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五噫歌
- 創作年代:東漢
- 作品出處:《後漢書·梁鴻傳》
- 文學體裁:樂府
- 作者:梁鴻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①,噫②!
顧覽帝京兮③,噫!
宮室崔嵬兮④,噫!
人之劬勞兮⑤,噫!
遼遼未央兮⑥,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②噫(yī):古代漢語中的嘆詞,表示悲憤或悲痛。
③顧覽:一作“顧瞻”,瞻望。帝京:東漢京城洛陽。
④宮室:帝王及豪門居住的宮殿。崔嵬(wéi):高大雄偉。
⑤人:一作“民”,百姓。劬(qú):勞苦。
⑥遼遼:漫長悠遠的樣子。未央:未盡,沒完沒了。
白話譯文
登上高高的北芒山,啊!
回頭把皇都城遙看,啊!
高大的宮殿多雄偉,啊!
都靠百姓的勞作苦,啊!
人民苦難無盡無邊,啊!
創作背景
漢章帝時,梁鴻路過京師洛陽,登北邙山遠望,看見華麗的宮殿,聯想到人民無窮盡的勞苦,觸景生情,便作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詩每句之後有個“噫”,故曰”五噫”。“北芒”是洛陽北面的一座山,漢朝以來王公貴族多葬於此。詩人登上此山,為噫吁之聲,不僅是登臨覽勝之嘆,而且有感於這裡埋葬的是王侯公卿的屍骨,但流灑的卻是勞動人民的血汗。“顧覽帝京兮,噫!”詩人再舉目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無疑是顯示帝京氣象的皇家宮苑。所謂“洛陽官闕當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樓”(張籍《洛陽行》),又不禁使詩人望而生噫。“宮室崔嵬兮,噫!”雕欄玉砌,何其巍峨輝煌!這三“噫”,更是詩人心有所思之嘆。“人之劬勞兮,噫!”為建造這些豪華宮殿苑囿,供皇家享用作樂,點綴昇平,人民卻擔負著多么沉重的賦稅徭役!他們疲於奔命,不堪其苦啊!這四“噫”,一語破的,切中要害,表現了對人民疾苦的同情。最後還補足一句,“遼遼未央兮,噫!”哪個王朝,哪位帝王,不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黎民百姓沉重的負擔,常年累月的勞苦,何時何日才能休止!這最後一“噫”,更意味深長,發人深省。
詩人登臨芒山,既不詠嘆帝王業績,也不抒發個人憂愁,卻以人民的疾苦為著眼點,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富麗堂皇的宮殿的背後,掩蓋著黎民百姓無盡的血汗。這不僅充滿了對人民深厚的同情,也表現了詩人對歷史規律的樸素、朦朧的認識。這樣的主題,在文人詩作中實不多見。這正是這首短詩具有高度思想價值之所在。
該詩言簡意賅,警策動人。詩的前三句實寫登山所見,是為鋪墊。後兩句,筆鋒一轉寫登臨所感,發抒議論,這是詩的主體。即透過“宮室崔嵬”這一表面現象揭示出歷史深層本質的東西,把歷史的真實內涵凝縮在兩句質樸警拔的詩句之中。最後兩句語約意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全篇靈動生輝.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概括力。
在詩歌形式上,《五噫歌》基本上屬於騷體詩,但它一句一詠嘆,又別具一格,顯見民間歌謠的影響。詩雖然還沒有脫盡楚辭體痕跡,但不是死板的模仿,而能融化舊體,創意創調,詩句齊整,音節諧美,表現出詩歌向新的方向發展的趨勢。
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學者張玉轂《古詩賞析》: “無窮悲痛,全在五個 ‘噫’字托出,真是創體。”
作者簡介
梁鴻(生卒年不詳),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陵西成陽市北)人,東漢隱士。家貧,曾受業於太學,博通群籍。家貧好學,崇尚氣節。後歸鄉里,娶同縣孟光為妻,隱居於霸陵山(在今陝西西安附近)中,以耕織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