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指 西漢 張湯、杜周、蕭望之、馮奉世、史丹。《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李善 註:“公,御史大夫、將軍通稱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公
- 人物:張湯、杜周、蕭望之、馮奉世等
- 拼音:wǔ gōng
- 釋義:五個達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稱
- 出處:《文選·班固〈西都賦〉》
五公指 西漢 張湯、杜周、蕭望之、馮奉世、史丹。《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李善 註:“公,御史大夫、將軍通稱也。
五公指 西漢 張湯、杜周、蕭望之、馮奉世、史丹。《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李善 注:“公,御史大夫、將軍通稱也。...
五代、北宋以來的《轉天圖》或《五公經》,由天台山志公、化公、朗公、唐公、寶公五公菩薩共撰轉天圖經“翻為長短句,歌三十六首”,“論下元甲子,未來之...
前秦“五公之亂”365年和367-368年發生的“五公之亂”,是前秦帝國遭遇到的第二次生存危機(第一次是桓溫北伐),它實際上是兩次叛亂,第一次“一公”,第二次...
五公祠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為一組古建築群的統稱,它由觀稼堂、學圃堂、東齋組成,並和蘇公祠 、兩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軒、遊仙洞先進連成...
五公站位於河北省饒陽縣五公鎮,隸屬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鐵路分局管轄,現為四等站,建於1996年。...
五公鎮位於饒陽縣城南12公里處,北距京津均240公里,東臨秦、唐、滄開發區,西距省會石家莊110公里,京九鐵路貫穿全境,距大廣高速出口僅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五公...
五公村位於河北省衡水市五公鎮。地處東經117.74°,北緯38.24°,距饒陽縣人民政府駐地南偏西12.5公里,村莊面積1000畝,現有人口3829人,耕地3400畝。該村地貌...
五公祠位於海口市區。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於紹聖四年(1097)被貶來瓊,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內)留存遺蹟以來,宋、元、明、清及民國曆朝不斷在其周圍增建、重修...
《五公經》是一部紀錄電影。...... 《五公經》亦稱《轉天圖》,自五代北宋以來民間流傳的一本預言書,相傳為天台山志公、化公、朗公、唐公、寶公五公菩薩所...
五公山別名:牛頭山。位於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南埔村東南,以山上有崖刻“五公山”三大字而名。...
河北省饒陽縣五公中學建校之初為縣級重點中學,也是地區重點國中之一。始建於1955年,1958年被命名為“饒陽縣第二初級中學”,1968年更名為“饒陽縣五公中學”,...
江千五公系,即世界江肇元千五公家族,是海內外江肇元千五公全體後裔的總稱。海內外江千五公系發祥於福建漳州南靖縣新安里葛布大溪村寨上,先人居住的樓寨稱為“...
《樟樹鎮五公寺》是元代詩人何中所作詩詞之一。...... 《樟樹鎮五公寺》是元代詩人何中所作詩詞之一。作品名稱 樟樹鎮五公寺 創作年代 元代 文學體裁 詩詞 ...
《五公山人集》是2011年3月1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余佑。...... 《五公山人集》十六卷,明王余佑撰,清李興祖編。余佑或作余佑,字申之,...
跋五公尺牘是清代吳汝綸寫的散文。...... 跋五公尺牘作品簡析 編輯 所謂“五公”,都是當時聲名顯赫的大臣,這篇書信跋言對他們每個人都作了評贊。雖然多是頌...
“豐山萬五公”是朱熹的11代子孫。原籍“福建汀洲寧化縣石壁村,為朱氏源流豐順朱氏肇基祖。...
五公仙國家石漠公園,位於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辦事處與小水鎮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2°46′10″~112°47′12″,北緯26°18′37″~26°20′15″,包括以五...
《王五公太極連環刀法中國古佚劍法》是2008年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豪。本書介紹了王五公太極連環刀法的刀式、歌訣、連環刀母、行刀母八法、六...
市蔡甸區侏儒鎮五公國小氣派的校門,漂亮的塑膠操場,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勞技室、音樂舞蹈室、美術室、多功能教室配備齊全,學生微機室、教師電子備課室和校園...
平行公設(parallel postulate),也稱為平行公理、歐幾里得第五公設,因是《幾何原本》五條公設的第五條而得名。這是歐幾里得幾何一條與眾不同的公理,比前四條...
王余佑,字申之,一字介祺,號五公山人,卒後門人私諡文節,世稱文節先生。明末清初人,生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卒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享年七十歲。其先世...
蘇公祠位於海南海口瓊山區五公祠東側,是為紀念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而修建的。這裡有蘇軾留下的雙泉、洞酌亭的遺蹟。...
公祠:指過去由社會公眾或某個階層為共同祭祀而修建的房屋。我國現有的公祠很多,如蘇公祠、張公祠、韓公祠等---。都是為祭祀某個名人而修建的。...
耿長鎖,男,漢族,出生於1900年1月,河北人。他通過把個體農戶組織起來,領導饒陽縣五公村農業生產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為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使廣大農民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