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典故二疏辭官,二疏辭官後,疏廣論遺產,譯文,漢書記載,
典故二疏辭官
疏廣、疏受叔侄同朝為師傅,每次上朝叔侄前後齊上,很是榮耀。五年後,疏廣對疏受說:“我聽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恥辱,知道停止就不會疲勞,功成身退。這是天下的道理。現在我們當到這么大的官,再不走,恐怕就會後悔,不如我們叔侄一起回家養老豈不好嗎?”疏受:“聽叔叔的。”於是叔侄一起稱病辭官回歸鄉里,皇上考慮到他們年邁,就答應了,並加賜黃金20斤,皇太子贈金50斤。他們的行為得到人們的讚嘆。
二疏辭官回到家鄉蘿藤之後,將金遍贈鄉里。二疏去世之後,鄉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舊址築一座方圓三里的土城,取名為“二疏城”;在其散金處立一碑,名“散金台”,在二疏城內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絕。見《漢書-疏廣傳》。宋趙顏瑞《浣溪沙》:“草廬松竹自年年,他時人說二疏賢。”
二疏辭官後
疏廣論遺產
疏廣既歸鄉里,日令家共具設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與相娛樂。數問其家金余尚有幾所,趣買以共具。居歲余,廣子孫竊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曰:“子孫幾及君時頗立產業基址,今日飲食費且盡。宜從丈人所,勸說君買田宅。”老人即以閒暇時為廣言此計,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復增益之以為贏餘,但教子孫怠墮耳。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人之怨業;吾既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又此金者,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故樂與鄉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余日,不亦可乎!”於是族人悅服。
(《漢書傳》)
譯文
疏廣回歸鄉里後,天天讓家裡擺設酒食,邀請族人老朋友及賓客,一起娛樂。多次詢問家裡的余金還有多少,崔家人去買東西回來供養親朋。過了一年多,疏廣的子孫私下對疏廣所喜愛相信的兄弟老人說:“子孫後代到了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幾乎是不可以立下這樣的產業,如今每天這樣飲食,耗費將盡。應該像您家一樣,勸說他買田治宅。”老人就用閒暇時間給疏廣講了這些話,疏廣說:“我並不是老糊塗了也不是不顧念子孫只是家裡本有舊田老宅,讓子孫勤於耕作,應該能夠供其衣食,與普通人相同。如今又增加了這么多贏餘的錢財,它只能教子孫怠惰罷了。賢能而多有錢財,那么就會捐棄其志向;如果愚蠢而又多有錢財,那么就更助長了他們的過錯。況且富人,是眾人所怨恨的啊;我既然沒有辦法來教化子孫,也不想助長他們的過錯而招致怨恨。更何況這些金錢,是聖上恩賜我用來養老的啊,所以我希望與鄉黨宗族共饗聖上的恩賜,來盡我的余日,不也可以嗎!”於是族人為他心說誠服。後來他就這樣終老一生。
漢書記載
《漢書》卷七十一 雋疏於薛平彭傳第四十一記載:
廣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賢良舉為太子家令。受好禮恭謹,敏而有辭。宣帝幸太子宮,受迎謁應對,及置酒宴,奉觴上壽,辭禮閒雅,上甚歡說。頃之,拜受為少傅。
太子外祖父特進平恩侯許伯以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將舜監護太子家。上以問廣,廣對曰:“太子國儲副君,師友必於天下英俊,不宜獨親外家許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屬已備,今復使舜護太子家,視陋,非所以廣太子德於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語丞相魏相,相免冠謝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廣由是見器重,數受賞賜。太子每朝,因進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父子並為師傅,朝廷以為榮。