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打溜子

五峰打溜子

“五峰打溜子”又稱“圍鼓”。是土家族獨特的“鑼鼓樂”演奏形成,流行於五峰及西一帶。是五峰“鑼鼓樂”中最具表現力的一種,演奏者充分運用速度、音色、力度、板式結構的變化,將各種不同的曲牌有機地連綴成套,加以樂手精湛的演技,表現出各種生動的形象和情趣,極為民眾所喜聞樂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峰打溜子
  • 所屬地區湖北 · 宜昌 ·五峰自治縣
  • 遺產編號:Ⅱ-42
  •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基本介紹,表演形式,曲譜分類,演奏特點,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湖北 · 宜昌 ·五峰自治縣
文化遺產名稱:五峰打溜子
遺產編號:Ⅱ-42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五峰自治縣
遺產級別: 市

表演形式

“打溜子”樂班由五人組成,分別為鼓、鑼、勾鑼、雙鈸(分頭鈸、二鈸,亦稱上下手)。雙鈸音色別致,一高一低,一亮一啞,形成鮮明對比,可根據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以及敲擊鈸的不同部位而奏出多種音色。富有極強的模仿力,故很多曲牌以鳥獸動態而名,如“燕平翅”、“風點頭”、“鳳凰閃翅”、“龍虎鬥”、“龍擺尾”等,形象生動,情趣盎然。

曲譜分類

“打溜子”曲譜,有文譜、武譜之分,文譜用於紅、白喜事禮儀,武譜用於除用於喜事之外,還用於玩燈(舞獅、舞龍)等。縣歌舞團演出的《打起溜子迎稀客》曾獲文化部“蒲公英”比賽銀獎。

演奏特點

民間器樂“打溜子”是鑼鼓表演的一種形式,但它與其它地方的鑼鼓表演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用雙鈸,它們巧妙的配合,在一個拍子這內,頭鈸二鈸擊打不同的節奏,而且從不出錯。它以獨特的鑼鼓演奏形式,形式多樣,手法靈活和充分運用速度、音色、力度和節拍的變化,將各種不同的曲牌有機地連綴成套,加以樂手精湛的演技,使其表現出各種生動的形象和情趣。樂班為5人組成,樂器有鼓、鑼、馬鑼(有時也用勾鑼)、雙鈸(分頭鈸、二鈸,亦稱上下手)。雙鈸音色略有區別,一高一低,一亮一啞,形成對比,加上樂手的默契配合和嫻熟的演奏技巧,可發出短促而沉悶的“卜”音,亦可奏出鏗鏘悅耳的“七”音和富有動感的“可”音。雙鈸還可根據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節奏的緊密鬆弛以及敲擊鈸不同部位而奏出色彩繽紛的美妙音色,使其富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模仿力;雙鈸以模仿飛禽走獸居多,很多曲牌都以動物的動作而命名,如“燕平翅”、“鳳點頭”、“鳳凰展翅”、“龍虎鬥”、“龍擺尾”、“寒鴨戲水”、“鯉魚板籽”、“餓狗撲食”等等。打溜子節奏清新明快,節拍變化頻繁,樂曲多以一個節拍為基礎,間以多種節拍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樂曲段落的起承和板式變化常用1/4節拍轉換,其特點是流暢自如,具有趨動感和穩定性。掌鼓者為指揮,一般由年紀較大水平較高者擔任。掌鼓者鼓點變幻莫測,時而密不透風,如炒豆子一般乾淨利落,時而乾淨如一汪淨水,從不夾二裹三,似有神出鬼沒之感,鼓點子繁複優美,而他還要在打鼓的同時,在鼓上做出花樣提示下一個曲牌;勾鑼和鑼初看是陰一錘,陽一錘,但仔細聽去卻是正是它高明地避讓其它樂器,在鑼、鈸的空檔里,在節奏的夾縫中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