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李成晴巒蕭寺圖》是五代宋初畫家李成創作的一幅絹本淡設色畫,現收藏於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代李成晴巒蕭寺圖
- 畫作類型:淡設色畫
- 材質:絹本
- 規格:縱111.4厘米,橫56厘米
- 創作年代:五代宋初
- 作者:李成
- 現收藏地: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畫作內容,作品賞析,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本幅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築以水榭、茅屋、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雖非平遠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畫風特色。估計此圖當完成於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傳派的作品。宋《宣和畫譜》中著錄有《雪霽江行圖》不知是否即此圖。
此畫面上半部二座高峰重疊,左右山峰低小淡遠,當中一座樓閣突出,蕭寺下及右三、四座小山岡, 皆有樹生其上,畫的最下處是從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橋架其上,山腳下有亭館數間,人群來往。用筆堅實有力,畫山上亭館及樓塔之類,皆仰畫飛檐,勾勒而形極層迭,皴擦甚少而骨幹自堅,都有李成畫的特點。畫原為明末清初梁清標舊藏,一時尚難確定,但卻是北宋李成畫風。
作品賞析
《晴巒蕭寺圖》是北宋李成所作。
此圖高峰聳立於畫面中心,下藏深溝巨壑,山間瀑布飛流直下,蕭寺亭台隱現於山間倔曲如爪的寒林之中。構圖氣勢雄偉,用筆蒼勁嫻熟,皴法居多,渲染較少。亭台樓閣利用界尺畫成,工整嚴謹,細緻穩健。
圖中上半部兩座高峰重疊,左右山峰低小淡遠,當中一座樓閣突出,蕭寺下及寺右邊三四座小山岡,皆有樹生其上,畫的最下處是從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橋架其上,山腳下有亭館數間,人群來往。
前景突兀巨石,一邊平緩,一邊峭拔。陡峭面作細筆皴擦,產生一種體積感和重量感,用筆堅實有力,畫山亭館及樓塔之類皆仰畫飛檐,勾勒而形極層疊,皴擦甚少而骨幹自堅,都有李成畫的特點。
畫原為明末清初梁清標舊藏,一時尚難確定年代,但屬北宋李成畫風無疑。
作品評價
作品成功地表現了煙靄霏霧和風雨明晦的氣候變化中自然山水之靈秀,具有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的特點。
《晴巒蕭寺圖》成功地表現了自然山水的靈秀之氣和雄偉氣象,是傳統山水畫中的傑作。
作者簡介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畫家。字鹹熙。原籍長安(今陝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昌樂),故又稱李成為李營丘。
他博學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詩酒書畫,後醉死陳州(今河南淮陽)客舍。
擅山水,師承荊浩、關仝,並加以發展,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多作平遠寒林,畫法簡練,筆勢鋒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好像捲動的雲,後人稱這種表現技法為“捲雲皴”。
他和關仝、范寬形成為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學他畫法的較多。
今有《讀碑窠石圖》(圖中人物為王曉所畫)、《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