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當歸,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互助縣平均海拔2700米,地形多樣,氣候冷涼乾燥,日照充足,適宜當歸等中藏藥材的生長。互助當歸具油性,藥味濃,味微苦,其性味甘、辛、溫,入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破瘀生新等功效。
2019年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互助當歸”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助當歸
- 產地名稱: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
- 品質特點:具油性,藥味濃,味微苦
- 地理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85號
- 批准時間:2019年6月24日
產品特點,感官特徵,品質指標,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官特徵
互助當歸乾貨根頭呈蓮蓬狀,直徑1.5~4厘米,下部有多條支根,支根直徑0.3~1厘米,上粗下細,主根表面凹凸不平有環紋,表皮顏色為棕黃色或黃褐色,斷面淡黃色,具油性,藥味濃,味微苦。
品質指標
2018年6月檢測結果顯示,互助當歸有效成分含量達到《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標準。其中,當歸藥用價值主要通過浸出物、揮髮油和阿魏酸含量來衡量,藥典標準規定其含量分別不得少於45%、0.4%和0.05%,互助當歸有效成分含量分別為64.7%、0.6%和0.155%。
互助當歸藥用組成指標
當歸有效成分 | 《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標準 | 2018年6月 互助當歸檢測值 | 互助當歸有效成分與標準值增減 |
浸出物,% | ≥45 | 64.7 | +19.7 |
揮髮油,%(毫升/克) | ≥0.4 | 0.6 | +0.2 |
阿魏酸(按乾燥品計),% | ≥0.05 | 0.155 | +0.105 |
藥用價值
互助當歸性味甘、辛、溫,入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破瘀生新等功效。主治貧血、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素有“十方九歸”和“婦科聖藥”之說。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互助縣地處黃土高原的最西部,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具有兩大高原的自然特點。地勢起伏、北高南低,高差懸殊,“三縱三橫”的平行嶺谷縱橫交錯,自然傾斜度為2.03°,最高點為巴扎藏族鄉的北溝腦嶺,海拔4384米,最低點在高寨鎮的曹家堡村,海拔2100米。祁連山支脈達坂山一青石嶺橫貫縣境東北部,山北為互助河谷,山南是溫水谷地,形成北西西一南東東走向的山嶺與河谷平行相間的地貌特徵,構成全縣地勢地貌的基本格架。縣境山川相間,地貌特徵比較複雜,地貌可分為北部高山地帶、中部腦山灘地地帶(俗稱腦山地區)、南部淺山丘陵地帶(俗稱淺山地區)、川水河谷地帶(俗稱川水地區)四個類型。各地帶由北向南呈階梯狀分布,自然景觀垂直變化,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亦受其影響而垂直分布。複雜性和多樣性的自然環境,使農業生產立體布局,具有工農業生產全面發展的有利條件。
水文情況
氣候情況
互助縣境內最高海技4384米,最低海拔2100米,屬大陸寒溫帶氣候。年均氣溫4.9℃,最低-15.7~-29.5℃,年降雨量453~595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581.7小時,無霜期114天,年降水量477.4毫米,年蒸發量1198.3毫米,年相對濕度63%,年平均風速0.9米/秒,其優點是氣候乾燥,日照時間長、光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夏季降雨集中,雨熱同季。具有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優越條件,適合於種植互助當歸。
歷史淵源
2009年,互助縣開始種植當歸。
2014年,互助縣東和鄉引進當歸等中藏藥材進行試種,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外出務工的農民看到家鄉的商機,紛紛返鄉投入中藏藥材種植。
2015年,互助縣農業示範園區在核心區試點種植當歸等中藥材300畝,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依託專業公司技術力量,以中藥材產地初加工為重點,發展中藥材加工業,提高藥材加工比例和規範化水平,增加附加值。
2017年起,無錫市對口幫扶互助縣發展現代農業中藥材產業,通過項目示範輻射帶動,進一步提高當地當歸等中藥材種植水平和技術推廣套用能力,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
生產情況
2017年,互助縣中藥材種植面積4.6萬畝,其中當歸4.2萬畝,平均畝產630千克,畝純收益3915元,總產值達2.46億元。
2018年,互助當歸種植區域覆蓋全縣範圍,種植規模達5萬畝,總產量達到4萬噸。
產品榮譽
2019年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互助當歸”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互助當歸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海東市互助縣所轄威遠鎮、丹麻鎮、南門峽鎮、加定鎮、五十鎮、五峰鎮、塘川鎮、紅崖子溝鄉、高寨鎮、哈拉直溝鄉、松多藏族鄉、東山鄉、東和鄉、東溝鄉、林川鄉、台子鄉、西山鄉、蔡家堡鄉、巴扎藏族鄉總計19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1°46′~102°45′,北緯36°30′~37°09′。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定內容規定
互助當歸選擇在海拔2100~3000米無公害無污染生態環境良好的高寒冷涼地區栽培。當歸根系發達,入土較深,喜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為宜,前茬以麥類作物為最佳,馬鈴薯、蠶豆次之,不宜在上年種過其他根莖類藥材的地塊種植,忌連作。
互助當歸為三年生草本植物,個體發育在3年中完成,頭兩年為營養生長階段,第三年為生殖生長階段,開花期在7月份,結果期在8~9月。當歸全生育期可分為幼苗期、成藥期、種子成熟期三個階段。細分為幼苗期、第一次返青(移栽出苗)、葉根生長期、第二次返青、抽薹開花及種子成熟期五個階段,歷時700天左右。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2.1、品種選擇:互助當歸
2.2、育苗及苗期管理
2.2.1、整地、施肥:選擇海拔2500米左右的半陰半涼坡地,以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在4月中旬~5月中旬,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1.0~1.5公斤兌水15公斤噴霧,防治苗期地下害蟲的發生,結合翻地畝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00~4000公斤,撿除雜草根、石塊等雜物。播種時需耙平做畦,畦面寬100~120厘米,畦間距30厘米、畦高15厘米,畦向同坡向。
2.2.3、播種:選擇三年生正常成熟、發芽率在85%以上、保存良好、無霉變、無病蟲的種子,嚴禁用早期抽薹種子育苗。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畝播量5~6公斤。播種時,在平整好的畦面上均勻撒種後稍加鎮壓,並覆土0.3~0.4厘米。幼苗怕強光直射,在播種後均勻覆蓋一層麥草遮光,厚約3厘米。
2.2.4、除草:播種後15~20天出苗。待7月中下旬當歸苗長出1~2片真葉時,結合第一次拔草挑松苗床覆蓋物;在8月中下旬第4片真葉長出時,結合第二次除草,選擇陰天揭去覆蓋物,以後及時拔出苗床雜草。結合除草進行間苗、定苗,苗間距約1.5~2.0厘米。
2.2.5、起苗及貯藏: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苗齡110~120天時起苗。苗子挖出後將直徑小於2毫米、大於5毫米及側根過多苗、病苗、蟲傷及機械損傷苗揀去,揪掉幼苗上的葉片,約100苗捆成一把。在通風陰涼乾燥處,將幼苗一把靠一把,苗頭朝外斜擺在鋪有細乾生土的地上堆碼,使之失去部分水分,降低呼吸強度。11月上旬,在室外選一地勢高、無鼠洞、通風好、陰涼的地方挖深50~80厘米、寬1米、長1~2米(按種苗量多少而定)的坑,用半乾的生土與苗子分層堆放,每層苗厚5~7厘米,每層土厚約2~3厘米,堆子頂部覆土高出地面10厘米,防止積水。
2.3、成藥標準化栽培技術
2.3.1、整地:在翻地前每畝用4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50%多菌靈粉劑150克與100公斤細沙土拌成毒土撒施。深翻耕地30厘米以上,結合翻地,畝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00公斤以上或充分腐熟的油渣50公斤,磷酸二銨30公斤,尿素15公斤。深翻後進行起壟覆膜,壟面寬30厘米,壟間距40厘米,壟高10厘米左右,邊起壟邊覆膜,做到壟面平展、嚴實,每隔2米左右壓一條土帶。
2.3.2、合理密植:移栽前選擇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側根少、表皮光滑、大小均勻,根頭直徑在3~5毫米的優質種苗。在膜兩邊按株距20厘米定植,畝保苗1.2~1.5萬株株左右。移栽20天后,陸續出苗,此時應及時進行田間查苗,如有缺苗,選擇陰天或傍晚及時補苗,補苗時將預備苗帶土移栽,移栽後及時灌水。
2.3.3、田間管理:當歸定植後出苗初期生長緩慢,而雜草生長迅速,與當歸爭水爭肥爭光,此時就要進行中耕除草,在7月中下旬每畝用磷酸二氫鉀0.5千克兌水30千克葉面噴施,每10~15天噴施一次,共噴施2~3次。
2.3.4、病蟲害防治:因高寒冷涼的氣候條件,互助當歸種植後很少發生病害和蟲害。在定植前如不仔細挑選揀苗、粗放栽培會發生麻口病和蠐螬危害。
麻口病防治方法:選擇與麥類豆類作物輪作倒茬,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挑選無病蟲無傷口的健壯苗移栽,在育苗,起苗、中耕除草時儘量減少當歸根部創傷,以避免病原菌侵入。當田間發現麻口病病症時用40%的多菌靈膠懸劑1千克加細乾土50千克拌均勻撒施翻入土壤。
蠐螬防治方法:合理輪作倒茬,忌與前茬為根莖類中藥材作物輪作,結合深翻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1.0~1.5公斤兌水15公斤噴霧,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清除雜草,消滅越冬蟲卵;利用成蟲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殺。當發現有危害症狀時用辛硫磷乳油拌成毒土撒入壟溝內淺鋤;7月中下旬幼蟲孵化盛期灌水對蠐螬有一定殺傷力。
2.4、適期收穫 在10月下旬,地上部分開始枯萎時割去地上部分,拾淨地膜,在陽光下曝曬3~5天採挖。採挖時力求根系完整無缺,抖淨泥土,挑出病根,颳去殘莖,置通風處晾曬,晾曬期間,每天要翻動1~2次,並注意檢查,若有霉爛的應立即揀出,以防侵染健株,夜間要覆蓋透氣的保暖材料防凍害。經過晾曬和堆放約7天,根條已由硬變柔,便可進行扎把。使用細麻繩,先用手將當歸理順,除去殘留葉柄,抹去歸頭處毛根後挑選分級,扎把、修整或切割成商品價值高的初加工產品。
2.5、成藥貯藏 互助當歸含有揮髮油和豐富的糖分,極易走油與吸潮,若貯藏時溫度過高、時間過長或長期與空氣接觸,其油分容易外滲,使藥材表面出現油斑污跡,引起變質和走油;若濕度過大或藥材本身含水量較高,容易發生蟲害和霉變。貯藏時選擇潔淨乾燥,無霉變、蟲蛀的成藥,在低溫、乾燥、乾淨、通風透光的房間或倉庫貯藏。
2.6、種子貯藏 種子成熟前呈淡綠色,成熟後顏色加深。當歸種子由淡紫色轉為粉白色時分批採收,如種子成熟過度則變為枯黃色,播種後易出現提早抽薹,長期採用提早抽基植株所結種子育苗,早薹率將會愈來愈高。將適度成熟的果穗從基部剪下,每8~10枝扎一小把,及時掛上標籤,防止混雜。採收的果穗要及時掛在通風條件好,且無雨淋無陽光直射的屋檐或晾種棚條件下晾乾。種子充分乾燥後,選晴好天氣進行脫粒,脫粒方法是將果穗置於帆布採用木棍輕輕敲抖果穗,防止損傷種子。脫粒後除去混雜物、癟粒及土粒,脫粒淨種後要陰乾。貯藏期間,注意防蟲防潮,避免煙燻,不可強光照射,溫度控制在0~5℃低溫條件下,確保種子質量。
- 質量安全規定
互助當歸產地環境質量、產地空氣品質符合GB3095有關要求的一級標準,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15618規定的二級標準,生產過程嚴格按照互助大黃無公害生產的相關規定和要求進行。
專用標誌使用
在互助當歸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互助當歸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互助農業示範園區管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明確表述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標誌使用:在包裝上農產品地理標誌明顯,標清產品、品名、等級、重量(毛重、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