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鏡

五子登科鏡

五子登科”鏡流行於明清時期,共形狀各異,重量、厚薄不等。大的如篩盤,小的不及盈寸。從紋飾題意上來說,該語句最早的來源可能是取材於《三字經》,因上有“教五於,名俱揚”之句。後來則成為長輩教育孩子做官揚名的標準。“登科”是考試及第之意,也是封建社會鼓吹“學而優則仕”所要達到的目的。而民間傳說中的“五子登科”又別稱“五子高升”,指的是古時有一人,教育五個兒子均登科作了大官,由此得到“教子有方”的讚譽。後人便將此事化為口語,使之得以廣泛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子登科鏡
  • 外文名:Five sub-ka mirror
  • 來源:《三字經》
  • 時期:明清時期
  • 地址:大唐國際
明清時期的徽州,徽商的崛起,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教育文化日趨繁榮。在此之前,科舉制度的全面展開,已成為士人入仕為官的主要途徑,而明代更是將學校教育、科舉取士與銓選授官結合起來,使科舉入仕的思想深入人心,這種思想也就相應地反映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五子登科”鏡,就是很好的例證。由於鏡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照面飾容必不可缺的用具,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一些吉祥、喜慶用語大量的被運用到銅鏡的裝飾上,成為一種時尚。如“狀元及第”、“一品當朝”、“連中三元”等,這些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盼望。
目前,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對銅鏡有了新的認識,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