世外桃。
殿內共十二根石柱,上面雕有樂伎、童子、飛鳥、海石榴花、寶相花、牡丹花及卷草紋等圖案;殿內四根石柱上,均雕有天王像;南邊二柱天王像上方刻有祥雲騰龍,北邊二柱則刻有人頭鳥,造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
在大殿東、西、北三壁的群肩石上亦雕刻有精美的浮雕,內壁多為人物,如僧人、童子、仙人、武士等;其中的羅漢圖,僧人身披袈裟,拱手合掌胸前,或盤膝而坐,或合掌站立,神態虔誠,肅穆恬靜。外壁多為動物,如麒麟、海龜、馬、牛、羊、象、飛龍等;其中的飛龍圖,兩龍相對飛舞,前者回首相望,後者奔騰向前,首尾相應。所有這些浮雕,均以波濤洶湧的海水為背景,造型生動,意境悠遠,呼之欲出。
大殿神台須彌座束腰部分的石雕,精刻獅子滾繡球及卷草圖案,獅子口銜繡球、飄帶,在海浪般的卷草中跳躍,連綿不斷的圖案猶如行雲流水,具有動態美。神台背面刻著一幅山水人物圖,畫面上山巒重疊,花草茂密,樹木蒼勁,田園整齊,遊方的僧人,待渡的路人,古老的寺院,聳立的寶塔,奔流的河水以及河上的小橋,簡直就是一處恬淡明麗的世外桃。
嵩山景色奇妙瑰麗,是歷代帝王將相封禪祭祀,佛、儒、道傳習修煉的場所,所以寺、廟、宮、觀星羅棋步,素有“文物之鄉”的美稱。少林寺是傳說中的達摩祖師參禪面壁的地方,留下了許多關於高僧的傳說,有一葦渡江、達摩面壁、卓錫得泉、只履西歸、立雪斷臂、鎖塔燒蟒;其他的則有程門立雪、魯班智立唐碑、漢武帝錯封三柏等。
少林寺位於嵩山中心,是皇家敕建大寺,統轄嵩山地區所有寺院,寺產龐大。為了保證安全,經朝廷認可,寺院擁有自己的常備武裝力量,即歷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兵。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術發源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而少林寺憑藉其與朝廷的淵源,又使得少林武術成為中原武林的正宗。於是就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
少林武術是少林寺僧眾弟子們在長期修禪、修道、健身和自衛的實踐中所創,它廣納中國各武術流派之精華,經過不斷發展、革新,最後形成了以講究實用為主、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的武術流派,以形式威猛、博大精深而飲譽天下。少林武術的起源年代可以追溯到北魏年間(公元386—5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早最優秀的一項民間體育活動,在武林中獨樹一幟,久負盛名。
一部《少林寺》使得少林功夫家喻戶曉,而實際上少林武術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應詔出征,威武勇猛,屢立戰功,朝廷為嘉獎其忠烈,在少林寺山門前立旗旌表,遺石尚在,塔林亦有銘文可考。少林武術作為中國武林的正宗日益受到海內外的關注。
少林武術是少林寺僧眾弟子們在長期修禪、修道、健身和自衛的實踐中所創,它廣納中國各武術流派之精華,經過不斷發展、革新,最後形成了以講究實用為主、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的武術流派,以形式威猛、博大精深而飲譽天下。少林武術的起源年代可以追溯到北魏年間(公元386—5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早最優秀的一項民間體育活動,在武林中獨樹一幟,久負盛名。
一部《少林寺》使得少林功夫家喻戶曉,而實際上少林武術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應詔出征,威武勇猛,屢立戰功,朝廷為嘉獎其忠烈,在少林寺山門前立旗旌表,遺石尚在,塔林亦有銘文可考。少林武術作為中國武林的正宗日益受到海內外的關注。
五嶽-嵩山五嶽-嵩山
五嶽-嵩山五嶽-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