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台縣第一中學
- 創辦時間:1952年九月
- 所屬地區:山西省五台縣
- 類別:縣直重點高級中學
- 學校屬性:山西省非首批重點中學
- 主要獎項:山西省文明學校
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
山西省綠色學校”
山西省依法制校示範校 - 現任校長:王鵬飛
- 位置:山西省五台縣西龍泉龍泉山腳下
簡介,成績,管理,年表,歷任班主任和教師,
簡介
五台中學於1952年九月成立,位於山西省五台縣西龍泉龍泉山腳下。校址在縣城文廟。屬山西省非首批重點中學,縣直重點高級中學。現任校長王鵬飛。2007年以來所獲榮譽有“山西省文明學校”、“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山西省綠色學校”、“ 山西省依法制校示範校”等等。
成績
2006年高考獲取二本以上達線人數175名,2007年,五台中學再創佳績,保持了這一歷史最好水平。6月25日,山西省2007年高考成績揭曉,五台中學二本以上達線數為175,在忻州市40餘所高中學校中名列第七。其中,600分以上學生數占全縣該分數段總人數的71%;應屆畢業生達線數占到全縣應屆生達線總數的83%,較2005年應屆生達線情況,增89%;音、體、美等報考科類的考生文化課達二本線者30人,占該類考生人數的42%。
管理
自2000年以來,五台縣初、高中教師走出學校受聘於省市重點中學的約有40餘名,他們中不乏有佼佼者與“頂樑柱”。而每年又有500餘名初高中學生因學習成績優秀或家庭經濟條件較好而選擇離開五台縣,而坐進了省、市名校的教室,生源的匱乏造成了每年中考後較市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無奈降分40分以上才能“吃飽” 的現狀。為了扭轉這種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五台中學校長王鵬飛帶領全體教職員工從2007年起就把戰略眼光放在了可持續發展上,攜手走出了“三大步”。
一、用科學發展觀打造管理體系。
學校始終堅持了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辦學方針;牢固確立了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精心打造平安校園、營造書香校園、構建和諧校園、爭創名優校園;全面實現領導到位、教師入格、管理上路、質量達標;以此達到制度促動、責任推動、激勵啟動的目的。決心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分發展,讓每一位教師都施展才華,讓每一位家長都收穫希望。
二、用激勵機制啟動教師積極性。
在不搞“一枝獨秀”、追求“滿園春色”的基礎上,將教師全部推向“風險崗位”加大常規考核。
一是拉大了基本津貼與浮動津貼的差距,實行“末位淘汰制”。
二是提高了班主任津貼,強化過程管理,實行“末位警戒制”。
三是推行了以師帶師,名優教師均衡配置,實行教師“遞進輪換制”。硬性要求教師“算底分、比增長、求落實、重效果”。
目的是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師德水平、業務能力、責任意識,提高升學質量,培養和造就一批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三、用模式化教學推動教研教改。學校以聽課評課為槓桿,加大了校本研訓力度,將先進的教育模式具體實施在教學上,科學構建了問題、檢索、精講、精練、測試的“五環教學法”。 憑藉多媒體手段,積極試行分塊備課、集體評議、個人修改、注重反思的“四聯學案制”。 積極探索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促進教法研究,落實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並根據學生入學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成績,要求學生找準目標、分設台階、立足當前、志在長遠。培養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學、瘋狂地學。以此激活師生間的靈性、悟性、感性。
新理念決定新思路,新思路決定新出路。“三步走” 發展戰略確實讓五台中學走出了一片艷陽天,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為五台中學摘取了“山西省文明學校”、“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山西省綠色學校”、“ 山西省依法制校示範校”的桂冠,讓五台中學一步步躋身強校行列。
年表
1952年盧啟元任黨支書記兼教導主任,副校長鄭惠述主持行政工作,總務主任為楊澤清。縣長馬立任五台中學名譽校長,同年招收五個國中班,學生250人。
1953年招收一個國中班,同年開設英語課。1954年招收一個國中班,1954年夏校田徑隊參加區運會,獲得女子手榴彈和女子體操兩項冠軍。
1955年,招收9-12四個國中班,從定襄河口邊中學轉回一個五台籍學生二年級國中班,為五台中學8班。同年1-5班畢業。
1956年招收13-19七個國中班,同年6班學生畢業,李倫白出任校長。
1957年招收20-23四個國中班,19班劃分到13-18班,同年7-8班畢業。郝泰峰、白雪如、劉裕如、會計閻升三、校醫樊躍成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1958年招收24-29六個國中班,四個班學制為三年,兩個班學制為二年,招兩個高中班1-2班,9-12國中班畢業,鄭玉金任團支書記。中秋,全校學生開赴50里外的窯頭大煉鋼鐵三個月。
1959年東冶中學轉回三個國中班,排行30-32班,招收33-38六個國中班,3-5三個高中班,13-19七個國中班畢業,全校自力更生建起“火車皮”教室14個,同年參加西雷水庫合攏大會戰。
1960年春招39班一個國中班,秋招40-42三個國中班,招收6-7兩個高中班,20-23四個國中班畢業,韓正堂由茶爐工轉數理化老師出師全國文都群英會,受劉少奇主席接見,學校開辦機械 廠、木工廠。全校師生到溝南、觀上、西村開荒種菜,種地百餘畝,收菜五萬斤。
1961年招44-45兩個國中班,8班一個高中班。同年27-32六個班畢業,高中1-2班畢業,考入大專院校31人,大量留級,專辦43班為留級班。
1962年招46-48三個國中班,9班一個高中班,33-38國中班畢業,高3-5三個班畢業,考入大專院校12人,其中高四班馬先成考入西工大,田金城考入北京礦院,從此五台中學學生開始進入全國重點院校。
1963年招49-52三個國中班,10班一個高中班,39-42國中班畢業,高6-7三個班畢業,考入大專院校20人。
1964年招53-56四個國中班,11班一個高中班,43-45國中班畢業,高8班畢業,考入大專院校38人,升學率為60%,王培堂考入南開大學,劉四錄、白留香考入西安交大。四清運動清退劉桐回村,張式良戴反革命富農分子開除工職。
1965年招57-60四個國中班,12班一個高中班,46-48國中班畢業,高9班畢業,考入大專院校42人,升學率為80%.
1967年成立革委會,劉春良任主任。成立各種造反組織,李倫白被斗。
1968年6月49-52國中班畢業,高10班畢業回鄉,未發畢業證。11月招61-68八個國中班,12月53-60八個國中班畢業,高11-12班畢業回鄉,未發畢業證。
1969年未招生,也沒畢業生,清理階級隊伍,鄭惠述、白仰之被斗。
1970年冬季招生,沒入學,第二年入學。
1971年停招國中班,招高中班10個,稱排。招師訓班一個(長期),短期師訓班一個,衛生班一個,文藝班一個,學半年畢業。61-68國中班畢業,未發畢業證。第一屆田徑運動會召開。
1972年校址搬龍泉現校址,招高11班,由完全中學轉高級中學。張桂林作黨支書記。
1973年招12-17六個高中班,高1-10班畢業,未發畢業證。智志鈞任革委主任。
1974年招18-21六個高中班,高11班畢業,未發畢業證。
1975年招22-26五個高中班,高12-17班畢業,開始發畢業證。
1976年招27-31五個高中班,高18-21班畢業。於明溪為黨支負責人。
1977年韓生文任校長兼書記,閻獻忠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秋,學校列為省非首批重點中學,在全縣範圍內招兩個重點班,夏秋之際,伙房倒塌,重建,新建8個大教室,招收32-36五個高中班。
1978年招收37-42六個高中班,以後每年招收和畢業均是六個班,當年輸送大專生17人,其中補班趙世平考取上海交大。於明溪任工會主席。
1979年當年輸送大專生18人.建家屬宿舍10間。
1980年當年輸送大專生18人。辦校辦農場。
1981年當年輸送大專生31人。
1982年當年輸送大專生34人。由二年制改為三年制,發展到18個教學班。開始招收插班生或補習生。建行政房,實驗室43間。
1984年,白存貴任校長,崔自興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及工會主席,王俊業任副校長。由於學制變動1984年無畢業生。校田徑隊參加區運會,女子獲團體第三名。趙小茹獲女子鉛球、鐵餅第一名,智廣獲男子3000米、5000米第一名。
1985年當年輸送大專生52人,其中66班趙金海考取南開大學,高素文考取人民大學。建三層教學樓、12間家屬宿舍。校田徑隊參加區運會,趙小茹獲女子鉛球第一名,崔秀河獲男子跳高第一名,智廣獲男子3000米、5000米第一名。
1986年當年輸送大專生73人,張玉良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周士堂任教導主任,白存貴任書記兼校長,周根深任工會主席。張建良評為區教學能手。校田徑隊參加區運會,趙小茹獲女子鉛球第一名,劉鵬獲男子三級跳運第一名。
1987年當年輸送大專生84人,鋪學校門口油路200米,學生灶實行分灶承包。
1988年當年輸送大專生89人,辦起第二食堂。
1989年當年輸送大專生92人,其中88班閻宇暾考取山東大學。修補圍牆。學校被評為忻州地區教育戰線先進單位,王中一、周根深評為區教學能手。
1990年當年輸送大專生93人,新生開始軍訓。校田徑隊參加區運會,白俊清獲男子400米第一名。
1991年當年輸送大專生100人,其中97班劉晉偉考取北京大學。全校師生宿舍安裝曖氣,張玉良任校長,白文清任副校長,劉俊良任副書記,周根深任教導主任,郭俊秀任總務主任。
1992年招121-126班,其中126班班主任為鄭仁義,新建宿舍33間,學校舉行40周年校慶。
歷任班主任和教師
原1班 劉嘉珍 張啟勝
2班 陸素英 鄭義新
3班 胡增萬 王潤祥
4班 張啟勝
5班 智志強
6班 張啟勝 徐培明
7班 劉芝鋒
8班 徐樹成
9班 張啟勝
10班 趙同旺
11班 徐樹成
12班 張啟勝
72年1班 張年科
2班 韓益偉
3班 余錦昌
4班 曲林芳
5班 胡積善
6班 牛玉秋
7班 胡兆德
8班 閻獻忠
9班 李躍明
10班 丁任珠
11班 王銀池
73年12班 胡兆德
13班 王秀昌
14班 張敬之
15班 胡積善
16班 王銀池
17班 劉建華
74年18班 康俊芳
19班 崔自新
20班 楊水源
21班 胡兆德
75年22班 王秀昌
23班 楊存年
24班 周培信
25班 閻正良
26班 張敬之
76年27班 楊水源
28班 崔自新
29班 王銀池
30班 閻正良
31班 康俊芳
77年32班 楊存年 何貴良
33班 王倫秀
34班 楊正奇
35班 胡積善 張俊喜
36班 胡兆德 楊存年
78年37班 胡兆德 張玉良
38班 李郁文
39班 王中一
40班 高愛文 胡昌義
41班 梁山寶
42班 郭雲開
79年43班 楊存年
44班 張建良 李郁文
45班 卜素宏 崔正興
46班 馬瑞恩
47班 閻富槐
48班 戎清槐
80年49班 張建良
50班 韓俊哲
51班 張玉良
52班 胡兆德
53班 胡昌義
54班 郭雲開
81年55班 李郁文
56班 孫芝清
57班 陳鵬瑞
58班 鄭仁義
59班
60班 胡兆德
82年61班 楊存年
62班 周士堂 王六章
63班 孫貴林 周根生
64班 陳鵬瑞 馬瑞恩
65班 高占平
66班 胡昌義
83年67班 王六章 王潤平
68班 鄭仁義
69班 張建良
70班 閻俊林 白俊田 孫貴林
71班 韓俊哲 何貴良
72班 張隆文
84年73班 王三國 楊存年
74班 閻正良 師清亮
75班 郎文芳 李雲林
76班 邊明山 王潤平
77班 張建良
78班 陳新林
85年79班 楊俊國 張順喜
80班 胡昌義
81班 鄭先和
82班 楊福寶
83班 周池榮 楊存年
84班 王鵬飛 徐華江
86年85班 王鴻飛 閻富槐
86班 鄭俊峰 戎秀堂
87班 安八奇
88班 王六章
89班 楊福寶
90班 張福和
87年91班 張建良
92班 師清良
93班 周池榮
94班 張媚林 何貴良
95班 張書文
96班 張固華 陳新林
88年97班 鄭存在
98班 張福和
99班 徐華江
100班 張芝英
101班 鄭先和
102班 張貴興 王會明
89年103班 閻富槐
104班 張順西 馬瑞恩
105班 王榮亮 徐宏斌
106班 楊福寶
107班 王六章 李郁文
108班 安八奇
90年109班 白素忠
110班 羅星平
111班 白雪如
112班 陝中林
113班 周池榮 趙宏升
114班 胡昌義 李志勇 白國榮
91年115班 韓中堂 張天拴
116班 高鈞
117班 鄭存在 姚變蟬
118班 閻建平
119班 徐華江
120班 鄭先和 劉青山
92年121班 韓中堂 胡志文
122班 徐宏斌
123班 楊福寶
124班 張福和
125班 殷健康
126班 鄭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