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律》,佛教律典。南朝宋佛陀什與竺道生等共譯。三十卷。是印度上座部系統化地部(音譯“彌沙塞部”)所傳的戒律,因由五部分組成,故名。其中規定比丘戒二百五十一條,比丘尼戒三百七十條。據該書後記及《高僧法顯傳》載,法顯於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求得此律梵本,東晉義熙九年(413)回國,未及翻譯而歿。南朝宋景平二年(424)罽賓化地部沙門佛陀什應竺道生等人之請,與于闐沙門智勝共同譯出。據近人研究,此律與南傳巴利文律藏在內容上十分接近。本書見載於歷代大藏經。
《五分律》,佛教律典。南朝宋佛陀什與竺道生等共譯。三十卷。是印度上座部系統化地部(音譯“彌沙塞部”)所傳的戒律,因由五部分組成,故名。其中規定比丘戒二...
(流派)Mahīśāsakāh!,律部之名。譯曰化地。就宗計而義翻為不著有無觀。優婆鞠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稱為彌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華夏...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是竺道生創作的宗教哲學類書籍。......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是竺道生創作的宗教哲學類書籍。書名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作者 竺...
屬於薩婆多部(有部)的《十誦律》六十一卷、曇無德部的《四分律》六十卷、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四十卷、彌沙塞部的《五分律》三十卷,總稱四律。另《...
<大藏經>文獻一卷。梁·釋明徽撰。收在《卍正藏》第十九冊。內容系依佛陀什譯《彌沙塞五分律》及《彌沙塞五分比丘戒本》,而羅列八波羅夷法、十七僧伽婆屍沙...
佛教典集《四分律》、《十誦律》、《五分律》、《摩訶僧祇律》、《梵網經》等詳細的闡述了大乘佛教中觀派佛教戒律。但因年代、歷史、所使用語言的不同等...
據《佛本行集經》卷十一、《大智度論》卷三、《五分律》卷三等的記載,為釋迦牟尼的堂弟。釋迦成道回鄉時跟從出家。25歲起侍從釋迦25年。曾勸請釋迦接納婦女...
《五分律》卷十八載:“波羅提木叉者,以此戒防護諸根,增長善法,於諸善法最為初門故,名為波羅提木叉。複次數此戒法、分別名句,總名為波羅提木叉。”此中,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