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學習教程系統

互動式學習教程系統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以支架式教學 (Scaffolding) 思想為基礎、以師生對話為背景構建的互動教學方式。網路環境下互動式學習是基於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的“人—機—人”的互動。互動式學習教程系統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運用互動式教學和互動式學習方法的教學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動式學習教程系統
  • 外文名:Interactive learning tutorial system
  • 學科:計算機
  • 基礎:互動式學習、計算機技術
  • 目的:促進學生參與度
  • 領域:資料庫
簡介,互動式教學,互動式學習,特點,形成對教師 “知識權威” 的消解,實現對傳統教學秩序的反叛,知識庫,定義,特點,

簡介

互動式學習教程系統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運用互動式教學和互動式學習方法的教學系統。互動式學習教程系統能使學生更快接觸新知識,滿足人 們對 學習個性化的需求。網路豐富的資源、便捷的通訊,為學習者知識的獲取或探索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互動式教學

互動原本是一個計算機術語。指系統接收來自終端的輸入,進行處理,並把結果返回到終端的過程,亦即人機對話。從傳播學看,互動是傳者與受者雙方的信息交流,因而在各種形態的教學活動中都存在著互動,互動其實是教學活動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只是在不同的教學形態中,互動所呈現的方式和特徵有較大的差別而已。互動式教學最早由 Palincsar於1982年提出,之後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它是在支架式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的本質在於:以最近發展區作為教師介入的空間,為兒童的學習提供支持,促使兒童主動而有效地學習。互動式教學的特點是著眼於培養學生特定的、具體的用以促進理解的策略。實際上,互動式教學重視學習者之間的相互支持和促進,教師應幫助學生就課文的理解來展開討論,而不是只做字句的重複,靈活地利用學生的理解,把它與新知識聯繫起來;對話應有主題、有方向;讓學生和老師都明白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對學生的發言所做的評價應該能引導學生更積極地作出建構性的反應。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互動式教學是在巨觀教學情景下,在多點自由切入的教學平台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圍繞某一個問題或課題進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動的一種教學方法。

互動式學習

定義一:互動式學習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 生之間以及學生學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係,使學生完成由“樂學”、“好學”到“會學”、“學會”的轉變。
定義二:所謂互動式學習,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藉助多媒體課件或網上資源,由學習者自主進行的一種雙向交流式學習方式。
定義三:互動式學習是一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態的(以言語為主的)互動,在互動式的關係當中,對參與的學習者雙方起到作用,達到學習的目的。
網路環境下互動式學習一般有兩種情形,一是教師與學習者同時參與線上教學過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遠程網路終端,如視頻會議、聊天室等方式和教師以及其他學習夥伴 討論交流,是一種實時互動;二是指學習者通過網路通訊手段,如電子郵件、新聞組、BBS 、留言板、部落格等網路工具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對話交流,是一種非實時互動。

特點

形成對教師 “知識權威” 的消解

專業教師的出現,是人類教育史的一次重要革命。在漫長的人類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師“知識權威”的地位在傳統教育文化中不斷得到加強,傳道、授業、解惑成為教師的天職。這與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密切相關。在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知識文化的傳承主要依賴教師。教師不僅是知識文化的傳播者,而且還掌握著知識技術的判斷和解釋權,社會沒能出現新的力量來消解教師的這一權威地位。然而,當網際網路這一新媒體升騰於地平線時幾乎全世界的人們都驚讚它會給人 類帶來的諸多便利與好處。時隔不久,教育界人士也開始意識到網路在教育中的廣泛套用將對現存教學秩序帶來巨大的衝擊 和顛覆。 不論是否接受這樣的事實,網路對學習正在發生革命性的影響。網路環境下的互動式學習,順應了人們對學習個性化的需求。一方面,這種個性化的需求,隱藏了學習者對單一知識傳授的反叛,渴求對知識平等、自由的交流。 這客觀上促成了教師在教學中角色的轉換。 另一方面,網路豐富的資源、便捷的通訊,為學習者知識的獲取或探索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教師的知識權威在新技術媒體面前開始消解。 面對新型學習方式下教師角色地位的變更,現代教師,特別是中國小教師,要迅速地從網路衝擊下的矛盾困惑中調適自己,從現代教育理念視角重新審視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和地位。

實現對傳統教學秩序的反叛

網路環境下互動式學習,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需求來組織自己的學習進程,選擇自己需要的知識。 這一反傳統課堂教學 “整齊劃一” 的學習方式,也促進了學習者角色的變化。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習者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學習者自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願望得到加強。 教學時空也突破傳統時空的限制,師生學習互動實現了同步或異步的雙向交流。互動可以發生在師生間,也可以發生在學習者之間;互動可以是一對一的交流,也可以是一對多的或多對多的“人—人”互動。學習內容既可以是課程也可以是相關的學習材料, 呈現出一種開放性。在傳統教學視野中, 學習互動是教師個體與學習者群體之間一種面對面的對話和交流。 受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受傳統教學時空的限制, 師生的對話交流難有內容上的深入和突破。 在網路化空間, 互動雙方可超越心理障礙,實現對等交流。對學習效果的認定或評價, 可以在更廣闊的時空里關注學習者的學習動態,把握和了解學習者真實的學習情況。在教學的互動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參與學習過程,利用網路手段, 給學習者更大的自由空間, 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主動權, 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完全是在自我管理和制約下進行,自己探討,自己決策。

知識庫

定義

知識庫(Knowledge Base)是知識工程中結構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組織的知識集群,是針對某一(或某些)領域問題求解的需要,採用某種(或若干)知識表示方式在計算機存儲器中存儲、組織、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聯繫的知識片集合。這些知識片包括與領域相關的理論知識、事實數據,由專家經驗得到的啟發式知識,如某領域內有關的定義、定理和運算法則以及常識性知識等。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知識庫使基於知識的系統(或專家系統)具有智慧型性。並不是所有具有智慧型的程式都擁有知識庫,只有基於知識的系統才擁有知識庫。現在許多應用程式都利用知識,其中有的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這些應用程式可能並不是基於知識的系統,它們也不擁有知識庫。一般的應用程式與基於知識的系統之間的區別在於:一般的應用程式是把問題求解的知識隱含地編碼在程式中,而基於知識的系統則將套用領域的問題求解知識顯式地表達,並單獨地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程式實體。

特點

1.知識庫中的知識根據它們的套用領域特徵、背景特徵(獲取時的背景信息)、使用特徵、屬性特徵等而被構成便於利用的、有結構的組織形式。知識片一般是模組化的。
2.知識庫的知識是有層次的。最低層是“事實知識”,中間層是用來控制“事實”的知識(通常用規則、過程等表示);最高層次是“策略”,它以中間層知識為控制對象。策略也常常被認為是規則的規則。因此知識庫的基本結構是層次結構,是由其知識本身的特性所確定的。在知識庫中,知識片間通常都存在相互依賴關係。規則是最典型、最常用的一種知識片。
3.知識庫中可有一種不只屬於某一層次(或者說在任一層次都存在)的特殊形式的知識——可信度(或稱信任度,置信測度等)。對某一問題,有關事實、規則和策略都可標以可信度。這樣,就形成了增廣知識庫。在資料庫中不存在不確定性度量。因為在資料庫的處理中一切都屬於“確定型”的。
4.知識庫中還可存在一個通常被稱作典型方法庫的特殊部分。如果對於某些問題的解決途徑是肯定和必然的,就可以把其作為一部分相當肯定的問題解決途徑直接存儲在典型方法庫中。這種巨觀的存儲將構成知識庫的另一部分。在使用這部分時,機器推理將只限於選用典型方法庫中的某一層體部分。另外,知識庫也可以在分散式網路上實現。這樣,就需要建造分散式知識庫。建造分散式知識庫的優越性有三點:
(1)可在較低價格下構造較大的知識庫;
(2)不同層次或不同領域的知識庫對應的問題求解任務相對來說比較單純,因而可以構成較高效的系統;
(3)可適於地域遼闊的地理分布。
知識庫的構造必須使得其中的知識在被使用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存取和搜尋,庫中的知識能方便地修改和編輯,同時,對庫中知識的一致性和完備性能進行檢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