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灘

二郎灘。四渡赤水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習水二郎灘
  • 地理位置:貴州省習水縣
  • 占地面積:1500
  • 著名景點:二郎灘
簡介,小紅恩,

簡介

赤水河四周峰巒疊峰、峭壁如削,西岸依山傍水,聚居著數百戶人家,形成一處獨特的山間小鎮,名曰二郎鎮。“好個二郎埠,四面都是山,天天背鹽巴,頓頓菜湯淡。”這首民謠是四川省古躪縣二郎津解放前窮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二郎灘有一條“紅軍街”,名字來源於紅軍第四次渡赤水期間。三渡赤水後,中央紅軍再次出現在川南,蔣介石判斷紅軍又要北渡長江,急忙調集重兵企圖再次對紅軍形成包圍,“圍殲”紅軍於長江南岸地區。當敵軍即將圍堵之時,毛澤東、朱德指揮紅軍主力在古藺縣鎮龍山地區秘密再次調頭北上,然後突然轉向往東,於3月21日至22日,在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第四次渡過赤水河,把敵兵甩在了赤水河西岸地區。赤水河兩岸的民眾看到敵人慌亂們調兵遣將的情景,諷刺而又幽默地編出民歌唱道:“白軍好像一條狗,紅軍牽著到處走,白軍好像一頭牛,紅軍到處牽著游。”紅軍走後,這條原本叫“老街”的街道便被大家自發地改名叫作“紅軍街”。
紅軍街是當時整個二郎灘的交通要道和最為繁華的地段,商旅雲集,熱鬧非凡。現在卻顯得十分清靜,偶爾有三兩個人通過。沿著這條約500米長的街道,隨著陡坡蜿蜒而上,光滑的石板拼成一條台階通道,記者看見左·右兩旁一棟緊挨著一棟的木式結構建築,門口顯眼的地方都掛著紅軍山街的門牌號。聽幾個散住在這裡的老鄉說,這房子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因為年久失修有的已經叫成了危房。但透過這些建築-一一高大雄偉的門面,雕刻精細的門當,鑲嵌在房樑上的樓空裝飾,還能隱約看出當時房屋主人闊綽的家境。老鄉們說這裡就是當年赤水河最大鹽號的所在地,用來做買賣的鋪面、櫃檯還保存完好。四渡赤水的時候,這裡曾經發生過一件震驚四方的大事,紅軍在這裡沒收了地方軍閥的私鹽,花了三天三夜的時間分給了赤水河兩岸的川黔百姓,救濟了成千上萬的貧苦民眾。

小紅恩

這裡至今還流傳著許多當年紅軍與百姓之間的感人故事,其中小紅恩的故事直到現在還在二郎灘流傳著。年近七旬的教書先生鄧尚征的兩個兒子都投身到了地下黨工作。部隊來到二郎灘的時候,戰士們就住在他家門口,在院子裡燒火做飯,這時傳來了小兒子鄧國樹在遵義被殺害的訊息,大兒子鄧國林告別了即將臨盆的妻子,去遵義為弟弟料理後事。夜裡,鄧國林的妻子馬上就要生產了,住在門口的紅軍聽到了她的叫喊聲,指導員立即找來衛生員。戰士在門口幫忙燒開水,消毒器械,一直忙到後半夜孩子平安出生。衛生員脫下自己的衣服把孩子包好,抱到了鄧尚征的手裡,鄧尚征看到自己的孫子在紅軍的精心護理下安全降生,當即給孩子取名“紅恩”,他說是紅軍救了他的孫子,要感謝紅軍,永遠不忘紅軍的恩情。小紅恩出生後,戰士們把唯一的一點兒豬肉送給了鄧家。鄧尚征患有偏癱,遇到天氣變化時一隻手非常疼痛,有一個戰士聽說後,把自己的一副手套送給他。這副手套現在已經被陳列館收藏。
二郎難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歌謠: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紅軍。穿上草鞋翻山嶺,北上抗日打敵人。赤水河清又清,一雙草鞋一片心,長征路上播火種,工農聯合鬧翻身。赤水河清又清,我送草鞋謝紅軍,軍民情深似赤水,千秋萬代流不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