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因培

亓因培

亓因培(1861—1953),字養齋,號荇蓀,山東萊蕪人。曾任博山縣縣長、萊蕪縣民主政府參議員。

他16歲開始教書,曾任教於山東省立第六中學(在菏澤縣)。期間,加入了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1919年秋,他被選為非常國會護法議員,旋赴廣州參加護法鬥爭,任國會議員。他曾在《聲討陳炯明宣言書》上籤名,1921年秋密返原籍。1940年,在山東省第一次各屆人民代表聯合大會上,他被造為出席國大代表會的代表。在這次大會上成立了山東省臨時參議,被選為參議員。同年2月,被造為山東省憲政促進會會長。爾後,一直居家,於1953年病逝。

基本介紹

  • 本名:亓因培
  • 字號:字:養齋
    號:荇蓀
  • 所處時代: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中葉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山東萊蕪
  • 出生時間:1861年
  • 去世時間:1953年
人物生平,晚年生活,

人物生平

1861年(清鹹豐十一年)出生於萊蕪大官莊村(今屬萊蕪市鋼城區)。
幼年家貧,就讀於外祖父家。
1879年中秀才。
1900年中舉人。
1911年赴菏澤任省立第六中學語文教師。時值知天命之年,自書座右銘:“王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大有之日正此時也”。自刻閒章曰“實行家”。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與同事叢連珠、范明樞、張雪門等制訂校訓:“習勤養勇敬業樂群”;支持學生自治會組織各種研究會,並為“心學會”指導者之一。
民國初年,他首先支持妻子放足,因此獲縣政府頒發的“放足褒獎”,並支持妹妹和女兒到外地求學。“五四運動”期間,積極支持並參加師生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以心學會為中堅,掀起菏澤地區學生運動,師生罷教罷課,走出校園,查封日貨;捉拿販毒商會會長,促使當局查封商會;追逐各縣麇集菏澤參加曹琨賄選活動者,直到其銷聲匿跡,學校始複課。此舉蜚聲遐邇,震動各界。
1919年秋,被泰、萊、新、費、蒙、沂、肥七縣推選為廣州非常國會護法議員,1921年南下廣州,參與孫中山領導的民國政府工作,參加制訂各項除舊布新法令。
1922年6月16日,在陳炯明叛亂中,倖免脫險,後與山東的6名議員共同向全國發出《廣州非常國會聲討陳炯明宣言》。爾後,越海經安南繞回雲南,展轉四川等地,於1924年回到萊蕪。
1928年12月,出任博山縣縣長。翌年夏,在全省縣長會議上因仗義執言得罪山東省政府主席孫良誠,引退回鄉,並謝絕官場活動。
1934年秋末,與許子翼、王希曾編纂《續修萊蕪縣誌》》,在志書中提出重民庶、重工商等重要觀點。
1938年日軍侵占萊城後,派漢奸拉著人力車登門請他為偽政權效力,遭到嚴詞拒絕。漢奸追蹤脅迫,他便毅然出走,嚴詞拒絕,遂身背衣物,拄著拐杖,展轉到沂蒙山抗日根據地,與李澄之范明樞彭畏三耿光波在第四聯中任教。在反“掃蕩”中跟隨機關和部隊行動,雖條件艱苦仍堅定樂觀,被稱為“抗戰老人”。
1940年2月,在魯南當選為山東省憲政促進會主任;1940年8月26日,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各界人民代表聯合大會上,被選為國民大會代表和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9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抗敵同志協會監委。1941年秋當選為泰山區參議長。
1946年春回到家鄉,雖已85歲高齡,仍任縣參議員,在“土改”、“支前”、恢復戰爭創傷中協助政府工作。
1948年,動員家族伐倒祖塋大批柏樹支援膠濟鐵路修復工程。

晚年生活

新中國建立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在給子孫的信中讚嘆“百物欣欣向榮,凌乎唐虞之治”。1953年逝世前,還讓人用椅子抬著出席政府的會議。
1953年4月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