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白釉瓷執壺是五代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代白釉瓷執壺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五代
- 類別:瓷器
五代白釉瓷執壺是五代時期的文物。
五代定窯白瓷執壺,五代(唐光化三年)定窯白瓷執壺,該器物長頸,口微撇,圓肩有弦紋數道,腹呈橢圓球形,無圈足,底無釉露胎,嘴長略彎曲,流管為六棱形,把手起於肩頸處,折曲而下,搭致腹部。文物介紹 釉色呈乳白,胎骨細密堅硬。相關資料 定窯是唐宋時期的著名瓷窯,以燒造精美的白釉瓷器聞名於世。據...
定窯白釉執壺是五代的一件瓷器作品,此作品高6.8cm,口徑3.6cm,足徑3.8cm。壺斂口,鼓腹,圈足。肩部一側置一小短流,相對一側置曲柄。通體內外施白釉,釉面均勻,釉質瑩潤柔和。執壺又稱注子、注壺。據唐李匡義《資暇集》“注子便提”條云:“元和初,酌酒猶用樽杓……居無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罌...
定窯白瓷執壺 五代(唐光化三年)定窯白瓷執壺是五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15.4,口徑4.9,底徑5.5 長頸,口微撇,圓肩有弦紋數道,腹呈橢圓球形,無圈足,底無釉露胎,嘴長略彎曲,流管為六棱形,把手起於肩頸處,折曲而下,搭致腹部。釉色呈乳白,胎骨細密堅硬。
白釉執壺 白釉執壺 五代(907年—960年) 開封 White Glazed Handled Ewer Five Dynasties(907–960 A.D.)Kaifeng 藏品介紹 白釉執壺 五代(907年—960年) 開封 White GlazedHandledEwerFive Dynasties(907–960 A.D.)Kaifeng
執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其後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現在,還有宋代青白瓷的執壺流傳下來。明代青花執壺,採用了金銀器執壺造型的優點,安定、秀美而靈活。因為瓷的質料和青花繪畫的關係,青花執壺顯得...
中文名稱: 白瓷執壺 英文名稱: White porcelain ewer 收藏地: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類型 質地類型: 瓷器 功用類型: 酒具 文物簡介 白瓷執壺1991年出土於陝西省長安縣南里王村的一座唐代墓, 高18厘米,侈口長頸,短流,三股曲柄,肩部豐滿,腹高而直,圈足。該壺器形渾圓飽滿,胎質緻密,除足部外均施白釉,...
景德鎮五代古窯址出土的白瓷多見花口或唇口淺腹的碗、盤、碟及長頸喇叭口圓腹或瓜棱的執壺等殘器,另有水盂、三腳香爐、鋸齒口沿類缽、大缽、扁壺、蓋盒等器型,其中一類為支釘疊燒法燒成,另一類為一匣一器的仰燒法燒成。匣缽裝燒的白瓷品種多為盤、碗,普遍胎質潔白堅緻,釉色純淨潤澤,有的顯乳...
金代,白釉瓷執壺,1992年5月5日市區人民中路石油公司家屬院出土。白釉瓷執壺,高22.7厘米,口徑6.7厘米,腹徑12.6厘米,底徑7.0厘米。白釉執壺:喇叭形口,細長頸,弧腹呈瓜棱形,寬頻形把手,上置一橋形系,細長流,矮圈足。通體施白釉,釉層細膩有光澤,開片。該造型端莊整潔,雅致秀韻,釉色瑩潤,有一...
邢窯白瓷歷史悠久,又稱“中國白”,是中國最早的白瓷窯址。唐代七大名窯之一,有中華白瓷鼻祖美譽的邢窯。邢窯創燒於北朝晚期,經過隋朝的飛速發展,到唐朝已達到鼎盛階段,衰落於唐末五代時期,成為我國早期生產白瓷的中心。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其精美的細白瓷作為貢品入主宮廷,還遠銷海內外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唐白瓷執壺 唐白瓷執壺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南方地區未發觀唐代白瓷窯址。唐代廣州亦曾產白瓷。唐代對白瓷的白度要求很高,因此在部分較租的瓷眙上,先施化妝土,以增加燒成後的白度。到中、晚唐,已多數採用高質量的坯料,因而減少或不用化妝土加工瓷胎,其精品已達體薄釉潤,光潔純淨地步。五代時期,白瓷生產仍以北方為主,唐代窯場大多繼續燒造,其中...
唐白釉瓷執壺 此展品為唐代的陶瓷器,造型美觀大方,胎質堅硬,釉質潔白。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18.0 口徑8.5 底徑7.5 收藏:鄭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鄭州熱電廠採集,該壺為侈沿,圓唇,短頸,前有短流,後有條形鋬,平底,通體白色釉。造型美觀大方,胎質堅硬,釉質潔白。
唐邢窯白瓷執壺 唐邢窯白瓷執壺是唐代邢窯燒制的瓷器,現存於世。【簡介】:邢窯白瓷在唐代與越窯產的青瓷同時著稱於世,代表了唐代瓷器生產的兩大主流。此壺線條流暢,造型優美,胎質堅硬,釉色潔白瑩透,通體素淨,有 "美銀類雪"的美譽。
此展品為唐代的陶瓷器,整體造型深受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的影響,中西合璧。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基本信息 數據:高31.2厘米,腹徑15厘米 來源:1965年太原市石莊頭出土 收藏:山西博物院 文物介紹 荷葉形口,束頸,卵腹,高圈足。壺身一側貼附荷葉莖桿,另一側為長柄,柄與壺口相接處堆塑一人首。通體白釉。整體造型...
此展品為南宋時期的瓷器 盤口,直頸,圓肩,鼓腹,頻寬執把,圈足。腹部飾弦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遺存。沉跡在海底,珊瑚蟲分泌出白的石灰質骨骼,並群集相互粘在一起呈樹枝狀吸附壺身上形成珊瑚石膠狀塊。基本信息:口徑11.3、足徑7.8、高19.3厘米 盤口,直頸,圓肩,鼓腹,頻寬執把,圈足。腹部飾弦...
壺分為上蓋、下壺兩部分,上蓋較小為圓形,蓋紐為寶珠狀;壺為盤口,口沿無釉,細頸,垂腹,形成修長的壺身和豐滿的壺腹;流起立而彎曲,與壺口同高;壺柄為耳廓形狀,流與柄根部均有裝飾起固定之用;圈足露胎,底施白釉,多黑色、藍色雜點,無款識。全器滿施霽藍釉,釉色勻淨,顏色雅致。 執壺為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