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祖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在北京通往烏蘭巴托、莫斯科及東歐各國這條國際大通道的節點上,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各路媒體的記者目光,吸引著大江南北的商賈智者,也吸引著成群結隊的黃頭髮、藍眼睛、高鼻樑……如醉如痴地領略著這裡奇特的風光;這裡是祖國最大的陸路口岸之一,美麗的塞外邊城二連浩特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二連浩特旅遊資源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 氣候類型: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4015.1平方公里
- 景點級別:自治區級
- 著名景點:恐龍公園
恐龍之鄉,恐龍種類,哺乳類化石,二連國門,二連界碑,
恐龍之鄉
二連浩特,一個年輕的城市。這一個坐落在內蒙古北疆的口岸之城。
與蒙古國扎門烏德市隔界相望,是我國與蒙古國接壤的最大公路口岸、鐵路口岸,也是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陸路口岸城市。二連浩特不僅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前沿陣地,還是馳名中外的“恐龍之鄉”,二連浩特這個世界聞名的“恐龍之鄉”,已被批准為自治區級地質公園。二連盆地的恐龍化石生物群是我國晚白堊紀恐龍生物群的代表,恐龍化石種類多、分布廣、保存完好,反映了世界晚白堊紀恐龍生物群的主要生物群特徵;該地區含恐龍化石出露良好,層序完整,上下接觸及關係清楚,是研究亞洲地區上白堊紀的典型地區。從1920年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組織第三次中亞考察隊,在二連鹽池附近挖掘到蒙古高原第一批恐龍化石起,揭開了內蒙古地區恐龍研究的第一頁。此後的80多年間,許多國際地質專家來此考察,發掘出大量的化石,並出版了不少研究論文。我國的地質工作者從未停止過對這個“化石寶庫”的研究,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對二連盆地恐龍化石的種類、分布、保存狀況和晚白堊紀恐龍生物群落,以及含恐龍化石的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的上下層序和接觸關係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明確提出該地區恐龍化石地層在研究恐龍生物群演化史、恐龍生物群地理分布特徵、恐龍古生態學及恐龍埋藏學上的重要意義。
恐龍種類
目前,在二連盆地已發現恐龍化石十餘屬種,
包括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以植食性種類居多,包括蜥臀目、鳥臀目和鐮刀龍目,主要代表屬種為:大型晰腳類,古似鳥龍、似吉龍、阿萊龍、鷹龍、蔣氏巴科龍、錫林郭勒計爾摩龍、甲龍、楊氏內蒙古龍、美掌二連龍等。
哺乳類化石
除了恐龍化石資源,二連浩特市及周邊地區還有著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如第三紀砂岩中以巨犀、副巨犀為代表的豐富多彩的哺乳動物化石,額仁淖爾凹陷邊緣地帶的植物化石,寶德爾花崗岩石林,以及多種多樣的地層構造和沉積構造,它們也具有很重要的地質研究價值和地質景觀觀賞價值。
二連國門
二連國門被譽為中國的北大門。國門矗立於中蒙邊境,
溝通中蒙的此門於1984年9月30日正式啟用。為桔黃色多層磚混結構,高13.5米、寬4.5米、長15.5米,距國境線106.5米,門楣上嵌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大字。塔樓中空,可拾級而上。樓頂雅致敞亮,並環以圍欄。憑欄遠眺,向北可見具有俄羅斯建築風格的蒙古國邊城扎門烏德市、政府辦公大樓、民居及蒙古包群等異國風光;東西遠眺,有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令人心曠神怡;向南俯瞰,一睹北疆明珠——二連浩特之風采。國門下的中蒙列車軌道,是連線今蒙古烏蘭巴托、俄羅斯莫斯科和中國北京的陸路交通大動脈,被譽為“歐亞大陸橋”。
二連界碑
矗立在中蒙邊境,二連——扎門烏德口岸的815、816號界碑是中國邊界站點惟一的一處雙號雙立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