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定窯“官”字款白釉執壺,高 15.9、口徑 5.5、底徑 6.3 厘米,1964 年從古董商李徵山處徵集。青州博物館藏。
侈口,圓唇,直頸,折肩,球形腹,壺嘴為六棱形,長而彎曲,把手為扁帶狀,頸部飾凸弦紋一周,肩部飾 3 周凹弦紋,平底略內凹,通體施白釉,釉色白而微微泛青,光亮,均勻 ,底部無釉,陰刻行書“官”字,胎質白,堅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代定窯“官”字款白釉執壺
- 館藏地點:青州博物館
- 所屬年代:五代
- 類別:瓷器
五代定窯“官”字款白釉執壺,高 15.9、口徑 5.5、底徑 6.3 厘米,1964 年從古董商李徵山處徵集。青州博物館藏。
侈口,圓唇,直頸,折肩,球形腹,壺嘴為六棱形,長而彎曲,把手為扁帶狀,頸部飾凸弦紋一周,肩部飾 3 周凹弦紋,平底略內凹,通體施白釉,釉色白而微微泛青,光亮,均勻 ,底部無釉,陰刻行書“官”字,胎質白,堅細。
五代定窯“官”字款白釉執壺,高 15.9、口徑 5.5、底徑 6.3 厘米,1964 年從古董商李徵山處徵集。青州博物館藏。侈口,圓唇,直頸,折肩,球形腹,壺嘴為六棱形,長而彎曲,把手為扁帶狀,頸部飾凸弦紋一周,肩部飾 ...
定窯白釉執壺是五代的一件瓷器作品,此作品高6.8cm,口徑3.6cm,足徑3.8cm。壺斂口,鼓腹,圈足。肩部一側置一小短流,相對一側置曲柄。通體內外施白釉,釉面均勻,釉質瑩潤柔和。執壺又稱注子、注壺。據唐李匡義《資暇集》“注子便提”條云:“元和初,酌酒猶用樽杓……居無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罌...
五代定窯白瓷執壺,五代(唐光化三年)定窯白瓷執壺,該器物長頸,口微撇,圓肩有弦紋數道,腹呈橢圓球形,無圈足,底無釉露胎,嘴長略彎曲,流管為六棱形,把手起於肩頸處,折曲而下,搭致腹部。文物介紹 釉色呈乳白,胎骨細密堅硬。相關資料 定窯是唐宋時期的著名瓷窯,以燒造精美的白釉瓷器聞名於世。據...
定窯白瓷執壺 五代(唐光化三年)定窯白瓷執壺是五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15.4,口徑4.9,底徑5.5 長頸,口微撇,圓肩有弦紋數道,腹呈橢圓球形,無圈足,底無釉露胎,嘴長略彎曲,流管為六棱形,把手起於肩頸處,折曲而下,搭致腹部。釉色呈乳白,胎骨細密堅硬。
定窯執壺 定窯執壺,唐末五代文物,長頸,口微撇,園肩有弦紋數道,腹呈橢園球形,無圈足,底無釉露胎,嘴長略彎曲,流管為六棱形,把手起於肩,頸處折曲而下,搭至腹部.釉呈乳白色,胎骨細密堅硬。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晚唐至五代時期胎土質地比前期更細,胎壁薄而輕巧,釉質細潔,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等接觸面外,均施滿釉。歷史傳承 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定窯還有一種帶有"官"或"新官"款字的精白瓷,其基本特徵是:胎薄輕巧,質地細潔,呈純白色;釉面滋潤,釉為乳白色或白中泛青色,除底足外,均施滿釉。一般講,"官"...
定窯白瓷的馳名始於北宋,而定窯白瓷的燒造則始於唐代。定窯窯址位於河北曲陽澗磁村。唐代的定窯白瓷具有與邢窯白瓷相似的特徵,器形有碗、盤、托盤、注壺、盆、三足爐和玩具等。造型與五代時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豐肩,平底,底加圓餅狀實足,有的為玉璧底。唐代定窯白瓷大多與當時邢窯白瓷相似,...
晚唐、五代墓中多次發現帶有“官”字款的白瓷,其中多數應屬河北曲陽窯及遼白瓷。五代窯址 景德鎮五代窯址是南方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白瓷產地。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陽的定窯為代表。山西介休、盂縣、平定和陽城窯也都生產白瓷,四川彭縣窯的仿定窯瓷,曾有人誤認為唐大邑窯。此外,河南地區某些瓷窯也在燒制白地黑花器的...
晚唐、五代墓中多次發現帶有“官”字款的白瓷,其中多數應屬河北曲陽窯及遼白瓷。五代窯址 景德鎮五代窯址是南方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白瓷產地。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陽的定窯為代表。山西介休、盂縣、平定和陽城窯也都生產白瓷,四川彭縣窯的仿定窯瓷,曾有人誤認為唐大邑窯。此外,河南地區某些瓷窯也在燒制白地黑花器的...
邢窯是鎂釉,高溫下黏度大,釉面易光滑平整,光澤度好,但釉色有乳濁感,不透明,釉色穩定,多呈白色或白中泛青的色調。這就使乳濁釉對胎體有良好的遮蓋性,器物施釉到底,質優者足心也施釉。而當時的定窯產品釉料配置不穩定,就釉而言也分粗細兩種,都不夠光潔,光澤度差。器型 邢窯白釉碗 有盤、碗、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