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五四有感
殘漏催人老,豈得負寸陰。
欲逐飛熊去,垂釣渭水濱。
華發偏因循,青春正革新。
枕流息俗念,耳淨聽松吟。
作品注釋
①殘漏:殘夜將盡時的滴漏。漏,漏壺,古代計時器。
②負:辜負。
③飛熊:姜太公的號。這裡用以指代姜太公。
④渭水:姜太公當年垂釣的地方。
⑤華發:白頭髮。這裡指代像作者自己這樣的老人。
⑥偏:偏重,傾向於。
⑦因循:因循守舊。
⑧革新:革新除舊。
⑨枕流:枕流漱石。典出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
⑩耳淨:洗乾淨耳朵,即洗耳。典出漢蔡邕《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
作品賞析
《五四有感》是著名外交家、當代詩詞名家厲聲教晚年於五四青年節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旨在勉勵青年人珍惜大好時光,積極進取。全詩表達了作者對青春的真誠讚美和對青年的愛護與期望,以及自己志在歸隱讓賢的情懷。
詩的首聯以殘夜將盡,所剩無幾的滴漏(古時計時工具)比喻作者餘生所剩不多的時間,感嘆年華老去,同時以怎么能辜負一點時間的反問句,一掃頹唐之氣,表現出積極向上的主旋律。自己是暮年之人尚且不敢浪費時間,意在勸喻青年人珍惜時間。
頷聯從眼前的現實轉向自己打算跟隨傳說中的姜太公(姜太公號飛熊,據史料記載是作者家族的先祖)垂釣於渭水之濱的浪漫想像。這裡使用了渭水求賢的典故。據傳,周文王是在渭水邊遇見的姜太公,而當時他正在垂釣,且用的是直鉤,不在乎是否得魚。後來文王載其回京,拜為國師。這裡表達了作者既希望有像先祖姜子牙那樣不求名利的風骨和氣節,又希望能夠像先祖那樣得遇明主施展抱負的微妙心理。作者巧妙用典,典故又涉及自己的先人,又添一層繼承先人遺志的含義,層次豐富,耐人尋味。
詩的頸聯對仗別致。作者自謙道,像自己這樣白髮蒼蒼的老人往往因循守舊,要革新除舊需要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既扣題又表達了作者不固步自封,勇於創新的人生態度。
詩的尾聯中,作者對自己的人生階段進行了定位,決心摒棄追名逐利的世俗之念,追求枕流漱石,且聽松間風聲的隱居生活。此處用了枕流漱石和洗耳的典故。枕流漱石,典出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說的是晉時孫楚少時想要隱居,對王濟說:“枕石漱流”,不小心說成了“漱石枕流”。王濟反問:“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楚說:“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洗耳,典出漢蔡邕《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說許由聽到堯讓位給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而臨水洗耳。後遂以“洗耳”、“許由洗耳”等表示以接觸塵俗之物為恥辱,心性曠達於物外等意境。
該詩充分地表達了作者自甘淡泊的歸隱情懷,以及要勇於讓賢,多給年輕人機會的思想。同時作者又著墨不多卻鮮明地表達了自己對青春的真誠讚美和對青年的愛護與期望。較之於一面戀棧不去,一面卻拖了後腿而不自知的紅塵中人,作者自覺讓賢、不被物慾羈絆的超然與曠達顯得難能可貴。
全詩渾厚大氣,對仗工整,用典精妙,立意新穎,是歸隱詩又不似歸隱詩,是勸喻詩又不似勸喻詩,灑脫飄逸,不落窠臼,堪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